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體育百科】5個角度告訴你,為什麼職業選手的發球動作不適合業餘

發球,看似自由王國,實則“門道”超多。

試選5個角度,以“GIF動圖+文字說明”形式,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

領悟一:絕大多數職業運動員的發球動作,並不適合業餘學習

自認為有一個優點——不盲從。梨子是酸是甜?不人云亦云,拿自己當小白鼠,以親身實踐定優劣。

很多知名運動員,特別是以“發球好”著稱的頂尖選手的發球動作,我都或長或短、或多或少模仿過。一個深刻的體會是:

絕大多數職業運動員的發球動作,並不適合業餘學習。

舉例說明,先來看兩張圖片:

問題來了:同樣是正手順旋轉發球,你更傾向於學習誰?理由是?

請認真思考一分鐘。

可能很多人會選擇“張繼科”,甚至許多年輕球友連圖二中的“何志文”都不認識,但恕我直言:

對業餘來說,何志文的發球動作比張繼科要“友好”得多。

為什麼?

你去觀察,何志文的發球動作要比張繼科更舒展。你直接學張繼科的發球,別說質量,連力都發不出來,非要硬來,手腕很可能要壞掉。

領悟二:職業選手的發球是一個漫長進化的過程,越往後期,動作越簡單、越精煉,

業餘不看過程,只“盯著結果學”,往往弄巧成拙。

任何人的學習與成長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職業選手的入門啟蒙階段也是按照標準,一板一眼來,一點折扣也不敢打。

職業選手也是人,“偷懶”是人的本性。隨著自身技術能力提升,他必然會“做減法”。同時,更小的動作幅度更隱蔽,迷惑性更強,何樂而不為?

所以,職業運動員發球動作普遍“簡練、短促”,這是進化的必然。

但是,這一點,特別容易誤導業餘球友!稱之為“最大的坑”也不為過!

繼續看圖說話,看看老瓦的發球:

老瓦的發球,世界公認的好,被稱為“瓦式發球”。業餘圈,模仿老瓦發球的球友非常多,但真正得其精髓者,鳳毛麟角。大多隻得其“形”,未得其“實”。

為何?

一言以蔽之——沒有真正走一走老瓦發球的“過程”,只學老瓦發球的最終“形態”。

老瓦發球的精髓是什麼?應該怎麼學?先賣個關子,後面詳細說。

領悟三:可學習、可借鑑的好發球動作,關鍵在於“完整性”。

大道理先不講,同樣來看4張圖片,分別是小小林和馬龍髮長、短球的動作

問題來了:你仔細觀察,兩者(發球動作)有什麼差異?誰的發球動作,你看完更有感覺?

為什麼馬龍的動作被業界稱為“模板”?絕非浪得虛名。你反覆看幾遍,會明顯感覺到馬龍發球動作的

“完整、連貫、流暢”,

特別是“完整性”,幾乎是頂尖選手裡做得最好的。

客觀評價,馬龍的肌肉爆發力遜色於張繼科,追求高質量,需要更完整的動作框架支撐。所以,我們肉眼可見,馬龍的各方面技術動作比張繼科更“大”。這對業餘選手來說,簡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一名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頂尖選手,時時刻刻在為你做示範。

再來看小小林,首先肯定一點的是,小小林的發球在新生代裡屬於佼佼者,傾注了蔣澎龍教練太多心血,感覺、節奏、變化等均屬上乘。但是,如果業餘球友直接去學小小林的發球,大機率會“掉溝裡”。

為什麼這麼說?

只提一點,供大家思考——你觀察小小林的發球動作,執拍手幾乎不揮動,全靠觸球瞬間手腕的抖動。

如果你上來直接學,輕則動作發僵、質量不高,重則手腕受傷,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聊到這,甚至想說一句絕對的話:

業餘發球學馬龍,有練成的希望;上來直接學張繼科、小小林,絕無成功可能。

不要總羨慕別人天賦異稟,我們必須首先承認自己不是“特殊那一個”,只是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那一個”。絕大多數人要吃的苦,我們也少吃不了。絕大多數人要走的路,我們也要一步步走。認識到這一點,離進步就不遠了。

領悟四:不同發球動作,難度大小不一,要由易到難,先從簡單學起。

還是先來看兩張圖片,都是馬琳的發球:

第一張圖馬琳發的是側旋球,第二張圖馬琳發的是轉不轉。

問題來了:哪一張圖片,你感覺更舒展、更流暢?

這次答案應該比較一致,是第一張的側旋發球。

側旋發球,既要發出側旋,又要結合上下旋,天然需要多發力,動作幅度相應也大。

轉不轉發球,質量高低的關鍵在於“模糊”,讓對方判斷失誤。動作必須小巧、接近,模糊性強。所以,轉不轉發球,更多是一種“內力”,要把力量忍住,藏起來。

難度比較,“側旋發球”要比“轉不轉發球”容易得多。業餘如果要學發球,強烈建議先易後難,從側旋球練起。

領悟五:在尊重規律前提下,挖掘自己的天賦

上文已經反覆提示,業餘要學習發球,必須學習“完整、流暢、連貫”的發球動作,這是鐵律,誰違背誰就要走彎路,吃苦頭。

在尊重規律前提下,還是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挖掘自身發球天賦。

再來看兩張張繼科的發球圖片:

在張繼科出現之前,順(正)旋轉發球是絕對主流,馬琳、王勵勤莫不如此。直到張繼科的出現,逆旋轉發球才慢慢成為了頂尖選手必備。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順(正)旋轉發球更符合身體結構,更容易發出力,發出高質量。逆旋轉是不容易發轉的。張繼科偏偏是一個“異類”——逆旋轉不僅能發,而且發得是真好!

你再去看上面的兩張圖片,無論從引拍幅度、動作框架等各個方面來講,張繼科的逆旋轉發球都做得更好,發出高質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別人不行,我偏偏行,這就叫“天賦”!

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都去發逆旋轉球,我想說的是:在練習發球的過程中,在遵循一般性規律的前提下,你必須尊重自己的差異性,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反覆打磨,才可能打造出殺手鐧!一味跟風,流行什麼練什麼,只會耽誤自己。

今天就聊到這,最後再奉上兩張發球大神的精彩圖片,供大家消化欣賞!

最後還是得給自己打一波廣告,歡迎球友們關注我的今日頭條賬號

“楊磊談乒乓”

,生命不息,乒乓不止!

*乒乓球技術博大精深,斯帝卡邀您共賞精彩好文

最真的喜歡,是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上一篇:【深度】這些店的套路,你知道嗎?這些店的4個坑你都跳過嗎?
下一篇:楊廣李世民為何都想滅高句麗?文明的衝突和體系之爭,才是關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