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韓國遭到洪水肆虐,一塊石碑上刻著中文字,專家研究後竟直言:恥辱

1963年,韓國遭到洪水肆虐,很多房屋被洪水給沖毀,數十年上百年的樹木被洪水沖垮,與此同時一塊,高5。7米,長3。95米,寬1。4米的巨大石碑,被衝上了岸。在洪水褪去後,這塊巨大的石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塊石碑上所刻的是中文字,所以大家看不懂,於是乎請來相關的專家,專家研究後竟直言:恥辱!

專家為何會這樣說,這就要從墓碑的由來說起了,我們知道朝鮮和中國一直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在過去很多的朝代,比如說高麗、李氏朝鮮等,都是作為中國的藩屬國而存在的,甚至連國家的最高領袖,在繼位之時也要先得到中國皇帝的認可。

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周朝,朝鮮便做過中國的屬國,並且在之後的時間裡,曾被完全吞併過,之後又分離了出去。1636年時,清朝的皇帝皇太極,入侵了朝鮮,擊敗了朝鮮軍隊,並攻佔了朝鮮的首都漢城,也就是今天的韓國首爾。

1637年春,朝鮮仁祖被迫向清朝投降,願意改明朝的藩屬國為清朝的藩屬國。因此清朝在漢朝的東南面,漢江三田渡設壇受降,而後撤離了朝鮮。清朝官員馬伕大向朝鮮仁祖提出,因在三田渡立碑以紀念皇太極功德。

朝鮮仁祖哪裡敢不從,於是便命人改築三田渡壇所,鋪磚造閣,以供奉石碑。《清實錄》中記載“朝鮮王頌上功德,樹碑於三田渡地方,傳示萬世。”此後,清朝使者來朝鮮,便常會去三田渡來觀看碑閣。

一直到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日本經過明治維新的發展之後,國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也因此滋生了擴張的野心,而朝鮮就成為了他們首先攻佔目標,清朝的勢力被逐出了朝鮮。因此朝鮮被迫宣佈不再向清朝納貢。

之後以樸泳孝為首的主張反清獨立的一派被日本扶上臺,推倒大清皇帝功德碑便成為了首當其衝的一件事,根據史料記載石碑是在1895年2月與迎恩門同時拆除的,並將大清皇帝功德碑埋入了地下。

1913年,距離甲午戰爭過去了近20年後,這塊碑被重新豎立起來,又立了43年之久。再次被拆除已經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法西斯投降之後了,因為韓國文教部長認為此碑是民族恥辱的象徵,因此下令著人給拆除了。沒有想到1963年,洪水肆虐又被衝了出來,這才有了開頭所說的那一幕,專家研究後直呼恥辱!因為韓國並不願承認,曾經作為中國的藩屬國而存在。

儘管這一次石碑被儲存了下來,在該碑周圍建立公園。不過在2007年2月,還是遭到了一名韓國民族主義者的破壞,此人在石碑上分別寫上“撤、去、丙子”這幾個字,還直呼對韓國政府處理“恥辱碑”的方式不滿。對於該男子的行為,有關專家表示:“正視歷史並不屈辱,逃避歷史才是真正的屈辱”。對此你怎麼看?

上一篇:光緒為何不除掉反對慈禧,獨自把持朝政?這三個原因限制了光緒不想
下一篇:清朝王爺每天都怎麼打發時間?王爺的工作是怎麼樣的?看完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