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陶虹“不要拿生命來威脅媽媽”,可是媽媽,錯在你啊

大家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

在文章之前,我想問你,《小歡喜》裡英子跳河的那個片段你看過嗎?如果沒有,趕緊去搜來看看。演技直接裂開,讓人看著都很揪心。

英子一句“我不是非要去南大,我是想逃離你”,說出了多少個孩子的心聲,而由陶虹老師演的母親一句“媽媽是為你好”又說中了多少個父母的心,父母對孩子的這種“都是為你好”到底可不可取?我們每一個青年都深有體會,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現在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在同齡中脫穎而出,從小對他們的教育就形影不離。語數英早教、樂器班、武術班等等從小就陪伴著孩子,他們也做得很好,父母也為此感到高興,他們的內心也因此得到滿足,“我的孩子終於在同齡裡不再平凡”。但是他們忘了一點是,這時候的孩子所學的東西,都是你指定的,他還小,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更不知道學來有什麼用,他們唯一知道的是“爸爸媽媽讓我來學的,而且要我學好”。學不好,就會被父母批評。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隨著父母的心思去做事兒,我覺得這個時候才是一個孩子“最優秀”的階段,因為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抵抗”父母的想法。然而正是這個時候,父母眼裡的孩子是“不乖”的,“不聽話”的。所以父母會強制壓制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使其“必須服從命令”。同時,孩子也明白父母的想法,他們想反抗,卻又不敢,只能乖乖地“聽話”。

孩子在長時間地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的過程中,心中懷著的是怨恨,是憤怒,是想逃離,他們從小就活在父母的世界裡。所以,你知道英子為什麼要去南大嗎?為什麼要逃離她的媽媽?

因為這個機會,她等了足足十多年,這十多年裡所積累出來的情緒就是“逃離”,逃離父母的懷抱,逃離父母的想法和“關心”。可能即將上大學的一部分孩子已經迎來了這個機會。

我覺得英子在問“我都上大學了,你們怎麼還來這裡管我?”難道那份約束還不夠讓人窒息嗎?

所以,她選擇跳河。

其實父母與孩子關於“愛”的隔膜,應該是父母的“想法”和孩子的成長兩者碰撞而形成的,在父母眼裡一切都是為你好,都是為了你著想;在孩子眼裡,你這是在束縛我的自由,為什麼我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呢?

所以,如果您是為父母之人,不管他現在多大了,請您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他一定的自由。如果可以,只要他是安全的,要他去思考、去做、去冒險。如果您一心想著一定要他只能聽您的,未來的某一天,您會像《小歡喜》裡的母親一樣“痛不欲生”:

“原來一切的好都只是你覺得,罷了”。

你覺得孩子該不該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是違抗父母之命的?

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小生學疏才淺,內容較為空洞,但一直在學習中,歡迎點贊轉發,關注我,看世界萬千。

圖片源於網路,侵刪

上一篇:朱元璋在農婦家避難,臨走時農婦擔心有孕,朱元璋的做法值得點贊
下一篇:河南一處考古發現,比秦兵馬俑還叫人驚訝,秦始皇再多一項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