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補鈣四大誤區、科學補鈣三“最”,請一定記住了,終身受益

俗話說“春天不補鈣,錯失一整年”,陽光充足、果蔬豐富的春季是真正的補鈣黃金季。但是很多人抓不住天然的補鈣期,導致長期缺鈣,甚至引發佝僂病、骨質疏鬆等疾病,而主要原因是大家很多“鈣念”錯了!

錯誤一:補鈣是特殊階段的事

真相:補鈣是一輩子的事

一提起補鈣,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要長個”、“要防止骨頭松”,所以國人中,兒童和老人補鈣更常見。但其實我們身體裡的鈣就像一座銀行,不管是青春期還是晚年所需的鈣量,都是基於嬰幼兒直至青壯年的儲存。所以補鈣應該從孕嬰時期就開始,需要從孕期到哺乳期,分段補鈣1000天,其中,孕晚期、哺乳期的鈣需求量相對更高,應該進行更加充足的補充。

除了孕嬰期,補鈣還是一輩子的事兒。正常的骨骼每天都有4~7克的鈣和血中鈣進行交換,成年人更是每天都有約500毫克鈣沉著在骨頭上形成新骨,同時從尿液、大便、汗液中排出700~800毫克鈣,所以需要及時補充、一生都要補鈣。

錯誤二:每天一杯奶就是補鈣

真相:一杯奶遠不夠

很多人認為補鈣就是一天一杯奶,但其實如果是1杯250毫升的牛奶,含鈣量僅有275毫克,遠遠達不到正常人每天需要攝入的鈣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推薦,嬰幼兒(0-3歲)每天所需的鈣含量為200-600 毫克;兒童(4-13歲)所需的鈣含量為800-1200 毫克;青少年(14-17歲)所需的鈣含量為800~1000 毫克;成年人每日的鈣攝入量是800毫克,13周以上孕婦、哺乳媽媽以及50 歲以上人群所需鈣含量在1000 毫克……

因此,在日常飲食中,除了喝牛奶補充奶製品,大家還應該及時攝取其他含鈣豐富的食物,比如豆類及豆製品、芝麻、蝦皮等,同時適當補充鈣類營養補充劑。

錯誤三:吃得好就不會缺鈣

真相:吃不對反而缺鈣

這種說法在老百姓中相當有市場,很多人認為補鈣即便不是喝牛奶的事兒,也是吃的事兒,“吃得多吃得好就不缺營養了”。但其實吃得好≠有營養,更≠鈣量充足,甚至有時候吃得“太好”反而容易造成鈣流失,其中以下幾種情況尤其影響鈣吸收:

1、太甘甜:飲食中水果、精細糕點等含糖食物太多,會直接影響鈣吸收,甚至間接導致骨質疏鬆症。

2、太美味:油鹽豐厚的食物總能給人更加美味的感覺,但是也會增加鈣的流失。尤其是鹹味食物,人體每代謝1000毫克的鈉,就會損耗20毫克的鈣,因為口味越濃,人體鈣的損耗就越大。

3、太洋氣:很多人青睞西式飲食,尤其喜愛喝咖啡。但其實已經有實驗發現,嗜飲咖啡者較不飲咖啡者更容易流失鈣;而飲食中碳酸飲料和菸酒較多的人,鈣量流失也會更多。

錯誤四:補鈣會補出“結石”

真相:結石和補鈣關係不大

很多人覺得結石的本質就是鈣質,吃鈣片就會引起結石,尤其腎結石患者,很多對於補鈣相當排斥,其實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導致人體腎結石的原因不是過量的鈣,而是人體的鈣代謝發生了紊亂,“去錯地方”了:骨骼中的鈣含量減少,軟組織以及血液中的鈣含量增加,此外,腎結石的發生還與高脂肪飲食、高嘌呤飲食以及喝水太少關係密切。

總而言之,腎結石的發生和補鈣毫無關係,相反地,高鈣飲食的人群比低鈣飲食的人群患腎結石的風險要減少35%。因此有醫學專家建議,有腎結石病史的人要想預防病情復發,尤其要重視補鈣,並且只要定期檢測血鈣和尿鈣,是可以放心服用鈣片的。

科學補鈣三個“最”

1、最佳補鈣時間——臨睡前

一天中骨骼對鈣的吸收力度最大的時間是在夜間。睡前補鈣,血液中鈣的濃度在後半夜和早晨最低,因此在臨睡前補充鈣,能為夜間的鈣代謝提供充足的原料,增加血液中鈣的濃度,還能減少心臟病、中風、哮喘、肺氣腫等疾病的發生。

而如果是白天補鈣,最佳時間則是餐後1小時,因為胃酸分泌有利於鈣的分解和吸收。

2、最好的“補鈣藥”——運動

運動對骨密度的影響程度高達5%~25%,運動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質量,預防骨質疏鬆。建議每天運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以選擇力量訓練、柔韌性訓練、有氧運動等,但是不推薦高強度、爆發力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和已患有骨質疏鬆的人來說,更應嚴格禁止。

3、最便宜的補鈣方——曬太陽

維生素D能夠調節鈣、磷代謝,促進腸內鈣磷吸收和骨質鈣化,維持血鈣和血磷的平衡,是鈣的最佳“搭檔”,二者一起能夠促使人體骨骼變得更強。曬太陽就能夠幫助人體獲得免費的維生素D,但是要注意:隔著玻璃曬太陽對面板合成維生素D完全沒有作用。

上一篇:太過重視人際交往,往往會壞了自己的事兒
下一篇:對於腎友哪些食物需要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