友快網

導航選單

近代中醫泰斗張錫純,如何養胃、護胃,防病、治病?

1.藥用多甘淡,顧護胃氣

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自序·例言》說:“土本無味,借稼穡之味以為味,夫無味即是淡,故人之脾胃屬土,凡味之淡者皆能入脾胃。”從張氏這一論述可知淡味之藥其性平,為性味之最和緩者,無寒熱之偏;脾胃取象坤土,其性中和,能承載孕育萬物。

所以淡味之品最閤中土脾胃之性,為顧護胃氣之佳品。

《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溼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洩之。”

脾主溼,溼氣太過最易傷人之脾胃,因而用苦溫之藥以燥溼,佐用甘淡之藥以洩溼邪,且淡味之藥可護胃氣以防苦溫之品傷及胃陰也,最終達到恢復脾主運化水溼的目的。所以在臨證用藥中,張氏多用甘淡味之品以恢復脾胃的功能,顧護胃氣。

張氏善以

山藥來養脾胃之陰

。“陰虛之甚者,其周身血脈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漿最多之藥,滋臟腑之陰,即以溉周身之液。”生山藥,味甘性平而歸脾胃,所含汁液最厚,能滋潤血脈、固攝氣化,強志育神。如“一味薯蕷飲”單用生懷山藥(四兩)以治勞瘥

發熱;珠玉二寶粥重用生山藥(二兩)以治虛熱勞嗽;沃雪湯重用生山藥(一兩半)為君藥治療虛熱勞嗽兼腎不納氣之喘者;還有參赭鎮氣湯、薯蕷納氣湯、滋培湯等皆以山藥為主藥,保護胃氣。

對諸多疾病在恢復期時,張錫純常用山藥作為鞏固手段以護胃氣,防止患者病情反覆。

“僅以《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冊前三期》共8卷為例,書中總共有方184首(包括食療、外用),其中用了山藥的方就有49首,佔總數的27%強”。張氏在用藥過程中,常用一些淡味之品,如薏米、麥冬、石斛、菟絲子等,體現出其治病時時不忘顧護胃氣之學術思想。

2.顧護胃氣,重視食療

張錫純對於胃氣比較虛弱的患者,單純用藥物難以奏效,故常用藥食療法,謂其“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常能於飲食之中治癒危重大病。特別是在治療小兒疾患時,由於幼兒發育未全,臟腑嬌嫩,更易傷及胃氣,故“治孺子苦於服藥者尤宜”。張氏創期頤餅、水晶桃、一味薯蕷飲、薯蕷粥、珠玉二寶

粥薯蕷雞子黃粥等食療方,“食材涉及谷、果、菜、動物類等,製成粥、餅、丸等劑型,便於常服久服,以緩收全功。”其中以粥劑最為常用,“食粥則借其稠黏留滯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藥力之施行”,

一則護胃氣,二則防藥性速去。這種食療方式,對於虛勞的患者尤為適宜,

正如張氏所說:“病患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證,病自漸愈,即不對證,亦無他患。”又如治療小兒多飲涼水、過食生冷而導致滑洩不止者,單取山藥一斤軋細過羅,每次取七八錢做粥,並以砂糖調和,小兒必多喜食之,一日兩次煎服,數日即愈。張氏以自己臨證之經驗告誡同行,醫者以活人為務,“志在救人者,甚勿以為尋常服食之物而忽之也”。張錫純非常注重臨床實踐,理論上尊重經典而不盲從,立法處方則師古方之意而多化裁,觀其著作,大多為自創處方。“在張氏所創170餘首方劑中,

食療方和含食物方近20首

。從運用食療方的情況可以看出,張氏十分重視飲食療法,也體現了

張氏時時不忘顧護胃氣

的脾胃學術思想。”張氏尊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之旨,以顧護胃氣為其始終如一的治療原則,來應對臨床表現千變萬化的疾病。

上一篇:脫髮嚴重怎麼辦?22歲女生脫髮嚴重?有啥方法可以減少脫髮掉髮?
下一篇:每天都有7.5億人被抽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