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官員動不動辭官,靠啥維持全家人生活?古人一個特質我們丟了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這一句詩詞,讓其田園生活得以昇華,歸隱田間,遠離錯綜複雜的官場,陶淵明覺得身心都獲得了自由,快樂竟是如此簡單。

陶淵明20歲步入仕途,29歲出任江州祭酒,但不久後就辭官回家了,但陶淵明確實是個人才,州里又召他回去做主簿,然而陶淵明更願意閒居在家。

到四十歲,陶淵明感懷“四十無聞,斯不足畏”,因此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公元405年,陶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最後一次出仕則是做了一名彭澤縣令,但陶淵明在該職位上還未待滿三個月,就辭官回鄉,歸隱鄉間去了。

那麼古代官員動不動就辭官歸鄉,上有老下有小,又靠什麼生活?就拿陶淵明來說,他身處注重門第出身的東晉時期,而陶淵明的祖父做過太守,外祖父是著名的名士孟嘉,曾得到過晉穆帝的親自接見,所以陶淵明可以走上仕途。

然而官場向來不簡單,許多事情還是看“關係”,這種現象讓陶淵明感到不勝其煩,他在彭澤當縣令時就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督郵狐假虎威,縣令在他面前得恭恭敬敬,不然督郵回去跟太守胡說一通,遭殃的就是縣令。

但陶淵明不願意去討好別人,從而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於是就辭職了,此時陶淵明四十歲左右,辭官歸隱後還活了22年,能有“悠然見南山”的心態,則是因為他不用為生活所迫。

首先封建王朝中重農抑商,農業生產很重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家庭很多,家中有一塊土地,種些莊稼、蔬菜,養些雞、鴨等家,禽男耕女織,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吃、穿、住三大問題都得到了解決。

其次,古代計程車大夫階層並不需要納稅,科舉制度出現後,讀書後考上秀才後就不用交稅了,不管當下的賦稅有多嚴重,但並不會波及到辭官歸鄉的官員,而辭官歸鄉的官員除了種些莊稼,還可以賣字、寫文章、教書等。

親朋好友的救濟,古代重視整個家族的發展,念及同宗同族的情誼,大夥就會救濟些,而為官者,在官場走一圈,自然也是會認識些人,人與人之間總是有些聯絡的。

比如杜甫,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並且官場沉沉浮浮也是常事,蜀中漂泊之時,杜甫一度失去經濟來源,小兒子未滿週歲便因受飢而死,不過到766年,杜甫得到了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從而為公家代管東屯公田一百頃,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買下了四十畝果園,僱了幾個僱工,也就不用再為生計發愁了。

最後一點,就是甘於清貧,這是被大家丟失的一個重要特質,正如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就算不吃這俸祿,陶淵明還是可以過得很好,雖然得自己動手解決吃、穿,但他的心情是愉快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

不過發展至明清時期,人們的吃、穿、玩都變得多樣化了,讀書人寒窗苦讀,還是為考取功名,得到更好的對待,並且此時想要辭官,就比之前要難上許多了。

明朝萬曆年間的李廷機是史上少有的清官賢相,偏偏遇上個不太靠譜的皇帝,李廷機心裡苦得只想辭官,但接連寫了123封辭呈,都沒得到迴音,最終李廷機一狠心,自己跑回老家去了。

上一篇:廣州發現2000年前漢代大墓,主墓室被開啟後,眼前的景象讓專家欣喜
下一篇:溥儀第一次拿到60塊錢工資後,都買了些啥?不愧是當過皇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