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資治通鑑》第17卷_ 《資治通鑑》原文及翻譯,漢武帝劉徹大臣所著

《資治通鑑》第17卷 漢紀九

漢武帝三年(癸卯,公元前138年)

【原文】

上自初即位,招選天下文學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數,上簡拔其俊異者寵用之。莊助最先進;後又得吳人朱買臣、趙人吾丘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東方朔、吳人枚皋、濟南終軍等,並在左右,每令與大臣辯論,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文,大臣數屈焉。然相如特以辭賦得幸;朔、皋不根持論,好詼諧,上以俳優畜之,雖數賞賜,終不任以事也。朔亦觀上顏色,時時直諫,有所補益。

【譯文】

武帝從剛即位開始,就在招徠選拔博學有才智的人,予以破格重用。天下士人很多人向朝廷上書議論國家政事的得失,自我標榜和自我推薦的人數以千計,武帝從中選拔傑出的人才給以寵信重用。莊助第一個被提拔,以後又招致了吳人朱買臣、趙人吾丘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人東方朔、吳人枚皋、濟南人終軍等,都成了武帝的左右親信,武帝經常命令他們與朝廷大臣辯論,中朝官與外朝官用義理文辭相互駁難,外朝大臣多次被駁得無法對答。但是,司馬相如只是以擅長辭賦寫作而得到武帝寵幸;東方朔、枚皋的論點沒有根據,喜歡幽默嘲諷,武帝僅把他們視作演戲的藝人收養,雖然經常賞賜財物,終究不把國事朝政委託他們處理。東方朔同樣對武帝察言觀色,經常利用時機直言進諫,對朝政發揮了一定補益作用。

【譯文】

漢武帝16歲繼位,小年輕一個,看著滿朝的老臣,壓不住是肯定的,更何況上面還有竇太后、王太后。

這個時候漢武帝想施展拳腳,難度不小。

所以,想要辦事,就要有自己人,從朝堂之外提拔就是首選。

一來施恩,二來提拔上來的人必然會緊密團結在漢武帝周圍。

挑選了誰、怎麼挑選的不重要。

重要的是,漢武帝挑選出這些人之後如何用他們的,這才是很關鍵。

而上面這一段材料,最為關鍵的,就這句:

每令與大臣辨論。

讓這些漢武帝選出來的人和朝堂中的大臣們圍繞某件事辯論。

看起來好像再正常不過,但是對於年輕漢武帝來說,卻有這麼幾個好處!

1.避其鋒芒

權力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

上去的人無一不是在與別人競爭中勝出的佼佼者。

能夠進入朝堂的更是精英中的精英。

這些人有見識、有經歷、有經驗、有手腕、有心計。

漢武帝才16歲,尚未成型,和這些人精比差的多了。

為什麼古代王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越到後期越被容易大臣牽著鼻子轉。

因為帝位繼承靠著血統,缺少相關專業訓練,而那些大臣都是實戰搏殺出來的人精,皇帝哪乾的過?

回到正題。

要是就某個事情,漢武帝直接自己上陣和大臣們說,搞不好三言兩語就懟回去,這很丟人。

因此,漢武帝讓他提拔的人上,讓他們和大臣們打擂臺。

自己不用親自出馬,不管輸贏,自己都能夠站在裁判的位置來定奪權衡。

2.試人識才

漢武帝提拔的這些人到底是有真才實學,還是虛有其表,不知道。

朝堂中的這些大臣,能力如何、才品如何,也不知道。

不知道不要緊,真金不怕火煉,試一試就知道了。

後進者與大臣當場辯論,誰能說倒誰,一目瞭然。

但是,透過這個看人,卻不是簡簡單單的只看誰能說倒誰,這裡面的道道太多了!

其一,誰能說倒誰自然是看出誰更有道理、更能說,是才的體現。

其二,對持有異見者,採用何種態度,兼併包容,還是一言不合就惡語相向,是看德。

其三,被說倒之後,反應如何,是死不承認?虛心改正?是看智。

而這個試探,是雙向的,不但在看漢武帝的提拔的這些人,更是看朝堂中的那些大臣。

3.彌補見識

之前提到,現在

的漢武帝和朝堂中的人精相比有諸多不足。

見識就是其中最重要的。

想要彌補這個,有兩種辦法。

其一,自己親自去經歷。

其二,多接觸高手,採用他人之智來彌補自己見識的不足。

漢武帝用了第二辦法,這些後進者就算是漢武帝的智囊,但是漢武帝又把這個辦法給升級了。

通過後進者與大臣的辯論、各抒己見,漢武帝能夠聽到各種角度的看法。

要知道,

我們看待某件事物,必然存在偏見,因為我們只能從自己能想到的角度去看,卻忽略了其實還存在很多我們自己不知道的角度。

而看待事物角度越多、越全面,則事物本身在我們思維中的解構還原越充分,所做的決策也越合適。

你如果聽到別人說的東西,你認可不了,沒關係,這很正常,很有可能是別人看問題的角度與你不同而已。

對方說什麼是否有道理,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他看問題的角度絕對值得你去思考!

漢武帝就是透過這個辦法來學習,迅速彌補自己見識上的不足,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

多角度思考問題,是搞權術、權謀的基礎

4.試探風向

這個就更好理解了。

想做一件事,事情越大,重要的不是怎麼做,而是先搞明白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對於某件事,漢武帝讓兩撥人搞辯論。

自然有同意、不同意的,這些人群中的左中右就清楚了。

而誰強烈反對,誰無所謂,誰又能爭取,更能看出一二。

尤其透過反對的人數、烈度,更能試探眾人的態度甚至相關利益關係。

把這些東西搞明白,想推事情就容易許多。

【啟發】

漢武帝當時是不是有心故意這樣做,這個已經不得而知。

不過,這麼做的好處卻一目瞭然。

對於我們個人同樣也可以學。

比如《奇葩說》,裡面說的東西、論點論證不去討論,但是就多人多角度闡述一個觀點而言,這個方式能夠讓人耳目一新。

具體的實際運用,尤其在職場中,學學漢武帝讓下屬們兩邊多辯論,真的是好處多多。

其一,透過辯論,能夠看人、識人。

其二,透過辯論,讓下屬多說,把事情說透說全,利弊一覽無餘,有利於決策。

其三,下屬先說,辯論個幾回,領導再做決策能夠迴避很多坑。

其四,充分民煮,省的說領導一言堂搞獨裁專斷。

其五,誰說得好,就讓誰幹,順理成章!

但是,最最核心的大前提,你必須自己心中堅定向不能搖擺,否則,你聽的越多,越容易糊塗。

上一篇:《資治通鑑》第17卷《資治通鑑》原文是什麼?這篇文章該如何理解?
下一篇:張學良的子女現狀如何?張學良的妻子和妻子是誰?他們的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