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90%的中醫認同的陰陽論觀點!讀懂這個你將超越99%的人

(本文針對初學者敘述陰陽的屬性及特點)

課堂上,學生問:“老師,什麼是陰?什麼是陽?”

老師笑了笑,指著陽光,說:“這是陽。”

又拿了本書遮住陽光,指著書後的陰影,說:“這是陰。”

然後老師一把把書扔掉,指著空蕩蕩的講臺,說:“這是什麼?”

學生們搖了搖頭。

“這啥也不是。陰陽本一體,有陰才有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

中醫陰陽學說源於《易經》,成熟於《黃帝內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雖古而不朽,雖古而歸真。

陰陽的屬性

中醫陰陽可以表示不同屬性特徵之 “象”,陰陽屬性概念源於中醫哲學思維的象思維,中醫象思維又包括物象與意象兩個方面,而就意象而言陰陽當屬觀念意象範疇。

依據陰陽屬性劃分標準,凡是人體內具有涼潤、寧靜、抑制、沉降、斂聚等作用和趨向屬性的物質和功能等屬於陰; 凡是人體內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升騰、發散等作用和趨向屬性的物質和功能等屬於陽。陰陽的這種屬性範疇被廣泛應用於組織結構劃分、生理功能闡述、病因分析、病證診斷以及中藥性味功能概括等方面。

關於陰陽在組織結構中的劃分,《素問· 金匱真言論篇》曰: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 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髒者為陰,腑者為陽。肝、 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 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陰陽涵蓋了人的各臟器、組織即陰陽屬性,並認為其普遍存在,無器不有。

關於陰陽在生理功能的劃分,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提出,“陽化氣,陰成形”。 另外,就病因而言,陰邪一般指內傷飲食和內傷情志,陽邪一般指外感六淫之邪,如《素問·調經論篇》中病因分類之論述: “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 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關於於陰陽病邪致病特點,《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提出了 “寒傷形,熱傷氣”的觀點,指出寒為陰邪既傷人體之陽也傷人體之陰 ( 津液) ,即 “寒傷形”; 熱為陽邪既傷人體之陰亦傷人體之陽 (氣) ,即 “熱傷氣”。

關於陰陽在診斷而言,四診都有陰陽可辨,如色澤之明暗、聲息之高低、脈搏之強弱、徵 象之寒熱等,其中診脈之陰陽尤被重視,如《素問·陰陽別論篇》指出: “脈有陰陽,去者為陰,至者為陽; 靜者為陰,動者為陽; 遲者為陰,數者為陽”,後世王叔和在 《脈經·辨脈陰陽大法》中將其進一步歸納為 “凡脈大為陽,浮為陽,數為陽,動為陽,長為陽,滑為陽; 沉為陰,澀為陰,弱為陰,弦為陰,短為陰,微為陰”。

關於陰陽在藥物性味功能而言,四氣溫、熱屬陽; 寒、涼屬陰。五味之中,辛味能散、能行,甘味能益氣,故辛甘屬陽, 如桂枝、甘草等; 酸味能收斂,苦味能瀉下,故酸苦屬陰,如芍藥、大黃等,正如 《素問·陰陽應 象大論篇》所云: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 “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秦臻等概括了氣味厚薄與四氣五味及陰陽的對應關係,認為 《黃帝內經》中有關氣味厚薄的描述,主要是基於藥物的陰陽屬性,含納了四氣五味理論。

陰陽之間的關係

陰陽是在氣一元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古代的辯證法範疇,其關係主要表現為陰陽相互制約、互根互用、消長轉化等。陰陽的制約、互根、 消長轉化關係被廣泛應用於人體生理闡述、病機分析、治法制定等方面。

首先,闡述生理功能。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中所謂 “陰在內,陽之 守也; 陽在外,陰之使也”,這是根據陰陽互根關係闡述陰陽二氣的生理。另外,如《素問·生氣 通天論篇》雲: “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 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是依據陰陽消長關係闡述陽氣的生理變化。

其次,分析病證病機。一方面依據陰陽制約關係分析虛實寒熱病 機,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是指邪氣亢盛而致實熱實寒病機,而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則是指既有邪氣亢盛又兼有正氣損傷的虛實夾雜病機。《素問·調經論篇》曰: “帝曰: 陰虛生內熱奈何? 岐伯曰: 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燻胸中,故內熱”, 此處 “陰虛則內熱”實指內傷脾胃發熱,即氣虛發熱,乃補中益氣湯主治病機。

