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父親節關於父親的古詩五首,汝父年來實鮮歡,父親的責任與情懷

讀讀杜甫李商隱黃景仁作為父親,寫的詩,讀讀他們的壓力與情懷

有沒有一個節氣是感恩父親?有,那就是每年的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雖然這是一個西方的節日,用以紀念在家庭中付出撫養艱辛的父親,但是很快流傳到全世界。或者在哪天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了一個日子,給父親,所以得到全世界的響應。

中國古代沒有父親節,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每次祭祀,其實都和父親相關。因為男子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上有著突出的作用,男性佔據社會家庭的主導地位,父系社會的影響力一直延續到今天。

父字在中國古漢語中,最初代表兩個含義,一,制定執行規矩的家長,二,拿著農具的人,這就是父的權力和責任吧。

從血緣關係上來,生下養育你的男性稱為父。又擴充套件到給你庇護的人和長輩。父親和母親不同的在於,父親更有一種征服自然約束子女的剛毅,但是也意味著他們要挑起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小雅·蓼莪》

這首先秦奴隸時代的詩歌,寫出了小家庭的生存艱辛。父母為了養育子女極盡辛勞。其中關於父親的句子,是沒有父親,我將依靠誰,是父親生了我,父母一起撫養我,懷抱我,出入將我抱在心腹上。那麼中國奴隸社會的男性,以家庭為生產生存單位,男性承擔更多的是狩獵,耕作,打仗這樣高強度的體力活,來維持家庭,當一個家庭失去了父親,伴侶和子女的生存將更艱難,時刻面臨的是死亡。

正是因為勞苦和艱辛,子女分外感激父母的付出。

春秋時代的孔子,夢想建立一個非常有體系又接地氣的理想社會,雖然他生前沒有實現他的理想,但是在漢朝,以他的理論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社會倫理體系,就是父子君臣。

“有父子然後有君臣。

理財正辭。束帛戔戔。

夷夏已親。嘉錫來撫。

潛化如神。其神伊何。

靈不傷人。”漢朝蔡邕《酸棗令劉熊碑詩》

從這首漢朝的詩可以看到,君臣關係是父子關係的延伸和擴充套件。父親有責任提供子女的生存與發展,但是子女必須服從父親的權威,擴充套件到統治就是君王是天下的父親,他有責任保護臣民,但作為回報就是臣子的服從。這種關係也擴充套件到外交和國家對外的關係。

雖然這套理論在漢朝的確有著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精神動力,也奠定了中國幾千年的皇權治理體系,但是發展到後來,成為刻板的教條理論,三綱五常,父為子綱,極致的道德約束,反而捆綁了社會的發展。

但是無論社會處於哪一個階段,做為普通人的普通的父親,還是最承重的一批男人,因為他們必須為家庭為子女而奮鬥。

“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臥只多少行立。

強將笑語供主人,悲見生涯百憂集。

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

痴兒未知父子禮,叫怒索飯啼門東。”唐朝杜甫《東百憂集行》

杜甫五十歲貧困潦倒,流落到四川,建了一座草堂,僅能供家人落腳。孩子和妻子隨著他亂世顛沛。看著孩子因為飢餓而啼哭,他想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在自己父親的庇護下,他十五歲還像個孩子一樣,健壯又調皮,門口的棗樹梨樹成熟的季節,他一天能爬上爬下好多次,享受著無憂患的成長。

但現在他老了,再也沒有孩子時候那種用不完的精力,每天睡多站少,是因為連吃得都不夠,自己的孩子哪裡有自己少年時那樣的生龍活虎,因為飢餓,老喊著要吃飯,哪裡有什麼父子禮節?

