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1743年的夏天,號稱是“中國最熱夏天”,究竟有多熱?

每當到了炎炎夏日,人們都不會再想出門了,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一樣,到了夏天溫度至少飆升到三十六七度,一出門就一身汗。所以大家都窩在家裡,吹著電風扇或者空調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到了太陽落山後大家都出來三五成群的擼個羊肉串,喝口啤酒,日子過得美滋滋,不過古人就沒有那麼幸福了。

很多人只能拿著一把蒲扇,揹著一個小板凳,跑到陰涼處,拼命地扇啊扇,依然掩蓋不了汗流浹背的下場。而清朝的乾隆八年(1748年)正月五六月份,曾經記錄了一場酷暑,那段時期號稱是“中國最熱夏天”,到底熱到什麼程度呢?顛覆你的想象

當時華北地區出現罕見的高溫,《續東華錄》記載,“六月丙辰京師威暑。”那個時候已經有外國的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根據待在北京的法國傳教士所攜帶溫度計記載,北京這一天的溫度已經達到了44。4攝氏度。

華北多地的縣誌都有這場酷熱相關的報道,《浮山縣誌》說:“夏五月大熱,道路行人多有斃者,京師更甚,浮人在京貿易者亦有熱斃者。”《續天津縣誌》也提到:“五月苦熱,,土石皆焦,桅頂流金,人多熱死。”

那個時候可沒有太多能夠降低溫度東西,乾隆皇帝能夠前往承德避暑山莊避暑,老百姓們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尤其是京城的老百姓,在過去北方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高的高溫,清朝廷當時統計,單單是京城附近就有11400人因為炎熱導致的疾病死亡。

其他地區同樣承受著酷熱,山東高青的縣誌報告,不要說外面被陽光直曬的土地,就算是屋子裡面的傢俱,摸上去也是發熱的,很多樹木都直接被熱死了。

按照清朝宮廷專門記錄天氣的“晴雨錄”所記載,這一場高溫,一直到7月26日清晨,北京城下了一場小雨,久逢甘露的皸裂土地得到滋潤,溫度才有所下降。

即便如此,這一場高溫依然在給中國帶來這影響,乾隆七年的時候,黃河改道,多身份遭到水災,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接連遭到水災,損失之大,範圍之廣,都是多年罕見。

到了乾隆八年,等老百姓還沒有從水災當中緩一口氣,旱災有接憧而至,華北地區連續一個月沒有看見半滴雨水,而土地植物紛紛因為缺水而死亡,無數農民因為沒有糧食,只能夠向溫度比較涼爽的北方遷移。

因為災民實在太多,考慮到要維護自己的統治,清朝開放了過去封閉的封禁政策,允許華北的難民從山海關地區前往熱河盛京等地方遷徙。

不過乾隆本人倒是沒有太受到這場高溫影響,因為清朝時期中國人已經完好地掌握了儲存冰塊的技術,宮中時常放有冰塊降溫,只是可憐了那些老百姓。

上一篇:山東出土失傳竹簡,揭開孫臏偽善的真面目,難怪會被龐涓挖膝蓋骨
下一篇:妻子與人私奔,丈夫尋找時,意外救了王爺的命,王爺:賞5個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