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每天只睡2小時的“達芬奇睡眠法”,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網路上一直流傳著一種睡眠方式,名為“達芬奇睡眠法”,顧名思義,這得名於歷史上著名的畫家、藝術家、科學家——達芬奇。據聞,達芬奇每天的睡眠時間僅2個小時左右,一天的時間裡每4小時小睡15-20分鐘,將餘下的大把時間投入到創作中。

這種睡眠方式稱為

多相睡眠

(Polyphasic Sleep),是把完整的睡眠時間分為碎片式的小睡進行,以此減少總體睡眠時間。這種睡眠法的支持者大部分是希望透過它來縮短睡眠時間,並且保證精神狀態可以和連續睡8個小時的單相睡眠類似,那麼就可以節省出更多的時間用來工作和學習。但真的可行有效嗎?

01“達芬奇睡眠法”和現代睡眠理論的區別

現代科學的睡眠理論分析,成年人的睡眠是以單相性睡眠為主:即睡“一整覺”,一般正常的作息時間是從晚上睡到第二天早上。睡眠時間為7-8小時,每晚有4~5個睡眠週期,每個週期大約持續90~110分鐘。

“達芬奇睡眠法”則是一種多相性睡眠方式,試圖將單次完整的睡眠時間分割為多個碎片式的睡眠以達到減少睡眠總量。其方法是每4個小時睡15-20分鐘進行休息,全天睡眠總時間控制在2小時左右。但是,在這種碎片式睡眠中,根本難以完成一個睡眠週期,更不會進入深度的睡眠狀態。

02“達芬奇睡眠法”有科學根據嗎

•睡眠週期與睡眠模式的關係

睡眠週期分為五個階段,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都在產生腦電腦,睡眠中每個階段也有著不一樣的腦波徵象。而θ腦波以每秒鐘4~7周波的頻率執行,通常在人們淺睡眠時發生,屬於“半夢半醒”的朦朧時段,θ腦波有利於提高創造力,許多的靈感可能就在這個時候突現,小睡片刻有助於大腦處於這個階段。但是,長期利用淺睡眠保持狀態可替代深度睡眠嗎?

深入對睡眠階段的腦電波和睡眠週期進行研究,可以發現人體的生物節律是雙相而非多相的,這結果可以明確人體會更傾向於一個整塊的睡眠時間,而試圖利用

數次短暫的打盹來縮減每個睡眠階段的時間,減少總體睡眠時間量,只會擾亂人體生物節律,導致出現睡眠剝奪和睡眠節律紊亂症

表現為身體和心理的機能減退、焦慮和緊張感增強、免疫功能降低的負面結果。

•長期缺乏深度睡眠的負面效果

如果人的大腦長期處在緊張狀態,那麼大腦中的鈉/鉀比值就會失衡,這也是“精神疲勞”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時,5-15分鐘左右短暫的小睡片刻可以幫助恢復鈉/鉀比值,補充精神,但是長期缺乏深度睡眠,會引起身體其他負面表現,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身心疲勞,對心腦血管產生危害等。

心理學家克勞迪奧 •斯坦皮(Claudio Stampi)在《為什麼我們打盹:進化,時間生物學,多相和超短波睡眠的功能》一書中提到,在某些情況下,人們或許無法保證一次完整的8小時睡眠。這時,短暫打盹或許可以彌補一些缺失的睡眠,讓身體得到片刻的輕鬆。但他並不認同將多相睡眠作為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因為如果

想要透過多相睡眠來增加工作時間,必然會嚴重到睡眠質量,長期下去只會產生負面影響,也無法對提高創造力有幫助

03科學睡眠方式才能保持活力

規律睡眠生物鐘: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每晚在固定的時間點入睡,同樣,早上也保持同一時間點起床,包括週末,不可貪睡。

午睡打個“能量盹”:結合個人的生活習慣,在午間可以小睡30分鐘左右,不超過一小時為宜,可以讓身體和大腦得到適當的放鬆和恢復,讓下午的狀態保持頭腦清醒、精神飽滿。

圖片來源:網路

上一篇:減鹽、減糖、減油,說起來簡單,到底該怎麼減?
下一篇:腰椎間盤突出症怎麼又復發?你可能犯了這3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