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這3種行為,分分鐘摧毀孩子自信,父母最擅長!

父母都想養育

內心強大、自信

的孩子。

一個自信的孩子,在社交、自我評價等方面有更加優異的表現,面對困境解決問題的勇氣也能越來越強。

談到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那會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但毀掉一個孩子的自信心,卻非常容易,很可能只需要這3步,你可千萬別中招!

Step 1

打壓孩子的自我意識

很多人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長大以後也記不住,所以

孩子小時候對他說什麼都沒關係

——這種想法是最可怕的。

有很多文章探討過:即使年齡再小的孩子,也有對“美”的追求。所以孩子的衣著外在,從小就不能太馬虎,最起碼大方得體,否則不利於自信心的建立。

因為在嬰幼兒的世界裡,這是

自我形象塑造和接納的萌芽期

外在形象上,良好的外表能提升一個人的自信心;心理層面上,“積極的自我形象”也包含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心理學研究發現,這種自我形象的形成,非常容易受到成長環境和家長心態的影響。

實際生活中,很多家長常常輕易的打壓孩子,這種打壓甚至是習慣性的、無意識的、充滿刻板印象的批判:

“頭髮這麼稀,小黃毛丫頭。”

“男孩子膽子還那麼小?男孩子還哭?”

“女孩子瘋瘋癲癲,跑來跑去,像什麼樣子!”

持續的批判性的聲音,會影響一個孩子剛剛萌芽的自我感知,漸漸影響到他對其他人和世界的看法,產生悲觀情緒。這種影響會長久持續。

王菲曾在《楊瀾訪談錄》中迴應李嫣的唇顎裂,“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心態” 。

家長最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瞭解並接納自己的優缺點,引導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喜好、特長和潛能,幫助孩子發掘出一個適合自己,並讓自己喜愛的自我形象。

他有那麼多優點,為什麼只盯著他的“缺陷”看呢?

Step 2

忽視孩子的獨立意識

自信心,指的是人對於自己能夠成功完成任務,所持有的信念與感受。

家長都知道,大約2歲之後,孩子就會經常說“不”,“我要自己來”,這是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他們覺得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不願意家長插手。

如果忽視孩子的獨立意識,事事包辦,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依賴於家長的決定,而不是自己的選擇和判斷。這樣的孩子,將來哪會有自信呢?

給孩子做選擇的機會,能夠鍛鍊他們的判斷力、責任心,從而樹立信心。

不過,不是毫無原則地讓孩子做決定,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評估在哪些事情上讓他做選擇,做到什麼程度。

比如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可以儘量提供“二選一”的問題:

“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

“你想現在換睡衣,還是再看一本書就去?”

“今天想用藍色牙刷,還是綠色牙刷刷牙?”

當然,也會碰上一些棘手的情況。

有的孩子,非常有個性,非常有想法。之前有媽媽留言:“在我們家二選一不好使,A和B她都不選,她選C,讓她選衣服,她非要穿裙子!怎麼辦?”

怎麼辦?

穿唄!冷風一吹,保證後悔。

不是非要凍著孩子的意思哈——是要讓孩子有機會明白:選擇,不是任性,而是權衡之後所做出的決定。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定承擔責任和後果。

如果你一定要穿裙子,就要承擔穿裙子帶來的後果,比如,冷。

做決定的機會多了,承擔後果的經驗多了,孩子就會懂得如何做出相對理智的判斷,對很多事情,自然就有了把握和信心。

Step 3

不能包容孩子的錯誤

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犯錯。

當孩子出現錯誤,家長不當的處理方式,也會毀滅他的自信與自尊。

孩子想自己拿勺吃飯,結果灑了一身一地。

你立刻竄起來,一邊擦一遍唸叨,“說了很多遍了,小心一點,不要灑到地上!”

——孩子會覺得,我是笨的,做不好的,是會給媽媽惹麻煩的,是被媽媽厭惡的。

孩子想自己穿鞋,結果穿了很久,兩隻腳還是穿反了。

你忍不住上手給他穿好,一邊穿一邊說,“反了,反了,自己感覺不到嗎?穿出去人家不得笑話你啊!耽誤多少時間!”

——孩子會覺得,學習新事物時,失敗是不能被接受的,是被笑話的,是影響別人的。

不自信的人,永遠覺得自己做不到。

自信的人,更敢於嘗試。“敢於”的背後,是家長的鼓勵、幫助、支援和無條件的愛在支撐!

你是讓孩子感到支援的父母嗎?

最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段話,覺得很有道理:

“我們不需要做完美的父母,但要做有覺察力的父母。如何覺察,不在書本和別人的頭腦裡,而是在真實生活中的點滴去體驗和感受。”

做父母,真是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啊,共勉。

釋出於:北京

上一篇:世界第一!中國姑娘創造一項世界紀錄,僅有2位男選手能超過她!
下一篇:小米平板5今日首銷:鍵盤和筆賣到斷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