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再也不見,拖延症》:告別拖延症,才能活出一道光

一大早起來,喊孩子上學,可是孩子磨磨蹭蹭總是找各種藉口拖延,每次上學都在遲到的邊緣。

我想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頭疼的事情。

其實,回想起自己上學的時候,似乎也是這個樣子,這下釋然了,原來孩子的脾氣跟自己一樣。

用趙老師一句經典名句總結,就是,這也不怪他,我也那味兒。

其實,這就是拖延症,幾乎是人類的通病。

很多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的都犯有拖延症,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

很多人都認為有些事情無關痛癢,可以一拖再拖,說白了就是懶。

但是,這種行為要是養成習慣,那就是拖延症了。

如今,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勤奮的人和患有拖延症的人,生活狀態大有不同。

很多人都在抱怨,同樣的起點,為什麼別人可以成功,而自己的生活就只是庸庸碌碌?那麼,我問你,別人努力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不要總是看到別人身上的光環,卻看不到別人背後付出的努力。

你在睡覺的時候,人家起來寫作,你在聊天的時候,人家已經走在創業的路上,你還在為感情的事煩心,人家已經開始研究新的話題。

先人一步,搶佔先機,永遠屬於那些沒有拖延症的人。

他們想好了就做,立刻行動,而有拖延症的人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種種藉口讓自己不採取行動。

那麼,即便是再強大,再有能力,最後也只能趨於平庸。

天才是需要努力和奮鬥的,沒有人能夠靠著躺平而發家致富。

所以,拖延病真的是一種病,要治!

不過,要治療這種病,去醫院不行,他們看不了。

這屬於心理學範疇,主要是激發自己的內在的動力。

美國心理學教授帕梅拉·S威加茨和凱文·L焦爾科合著的《再也不見,拖延症》是一本可以讓你確信拖延症是一種可以根除的病。

當然,這裡所說的拖延是一種病症而不是一種行為,之所以稱之為病,是因為無藥可醫。

只能透過心理輔導,或者透過改變內在認知才能改變這一切,而這本《再也不見,拖延症》恰好具備這些特點。

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本書從心理角度分析,明確指出是

自我懷疑、對失敗的恐懼、對成功的恐懼、完美主義

導致的。

從個人的表現來看,患拖延症的人皆不自信,因為低自尊,對自己能掌控局面的能力不確信,因此陷入自我懷疑。

一旦開始自我懷疑,甚至最後會演變為自我否定。

他們害怕失敗,所以不敢行動,他們出於恐懼,所以不敢去做任何事,這就是因為不自信導致的,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拖延,最後一事無成。

因為這種心態,往往形成惡性迴圈,越是不自信,就越焦慮,最後形成了一種病態,就是拖延症。

要想克服拖延症,也有辦法,書中給出了方案。

第一步:識別焦慮的想法

想要讓自己擺脫拖延症,就是懂得學會識別焦慮。

每個人都有焦慮,你只要列出你內心焦慮的真正想法,看是因為自我懷疑能力不足,還是害怕成功或失敗的後果,亦或是因為對自己要求過高?

先列出想法,然後分析是哪種原因讓你焦慮。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治療拖延症從瞭解自己開始。

第二步:標記想法中被你曲解的部分

最常見的思維形式包括:

全或無思維、過度概括、預言、讀心術、災難化思維、包含“應該”的表述、忽視積極因素、“如果”思維、心理過濾、低估自身應對能力

把你每一種焦慮的想法,識別出是哪一種認知曲解,那些莫須有的恐懼就會攻自破,然後就是用更客觀的想法糾正曲解的部分。

這一步非常關鍵,只有找到癥結所在,才能對症下藥。

第三步:用更準確真實的想法替換曲解的想法

這裡提供一些理性思考和審視恐懼的關鍵策略:

核查證據、制定備選方案、去災難化思維、替換可怕的想象。

認清歪曲的舊有認知並用以客觀且積極的新認知填進你的大腦,你就再也不會因恐懼而無限拖延了。

這個方法其實很實用,只要你認真按書中的步驟去做,你會看到一個嶄新的 世界。

第四步:發現問題的根源

焦慮來自於我們對未知的恐懼,只要我們認清楚事情的本源,就不會產生焦慮,這個可以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讓自己認知提升,就真的不用擔心焦慮了。

第五步:不斷練習直面問題

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逃避,但是逃避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有直面問題,採用正確的方式解決,才能不陷入焦慮之中。

拖延症是一種病,是根植於人深層的自我概念中的歪曲事實,我們必須找到根源,從源頭上徹底治癒它,才有效。

《再也不見,拖延症》表面上針對的是拖延症,實際上關注的是一個失敗的人的重建。一個人不管你能力多好,知識多優秀,如果元零件裡裝入了不符合事實的認知,就會自己嚇自己,把自己拖入無限的深淵。拖延症正是基於這而生髮出來的一種疾病。

雖然如此,但想要根治,這本《再也不見,拖延症》會告訴你如何從源頭開始得到治癒。

我是專注感情生活,點選關注不迷路,更多精彩等著你!

上一篇:如何為個體患者選擇最佳透析液鈉、鉀和碳酸氫鹽濃度?
下一篇:治癒失眠抑鬱症,最常用的療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