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秦始皇吞併六國,卻無法贏得人心!這位皇帝的暴虐到底有多殘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併六國,實現了天下大一統。然而,殘酷無道的始皇帝嬴政雖說奪得了天下、並號令四夷,看似成就了千秋霸業,最終卻無法贏得人心!從焚書坑儒到連坐酷刑,及至趙高指鹿為馬,二世暴虐益甚,巍巍帝國,大廈將傾。

常言道:亂世出英豪,一邊是落魄的泗水亭長劉季,引來了蕭何、韓信、樊噲、張良等勇者智士輔佐相助;一邊是揹負著國仇家恨的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項羽,號令著一眾江東父老徐圖復楚大業。

而此時的天下也被一分為二,可謂是英雄、無賴,各逞所能!從鴻門宴到四面楚歌,再到垓下之戰,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傳奇戲碼接連上演。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在這場楚漢相爭中,雖說劉邦是最後的贏家,但是,人們時常提起的卻是“楚霸王”項羽。因為,不可一世的項羽總是能讓人感受到,一個末路英雄的悲壯。

“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

從《烏江》這首詩中可以看出,當年的楚霸王雖然兵敗,但他是有機會和條件從烏江東渡,而後東山再起的。可是,他卻選擇了自殺,其原因就是項羽對於逃向東吳再起兵的這種行為感到羞恥。

“楚霸王”項羽的死,雖然顯得慷慨而又壯烈,並令後人反覆吟唱,但一代霸主就此了卻一生,說來也實在是讓人感到扼腕嘆息!

那麼,“楚霸王”項羽只是因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選擇在烏江自刎嗎?其實,這也只是將項羽壓垮的其中一根稻草,究其原因,還有以下幾點!

名將之後,貴族出身,做事光明磊落,恪守規則。

在項羽的身上,明顯體現出了一種傳統貴族階級所擁有的典型性格特徵:做事情光明磊落,凡事都講究規則!

在垓下之時,不願看見老百姓因為自己和劉邦的爭鬥而跟著受苦,項羽就堂堂正正的向劉邦提出了挑戰,並且還坦坦蕩蕩地接受了輸贏,期間也絲毫沒有用什麼投機取巧的算計。由此可見,項羽的性格充分體現出了一種貴族本色。

在家喻戶曉的鴻門宴上,“楚霸王”項羽不願暗算前來賠禮道歉的劉邦,他覺得這不是君子所為,因而,他的表現歷來都被人們認為是優柔寡斷、婦人之仁。殊不知,這卻恰恰體現了西楚霸王的貴族教養!

剛愎自用,眾叛親離

其實,拋開項羽對貴族精神的恪守,在他的性格中,剛愎自用恰恰是導致他眾叛親離後,自殺的重要原因。

不可一世的楚霸王,從來不肯聽取別人的建議,且做得最不得人心的事情就是屠城!在其攻打下一座城池之後,不論男女老幼,基本不留活口。當項羽放火焚燒始皇帝位於咸陽的皇宮之時,韓生曾經勸阻:如果想要稱帝,日後必然要定都咸陽。然而,項羽不但沒有聽取韓生的建議,反而還譏諷韓生此人愚蠢、目光短淺,更加不該的是,他還將韓生給煮了。

由此可見,項羽不僅對屬下苛刻,還動不動就發飆,也難怪曾在他手下當過差的韓信、陳平、英布、彭越等人,後來都跟他分崩離析,跟著劉邦跑了。由於一直以來不斷地失去人心,烏江邊上的楚霸王其實已近意識到自己早已是個孤家寡人了,所以在面對這樣的窘境時,項羽雖然仍未悔改,但心裡的悲涼之感是可想而知的。

至愛身死後,再逢大勢已去的絕望

在虞姬自殺之後,項羽依舊選擇了突圍而出,至少可以說明,此時的楚霸王項羽心中還是懷揣著希望的,他並不想束手就擒或者是自殺了結,他渴望能夠突圍,以便將來捲土重來。

然而,最後28騎的全部戰死,卻成為了壓垮項羽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烏江亭長勸他渡江以圖東山再起時,他說:當初我帶著江東八千子弟出來,如今他們一個都沒生還,只剩我一個人,我還有什麼臉面去見江東父老?

由此可見,西楚霸王項羽那根深蒂固的道德責任感和重情守義的貴族品質。這些對於劉邦來說可以變通,權宜的事情,在項羽的眼裡,就是苟且偷生,那是為人所不齒的。

綜上所述,項羽和劉邦,原本都是推翻始皇帝暴政的同路人,最終卻兵戎相見。項羽兵敗後,之所以不肯過江而選擇自刎身死,歸根結底還是一個性格悲劇。楚霸王的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導致了他失去了人心,失去了支援,而這

就是壓垮他的

最後一根稻草。

上一篇:曹丕為什麼會對自己的兄弟曹植忌憚不已?他為什麼要除掉自己的兄弟
下一篇:學生的自信源於你的鼓勵教師課堂常用語85句課堂用語,收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