另一方面根據陰陽互根關係分析陰陽兩虛病機,陰虛則 “無陰則陽無以化”,可出現 “陰損及陽”的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 陽虛則 “無陽則陰無以生”,可出現 “陽損及陰”的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

再次,制定治則治法。一方面根據陰陽制約關係制定陰陽偏勝的治法,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所謂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另一方面依據陰陽制約關係制定陰陽偏虛的治法,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篇》中所謂 “陰病治陽,陽病治陰”。

同時 《素 問·至真要大論篇》又提出 “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所謂求其屬也”。王冰注曰: “夫如大寒而甚,熱之不熱,是無火也; 大熱而甚,寒之不寒,是無水也”,從而提出了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治療大法, 被後世視為圭臬。

由此可見,中醫陰陽概念既源於哲學又源於中醫臨床實踐,並且在醫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

關於陰陽特點個人贊同的三個論點

1、陰陽是和諧而非平衡

“平衡”,即指衡器兩端承受的重量相等, 也指對立的各方在數量上相等。而所謂 “和諧”, 則是並列式 “和 + 諧”,即和睦、和洽之意。中國古代的 “和諧”理念是 “和而不同”,即具有差異性的不同事物的結合且統一共存。

陰陽的本質多是一種屬性關係,雖然也包含有實質內涵。因此,由 “一分為二” 的陰陽雙方有數量 “平衡”而 “和諧”者,也有數量不 “平衡” 而 “和諧”者,生理狀態下多是指一種和諧、協調, 如髒與腑、氣和血等。

陰陽和諧與陰陽消長轉化密切相關。陰陽的消長運動是絕對的、永恆的,當陰陽消長變化到一定程度,超越了陰陽正常消長的 閾值,必然向著相反的方面轉化即陰陽的轉化。陰陽就是在這樣不斷消長過程中維持著陰陽的和諧, 從而維持著事物正常的發展變化。

2、陰陽是對待而非對立

《漢語大詞典》釋義 “對待” 有四: 一是對立、對抗,二是相對,三是對偶、對舉、對付,四是以某種態度、行為加之於人或事 物; 釋義 “對立” 有三: 一 是相向而立、並立,二是敵對、互相牴觸,三是矛盾雙方的互相排斥、鬥爭。

傳統的陰陽理論並不主張對立鬥爭的觀點,太極之負陰抱陽,既不排斥,也不鬥爭。同樣中醫 “陰陽” 也不等同 “矛盾”,它強調的是陰陽和宇宙萬物之象相通、相應,其對立關係並不存在於陰陽所規範的所有事物之間。

在中醫學概念中,很多情況下陰陽關係是指一種相對、對舉的關係,而不是排斥、 鬥爭,如氣與血、氣與精、髒與腑等。 “對立”強調的是事物的鬥爭性,而 “對待”強調的是事物的和諧性,陰陽和諧和陰陽對待是中醫整體觀念闡述生命健康的基本觀點。

3、陰陽既相對又是絕對

陰陽是相對的,所謂相對,一方面表現為在一 定的條件下陰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另一方面體現於事物的無限可分性。

自然界任何相互關聯的事物都可以概括為陰和陽兩類,任何一種事物內部又可分為陰和陽兩個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還可以再分陰陽,這就是陰陽的相對性。如以晝夜分陰陽,則晝為陽,夜為陰,而晝夜可再分陰陽,如 《素問·金匱真言論篇》所云: “平旦至 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 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 也;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陰陽又是絕對的,所謂絕對,是指不受任何限 制而言,陰陽屬性具有不可變性,不可反稱。這與“矛盾”不同,矛盾雙方無屬性規定,可反稱。如 水屬陰、火屬陽,水火陰陽不可反稱; 四時之中春 夏屬陽、秋冬屬陰,也不可反稱。如以一晝夜分陰陽來說,則晝為陽,夜為陰,這是絕對的; 又或者從性別來分陰陽,則男為陽,女為陰,這也是絕對的。陰陽的相對性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如只有在以 晝和夜、男和女分別作為一個獨立層次的時候,才能作進一步的陰陽區分。

不理解這個理論,學中醫到老也只是門外漢

學中醫不注意這三點,再努力也入不了門

40歲開始學中醫還不晚,如果悟透這個道理你將領先別人十年

上一篇:夏季高溫來襲,癲癇患者吃水果禁忌指南
下一篇:“1點睡、9點起,可我不熬夜”,熬夜的5大真相,顛覆你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