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乾隆回覆英皇的這句話,道出中國佔盡優勢,卻揭露出近代落後之謎

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問中國,以給乾隆拜壽的名義,提出了一系列開放門戶通商的要求。雙方在跪拜禮節等細節上鬧得很不愉快,最終沒有取得任何成果。

馬戛爾尼離開時,乾隆還給英皇回了一封信,強調“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換句話說就是,中國什麼都不缺,對外國貨沒有需求。乾隆這句話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

從貿易角度來看,這句話是對的,中國長期在外貿中處於入超地位,賣出去的貨比買進的多,外國人更需要中國貨,而外貿對於中國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從總體經濟來看,這句話又是不對的,中國並非不需要外國的任何產品,事實上中國對金銀等貴金屬的需求量非常大,中國本身的金銀產量很低,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上千年來一直處於錢荒狀態。當然,宋元明三朝發行的紙幣不能算。

據統計,明朝從西班牙人和日本人手裡賺取了大約3億兩白銀,清朝同樣透過外貿輸入了大量的白銀。即使如此,中國仍然對金銀充滿著巨大的需求,甚至連銅也不放過。

日本紅銅是鑄造銅錢的優質原料,清朝前期的歷代皇帝哪怕虧本也要鑄造銅錢,因為這是國泰民安的標誌。清朝規定私運紅銅出境是犯法的,曾有封疆大吏因此而被治罪,可見對貴金屬管制之嚴。

所以,中國對外國商品確實需求不大,但對金銀貴的需求很大,並不像乾隆說的那樣“無所不有”。缺少貨幣會造成通貨緊縮,同樣不利於經濟發展,甚至會造成發展停滯和貧困,對國對民均不利。

另一方面,乾隆這句話無意中說出了中國從近代開始落後於西方的真正原因,物產太過豐富,對外界需求太少,結果是中國社會嚴重內卷化,失去了發展的動力。

很多東西方的學者專家都研究過中國落後的原因,基因論、文明論、制度論等等不一而足。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真正的原因是中華文明缺乏進步的動力。

國家其實跟個人一樣,如果一直處在優越和安逸的環境下,放眼四周唯我獨強、唯我獨富,追求的必然是穩定,不可能去冒風險創業,只要自己不出亂子,就沒人能超過我。

而歐洲一直四分五裂,各國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一點點政治和技術方面的進步都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也會很快被對手模仿或超越,必須不斷前行才能保持優勢。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光腳的更敢拼命。

就這樣,中國在內卷中停止了進步,被西方國家所超越。好在這個障礙如今已經完全消失了,中國人如飢似渴地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經驗。只希望有一天當我們再次登頂時,不要忘了屈辱的百年近代史,永遠不再固步自封。

上一篇:中國古代人一天吃幾頓飯?為什麼變成了三頓?
下一篇:他是中國第一個讀哈佛的人,妻子沒有生育,養女卻懷上他的親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