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為啥人提的要求總是越來越多?《自然》最新研究:這些都是科學怪招

點選關注不迷路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天發表了一項有趣的心理學研究,科學家們的發現或許有助於解釋我們每一個人日常遇到的困惑——

為啥人提的要求總是越來越多?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UVA)研究公共政策與心理學的Gabrielle Adams教授和Benjamin Converse教授與同事們設計了一系列實驗,考察人們在不同問題上的處理方式,共有1000多人參與了實驗。

舉例來說:他們用樂高積木搭建瞭如下圖所示的結構,“屋頂”現在只靠基座一角的一根支柱撐著。如果要繼續往屋頂上面堆積木時,為了避免屋頂失去平衡砸到下面的“人”,你會用什麼辦法來改造這個結構?積木的成本也需要考慮在內:每增加一塊積木要多花10美分。

▲改進積木結構的實驗示意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2])

你想到的方案是給屋頂增加一根支柱嗎?大部分實驗參與者也是這麼做的。不過,還有一個解決方案更簡單、也更便宜:拆除現有的支柱,把屋頂直接放在基座上。

除了固定積木外,其他實驗還包括做幾何智力題,改建迷你高爾夫球場等。每項實驗中,要完成對物體或抽象概念的改進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做加法——比如增加物品;一種是做減法——刪減現有的某些成分。

即便做減法可以達成目標,而且可能更簡單甚至更好(比如降低成本),統計結果卻顯示,

大多數實驗中,參與者都會更傾向於做加法,採取“減法”策略的人往往只佔10%~30%

,遠遠少於做加法的人。

除了專門設計的實驗外,研究人員也觀察了現實生活中的現象。他們分析了一組檔案資料,這些檔案來自一名新校長為改進工作徵集到的600多條建議。同樣的,只有10%左右的方案涉及刪減現有的條例或做法。換句話說,當人們被要求對物體、想法或現狀做出改進時,大部分都更傾向於做加法。

圖片來源:123RF

後續實驗顯示,

人們之所以顯示出對做加法的偏好,並不是因為認識不到減法方案有多好,而是從一開始就沒想到有做減法的可能性

當實驗設定允許參與者有更多的機會嘗試不同方案,或是明確提示可以採用做減法的策略時,提交減法方案的比例明顯增多了。也就是說,在搜尋解決方案的認知過程中,“在現有基礎上添點什麼”是一種預設策略。

這組實驗要求參與者以最少次數更改格子顏色使圖案變得完全對稱。當參與者透過前三張的“訓練”摸索出了增加綠格子並非最優方案時,面對第4張圖時採用減少綠格子做法的比例明顯提升(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作者總結說,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忽略做減法,這種傾向會帶來很多現實的後果,日常生活中的負擔可能與此有關:小到時間安排超負荷,房間整理越整越亂,大到機構的繁文縟節層層加碼,組織架構擴張冗餘。

現在,你或許也能理解為什麼導師、老闆、甲方、客戶們的要求常常會越提越多了吧……

《自然》同時上線了一篇評論文章,專門對這項研究進行了解讀和討論。文章分析說,

為什麼人們普遍更傾向做加法,可能是因為提出增加新東西會顯得更有創造性,而做減法通常顯得更消極

(比如提議解散一個部門,那個部門的人估計不會開心)。此外人們也會假定現有的東西肯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再加上對沉沒成本的偏好,以及對浪費的厭惡,都會導致人們迴避做減法。

本研究也登上了《自然》雜誌的封面本研究也登上了《自然》雜誌的封面

儘管種種因素導致了人們常常忽略了做減法來解決問題,但這項研究提示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相應的措施來避免落入認知的陷阱,比如明確徵集更精簡的方案。未來在制定個人決策時,也不妨擴充想象,去設想如果取消某些已經在做的事項會帶來什麼結果,也許你會做出更簡單而更好的決定。

參考資料

[1] Gabrielle S。 Adams et al。, (2021) People systematically overlook subtractive changes。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380-y

[2] Tom Meyvis & Heeyoung Yoon (2021) Adding to our problems。 Nature。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上一篇:【健康】42歲資深演員突發心肌梗塞去世,這些人的飲食習慣會致命!
下一篇:【養生】冬天到了,手腳容易冰冷的季節,這些養生小妙招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