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鳳縣坪坎鎮:“農民教育”譜寫“治理有效”大文章

陽光訊(記者 張偉 通訊員 趙勇)鄉村要振興,治理是基礎。近年來,鳳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治理有效”要求,採取過硬措施大膽創新嘗試,透過“農民教育”、“文化大篷車”、“院壩裡說事”等活動,不斷提高農村群眾綜合素質、暢通村民自治渠道,真正把鄉村治理作為鄉村振興基礎性、保障性工作來抓,取得了良好效果。鳳縣坪坎鎮每月20日的“農民教育”就是其中較為典型和成功的一個案例。

貴在堅持,農民教育辦到組

農民素質教育長期以來都是困擾基層的一大難題。教育什麼?如何教育?怎麼組織?一系列難題擺在急於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的基層幹部面前。然而,基層幹部破冰前行的魄力和勇氣是不容小覷的,在一次次大膽探索和創新之後,農民教育最先在鳳縣坪坎鎮應運而生。

2016年8月的一天晚上,40多名戶代表坐滿了鳳縣坪坎鎮銀母寺村三組組長席首兵的院子,第一期“農民教育”在嘈雜的交談和嬉笑聲中正式開始了。鎮聯村領導、包村幹部、支部書記變身教育講師,向群眾介紹教育內容、組織開展相關培訓。當聽到包片領導說到以後每月20號左右都要開展一次農民集中教育培訓活動時,有些群眾開始竊竊私語,“地裡農活那麼忙,哪裡有時間月月來聽你們嘮叨,咱就看這活動能開展多久”。其實,在籌辦農民教育培訓活動之初,鎮上領導班子也經歷了這樣的爭論過程,最終,大家還是形成一致意見:萬事開頭難,再難也要以“跳起來摘桃子”的勇氣堅持下去。在第一次農民教育培訓活動完成後,這一大膽創新在坪坎鎮4個村17個村民小組全面鋪開。實施之初,幹部們逐戶敲門動員落實參加培訓,沒少吃閉門羹,沒少聽發牢騷,但同志們沒有放棄,咬牙度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隨後,鎮村組三級幹部絞盡腦汁在豐富教育內容,靈活教育方式上想辦法,在最初單純政策法規宣傳培訓的基礎上,充分徵求各方面意見,把技能培訓、民情收集等科學融入其中,為農民教育的長期開展奠定了基礎。六年來,坪坎鎮共開展農民集中教育培訓活動 260餘場次,累計參與群眾10000餘人次,取得了群眾素質明顯提升、幹群關係更加和諧、工作落實更加順暢、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既定目標。

貴在務實,精選內容增活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產生經濟效益且耗費時間的農民教育要想長久的生存下去,必須要逐步實現“要我參加”到“我要參加”的轉變,如果長期依靠上門動員參加培訓,這個創新必將“胎死腹中”、淪為形式。要實現“要我參加”到“我要參加”的轉變,就必須讓老百姓從農民教育的培訓中獲取包括潛在經濟收益在內的其它“綜合收益”,培訓內容作為調動群眾參與主動性、積極性的關鍵,不斷最佳化調整和順應時代發展已刻不容緩。

基於以上認識,坪坎鎮在把宣傳政策、學習法律知識作為農民教育“必修課”的基礎上,建立了技能培訓“選修課”機制,實現了從“填鴨式”課程安排到“點單式”選擇課程的轉變。在“必修課”方面,結合當前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國家的最新理論政策、實用法律法規、思想道德、先進文化和縣鎮重大安排部署,組織廣大群眾開展理論學習,及時將全鎮群眾的思想統一到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上來,為開展好各項工作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在“選修課”方面,結合事前徵求群眾需要和季節變化,邀請相關專家或選派技術幹部深入村組,開展林麝、中蜂、核桃、中藥材等各類種養殖技術培訓活動,並請各村土專家結合村情實際上臺授課,透過交流學習的方式提升群眾的種養殖水平和能力,為群眾發展產業,實現增收奠定基礎。“選修課”的開講,極大的調動了群眾參與“農民教育”的積極性,群眾“我要參加”的氛圍日漸濃厚。

貴在親民,培訓便民兩不誤

“農民教育”實施過程中,鎮村幹部發現,在培訓開始或結束後,總會有一些村民圍著幹部,有的問能不能把門前的路硬化一下,有的問開個證明要找誰,就像開記者招待會一樣。這種培訓外的“常態”觸發了幹部們的靈感,“何不把村務公開、便民服務和徵求群眾意見直接作為農民教育的一個環節呢?”就這樣,農民教育又被賦予了便民代辦和徵求意見的新使命,促進鄉村治理水平提升的作用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在村務公開和保障村民知情權方面,由村常設幹部在教育培訓會上通報本月村上開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重要工作情況,把全村的重大事項公之於眾,接受廣大群眾監督,營造和諧的幹群關係,杜絕了群眾私下議論,胡亂猜測。在聽取和徵求群眾意見方面,由鎮村幹部結合工作通報情況,充分聽取群眾對各方面工作的意見建議,收集彙總後及時向鎮黨委反饋,為鎮黨委確定下一階段的工作方向提供參考。在便民代辦方面,在教育培訓會上開闢“辦事指南”問答環節,逐個回答群眾對開具證明、辦理證照等方面的問題,盡最大可能避免群眾跑冤枉路。同時突出對老人戶、重病戶等特殊群體的人文關懷,走出室內上門收集待辦事項,集中由村組幹部幫助辦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被徹底打通。再後來,“紅黑榜”評議、“好媳婦好婆婆”評選等促進鄉風文明和社會治理的活動都逐步成為農民教育的新內容,加強鄉村社會治理的“鳳縣實踐”日趨成熟。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農民教育”從最初的萌芽,到後來的逐步完善併產生重要社會效益,經歷了一個不斷自我淨化、自我提升的過程。但社會治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保障性工作,涉及的內容還非常多,留給農民教育服務於鄉村治理的空間還非常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一線幹部創新精神和擔當意識的共同促進下,小小的農民教育定會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也必將在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中書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編輯:芮揚

上一篇:特里•伊格爾頓:如何閱讀一首詩
下一篇:呼吸病專家楊寶江醫生分析胸悶氣短上不來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