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官員告老還鄉回到地方,他們該如何與縣令相處,誰的官更大呢

前言:古代官員告老還鄉回到地方,他們該如何與縣令相處,誰的官更大呢?

在古代官員上任之後到了退休的年紀,就會告老還鄉。但是他們辭官以後回家,難免不會觸犯一些法律,而作為百姓父母官的縣令又該如何去處理這些事呢?

作為皇帝身邊的寵臣,曾經的位高權重者,他們都是有著某些特權的,有的甚至犯了滔天大罪也能夠保全性命,畢竟他們是直接由皇帝所處理的。對於縣令來說,地方父母官來說如果不能公正嚴明,那麼就會被萬人所唾棄,如果選擇和這些退休的老臣對著幹,還有性命之憂。那麼這就需要縣令來審時度勢了。

退休官員與縣令和平共處相安無事

官員退休,古代稱之為致仕。致仕源於周代一直延續至清代,每個朝代致仕的制度不同,但逐漸發展。官員致仕的時候將權力交還於君王,但為了國家付出一輩子,朝廷會在其致仕之後仍然給予相當優厚的待遇。

官員致仕之後可以享受半俸祿,甚至是全俸祿的待遇,或是賜予一定的土地養老。雖然有些官員致仕,但他仍有著極大的特權,秦漢時期官員致仕,地方官員需得定期派人人去探視,詢問生活狀況。

明朝初年,劉伯溫的妻子死後,他告老還鄉隨後隱居生活,整天不是喝酒下棋就是欣賞風景,從來不以自己是明朝的開國大臣而自居。縣令拜見他,他卻閉門不見客。之後的縣令穿著便裝,偽裝成鄉野村夫再次去拜見他,劉伯溫當時正在洗腳,便讓人帶他到客舍,用黃米飯來招呼他。

當縣令告訴他的真實身份的時候,劉伯溫立即起身,自稱平民,然後謝罪離開了,再也不會見他。兩個人相安無事,誰也不會去打擾彼此。由於劉伯溫自稱為民,所以也不會去觸犯法律,縣令也沒有再來打擾他。

這樣的臣子大都是情商比較高的,能在朝廷擔任官職,並且能安享晚年的縱觀歷史其實並沒有幾人真正能做到。皇帝怕什麼,皇帝最怕的就是朝廷往日的高官,回到祖籍之後仗著在朝廷的威望,與地方官員勾結反叛。因此皇帝在處置退休大臣時特別的小心,如果不是真的皇恩浩蕩,這些高官是不能善終的。

一旦能退回祖籍養老,最好還是做一個安分守己的順民。因為皇帝會派無數的眼線去盯著他的,但凡是發現與外界交往頻繁,與當地官員交往甚密的老官,那等待他們的就只有死亡了。因此最穩妥的辦法還要數閉門謝客,不參與地方的事,不參與朝中的事,以求得能安享晚年。

衝突不斷,這或許也是一種生存之道

歷史上有很多地方官員,與致仕高官相沖撞的真實案例。例如,曾任宰相的王安石退休之後,王安石的小舅子與當地金陵太守起了矛盾,太守令地方官縣令至王安石家中捉拿人,鬧到王安石出面才解決此事。

金陵太守雖登門謝罪,宋神宗聽說此事之後,罷免了太守,及當日去王安石家中鬧事的所有人。再比如說明朝首輔徐階,其告老還鄉之後,因家中弟子橫行無忌,佔地萬畝,招致很多人不滿而紛紛上折。

應天巡撫海瑞雖秉公處理,但徐階將責任推至兩位弟子身上,最後土地被收回,兩位弟子流放。但同時徐階利用自己的關係,讓海瑞和同班的蔡國熙被撤了職。

當然這其中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在裡面,但鬧的劣跡斑斑也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按照原則上來說,退休官員到地方之後,他們理應被當地縣令所管轄,但是縣令並沒有權力來處置他們。

一般來講,退休的官員就好比一塊煮熟的山芋,吃的好了飛黃騰達,吃不好就燙個泡。退休官員的人脈是足夠吸引人的,但是如果玩不明白,混入朋黨之中,就引火燒身得不償失了。

生存也是一門學問

生存絕對是一門學問,歷史是一面鏡子,當你不知道自己這條路是對還是錯的時候,看看前輩,會得出最直接的結論。

當年呂不韋在被秦始皇罷免之後,回到自己的封地而不知道收斂,會見來自六國的其餘賓客,最終使得秦始皇下令遷徙,最終飲毒酒而亡。活生生的例子擺在眼前,不管迴歸祖籍的官員閉門謝客也好,還是有意無意在地方鬧事也罷,都是封建社會下求生存的一種手段罷了。

上一篇:公元561年,高湛的哥哥死了,高湛也就肆無忌憚地出入李祖娥的寢殿
下一篇:中科大教授:已證實夏朝就是古埃及,沒想到卻被網友“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