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小夥在沙漠種下一片沙稻, 拿下3億投資, 被稱為第二個袁隆平

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千百年來除了海洋,沙漠一直是人類最想要征服的區域。提到沙漠大家會聯想到怎樣的畫面?一望無際的沙子?仙人掌、駱駝隊?還是動不動就起風的沙塵暴呢?

在沙漠拍拍電影也許可以,但想要搞種植簡直在吹牛。沙漠中連仙人掌都艱難地生長,何況是

水稻

這種需要在水裡生長的作物,這件事根本是天方夜譚。恰恰是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正在一些人的努力下成為現實。最後計算資料發現,沙漠裡種植的水稻比當地種植玉米的用水量,平均每畝少了三分之一。

點選載入圖片

一、中國什麼時候都需要糧食

“民以食為天”,中國有14億人口是糧食的消費大國。人們可以幾天不吃水果,素食主義者可以一輩子不吃肉,但人們不能一天不吃糧食。中國只有世界上7%的耕地,卻有世界22%的人口。目前在正常年份中國糧食自給率達到95%,淨進口量在5%左右。

點選載入圖片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前,中國很多地方鬧饑荒吃不飽飯,甚至餓死的人有很多。七十年代以後政府在農村實施一系列改革,特別是實行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並提高糧食收購價格,激發了廣大農民積極性,而且農業基礎設施、科技和投入也得到了發展。

糧食產量增長很快,解決了短缺饑荒問題。現在隨著時代進步,城鎮化程序越來越快,年輕人寧願去工廠打工也不願回老家種地。導致農村還剩些老人和小孩,勞動力嚴重不足。

點選載入圖片

袁隆平

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他不僅研製出可以高產的水稻品種,而且還研製了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生存的水稻品種。他的雜交水稻在七八十年代讓很多中國人吃飽了飯,現在也在造福了很多非洲國家。

前段時間袁隆平院士的離開牽動了全中國人民的心,可見他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地位。今天要介紹的這個人物被稱為“第二個袁隆平”,他也是在糧食生產做了很多貢獻的人,他叫騰飛。

點選載入圖片

二、沙漠水稻夢想照進現實

2013年騰飛創辦了

沙米

公司,專門致力於開發種植沙漠水稻。其實沙漠水稻這個主意不是騰飛最早提出的,但卻是他最早實踐開始量產的。

上世紀90年代在內蒙古一些地區開始推廣種植,但由於技術還不夠發達,並且沒有足夠的資本來購買裝置和僱傭人員,所以沒能成功。後來中國的農業技術人員開始研究這種沙漠水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點選載入圖片

全球的沙漠土地佔到全部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已經達到了3600萬平方千米,並且這個數字每年還在擴充套件。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沙漠都可以種植水稻。有些沙漠化土地的地下是有水資源和礦物質的,比如科爾沁沙漠。

它原本是一片綠洲,在多年的風沙作用下變成了沙漠,但這片土地下面還有著豐富的地下水物質和有機物質,這類沙漠在中國有3億畝。騰飛率領的科研團隊就找到了科爾沁沙漠。

點選載入圖片

沙漠地區氣候最大的特點是乾旱,所以只要能解決水資源的問題,其他的問題都只是小問題。在沙漠裡水份很容易被蒸發到空氣中,所以騰飛率領的團隊,研發了一種拱形發薄膜支架。這個薄膜不僅能防止水份蒸發,還能提高空氣溼度,可以給水稻源源不斷地補給生命之水。

點選載入圖片

它畢竟不是什麼鋼筋結構,抗風效果沒這麼厲害,如果風太大的話,別說是薄膜支架就連同水稻也會一起被吹跑。為此團隊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周圍種植防護林。

直到今天,團隊收穫了15項專利、4項發明,包括沙地育秧技術、井水增溫技術、鐳射沙地精平機、襯膜節水等。這個專案也被很多投資人看好,騰飛拿下過3億元的投資。

以前這裡是一望無際的沙子,沒有水、電和路,種植水稻後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騰飛描述說,現在田地裡有了水鳥、青蛙,一片生機。

點選載入圖片

三、沙漠水稻成了高階水稻

其實在沙漠種植稻米,有它獨特的優勢。首先,沙漠環境無人居住,所以地下水資源非常乾淨,而且空氣也沒有受到過汽油等汽車和工廠的汙染。其次,沙漠土地成本較低,普通的耕地一年一萬畝需要800萬的承包費用。

在沙漠每年的承包費只需一百多萬。最後,沙漠晝夜溫差大,並且日照時間長。這使得稻米在夜間緩慢生長,能充分沉澱營養。大家都吃過的東北黑土地

大米

也是類似情況,東北維度高所以日照時間長,種出來的大米不僅吃起來很香、有嚼勁,營養價值還很高。

點選載入圖片

普通耕地種植水稻,不僅需要定期除雜草,而且需要噴灑很多農藥。除草和農藥噴灑,需要投入不少勞動力和成本。而沙漠地區根本沒有雜草也沒有生物,所以不需要噴灑農藥,這樣生產出來的大米十分原生態。

騰飛從2013年開始籌建這個“沙米”專案,他們把沙包推平,經過測算後向下挖開一米,用襯膜技術把沙子回填,然後進行修整。團隊大約有40位員工,一開始沙漠地區基礎設施特別差,所以大家擠住在2個20平米的板房裡,生活條件十分惡劣。水稻幼苗開始是放在育秧棚裡培育,等到長成小苗時才能被移到外面。

有一年五月份內蒙古颳了12級大風,為了保護育秧棚所有員工都趴在上面,一直趴到風停下來。可以說這是用肉體來保護這些水稻啊,可見其團隊的付出之大。現在運營部門已經移到了北京。

點選載入圖片

四、總結

騰飛的團隊第一期投入500畝,第二期投入5000畝,這麼大的面積不可能僅考40人來勞動,如果想繼續擴大量產,就需要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他們採用的是一種合作社標準化模式,每一千畝有1個合作社,1個合作社裡有10個農民,公司統一育種、育苗、機械插秧,對農民也統一管理。

團隊緊跟時代,採用現在最火的電商來銷售,省去中間環節費用。他而且們把沙米種植基地開發為觀光農業。由於大米天然有機,所以主要市場在江浙滬和珠三角這類沿海發達地區。沙米被先後評為內蒙古通遼市農牧業產業化和扶貧龍頭企業,在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被評為“年度潛力品牌”。

上一篇:自測一下, 看看你處於痛風五個階段的哪一階段
下一篇:小區要建電動車棚, 業主舉報物業佔綠化, 物業停工又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