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大宋王朝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的原因是什麼?宋朝是怎麼走向衰弱的?

大宋王朝對外戰爭中屢戰屢敗的原因,從宋太祖趙匡胤在公元960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那一刻就種下來了。

中國人有一句俗話“做賊人防賊心”。

趙宋王朝,自己是從統兵將領纂位建國的,心裡就總是提防手下統兵將領會起不二之心。

於是,大宋就設立了文治天下的制度,重文抑武;在中央設立樞密院,讓文官統領全國的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

另外,又建立了“三帥制”(殿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史)共同統領禁軍。又將大宋軍隊分為禁軍、廂軍、鄉兵和蕃兵四類。

總之,為了防止統兵將領擁兵自重,平時將、兵分離,實行將領只有指揮權而無調兵權,將領和士兵平時都是陌生人,只有上戰場才在一塊兒,這樣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雖然防止了將領們的擁兵自重,但卻沒有上陣父子兵,那種親密無間奮勇前進,團結一致對外的勇猛了。

打仗缺少了那種士氣,對外作戰要取勝就難了許多。

宋朝的“澶淵之盟”,又將宋朝軍隊的銳氣折損許多。

面對外敵的入侵,可以用金帛解決,花錢買和平比積極備戰更好、更省錢。

於是,大宋在對外戰爭中不是去積極禦敵殺敵,而是尋求和談怎樣用最少的錢帛換來和平。對遼國、西夏、對金國和蒙古人都是如此,以致於釀成了“靖康之恥”的悲劇。

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王朝喪失了燕雲十六州,又使大宋王朝失去了抵擋外敵的險峻地形,遊牧民族騎著戰馬在一馬平川的平原,與以步兵為主的大宋軍隊作戰,當然是勝多敗少了。

唉!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大宋王朝重文抑武,花錢買和平的教訓後人應該警惕啊

上一篇:朱元璋為什麼不防備朱棣?朱棣為何不防備朱允?朱元璋有什麼目的
下一篇:俄羅斯為什麼能在近代史上成為戰鬥民族?俄羅斯是怎麼打敗西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