這是杜甫傷感的寫實,倉稟足而知禮儀,一家人吃不飽飯,用什麼教化子女?這是杜甫的傷感,也是他的壓力。一個父親在亂世的悲涼。

杜甫是怎麼做的呢?除了外出做幕僚拿回菲薄的薪水,就是在草堂開荒,彌補食品的不足。後來又租了公田,買了果園,雖然他已經多病,但仍舊堅持幹農活,直到他覺得病很重了,才帶著孩子返回故鄉,死在回鄉的船上。

杜甫是偉大的詩人但同時也是一個父親一個丈夫,正是一生普通普通人的勤勉,責任,又有著超乎普通人的愛國,才使得他的詩章和生平不朽。

“袞師我驕兒,美秀乃無匹。

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歲知姓名,眼不視梨慄。

交朋頗窺觀,謂是丹穴物。

兒當速長大,探雛入虎窟。

當為萬戶侯,勿守一經帙!”李商隱《驕兒詩》節錄

李商隱35歲,有了自己的兒子李袞師,對於仕途不順的他,孩子的到來讓他有了更多的壓力和動力,他不遠五千裡去南方做幕僚,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改善家庭的經濟條件。但是孩子五歲時,李商隱的愛妻王氏死了。李商隱悲痛欲絕,並且患了嚴重的腸胃疾病。一雙兒女尚未成年,李商隱就帶著病體,遠赴四川。

他此時幾乎已經放棄了衝刺仕途的夢想,去遙遠的四川,只是因為那裡薪水可觀,可以寄錢給孩子們生活讀書。

從京城過來的朋友帶來孩子的近況,李商隱已經在四川兩三年。他聽說孩子長得秀美,且聰慧,簡直是快樂。你快快長大,長大從軍,不要像你的父親我一生困在文案裡。

李商隱拒絕了上司給他續絃的美意,他說,我的孩子這麼小,他們需要我。是,李商隱不能陪伴他們的成長,但是他節約下來的錢,總是一種愧疚和彌補。因為他有責任讓孩子長大。這是做丈夫做父親的深沉。

古代的男人沒有負心的必要,但是李商隱是不多的實踐著一夫一妻制的優秀丈夫和父親。他的愛不在於多,而在於深沉。

李商隱壽數不長,只活了46歲,他來不及看自己的孩子成家立業,但是除開他詩歌的成就,他的一生是在漂泊和艱難裡為了家庭在堅持和掙扎。

“汝父年來實鮮歡,牽衣故作別離難。

此行不是長安客,莫向浮雲直北看。”清朝黃景仁《幼女》

黃景仁是清朝中葉人,生在所謂康乾盛世,但是那個時代實在是表面繁榮,至少陽光沒有照耀到黃景仁身上。

黃景仁四歲死了父親,沒有門第,沒有財產,靠的是苦讀,然而有清一朝,科舉實在是一個幌子。無恆產無恆業,上有老,身體又不好的黃景仁四處給人教書做幕僚維持生計。19歲娶了妻子。但總是窮困潦倒。

這首寫幼女的詩,看得出他巨大的壓力。又一次出門遠行,孩子拉住了他的衣裳。

黃景仁感慨萬千。你的父親我這一年來實在是少歡樂,只有你,讓我悲哀裡有著柔軟,看著你拉著衣裳,我哪裡肯遠行?

我這次不是去長安做官的,寶貝,不要想著你父親會高頭大馬回來迎接你,我可能依然會回來,帶著潦倒和落魄,孩子,你介意嗎?

孩子是不會介意的。她只是等待她永遠的父親。只是最後一次,她的父親再也沒有回來。因為黃景仁為家庭借了很多債,為債主所逼,病逝在路上,時年35歲。

我們說黃景仁是位詩人,但是現實中他是窮家長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親。他的死是時代壓力在他身上的極致。

在中國,上世紀也有一個父親節,1945年,抗戰勝利後,民間自發發起8月8日父親節,為了紀念在抗戰中犧牲的父與兄。是,是要有一個節日去紀念這些為國家犧牲的父親和兄弟。

當代的父親節,根據國際慣例是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讓我們致敬和祝福每一位為家庭做出貢獻的父親,不因你們的沉默和堅毅,而忘記你們的付出。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上一篇:古代宗祠不僅僅是一種祭祀禮儀,更是一類育人文化
下一篇:傳統文化陰陽五行,十天干五合奧秘,乙庚合化金的原理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