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在劉邦去世的前後, 呂后“殺”了很多人, 為什麼沒有殺了張良?

張良

和呂后的關係老好了,怎麼可能呂后會殺他。

在劉邦去世的前後,呂后的確是“殺”了很多人,這裡面有著開國功臣,有著劉邦的愛人,比如韓信、彭越,再比如那個千古聞名的“戚夫人”。

點選載入圖片

從某種程度來講,呂后是有些“殘暴”的,但這不意味著呂后的殘暴是“無差別攻擊”的,歷史上的呂后,就是一個極端的“愛恨分明”的主義者,即便再極端,她也能看得出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誰是朋友,誰是敵人。

很巧,張良就是呂后的朋友。

作為韓國貴族的張良,出身和劉邦等大部分沛縣團隊是不一樣的。

在最初,張良不是給劉邦打工的,在張良心中,一直有一個“韓國夢”(戰國時期的韓國),他要繼承父祖的遺志,重新建立韓國,推翻秦國。

而在秦末亂世中,張良找到了韓國王族的後裔,意圖在陳勝捲起的漩渦中,帶著韓國走向輝煌。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張良結識了劉邦。

本來張良就屬於是劉邦的“外聘”員工,那麼該怎麼理解張良的身份呢?

在攻佔天下的過程中,劉邦和韓王成有過合作,劉邦答應韓王幫他拓展一些領土,而條件也不難,就是把韓國當時的“司徒”張良借來一用,韓王成應允。

就這樣,張良兼職了劉邦的“智腦”顧問,跟著劉邦去了河南。

行進過程中,劉邦有許多地方表現不成熟,這是史書都未曾遮掩的事實,但都被張良一一“糾正”,並且教會了劉邦很多待人接物、兵法等等技巧。

點選載入圖片

劉邦一時之間覺得這張良真的是個決定人才,可惜不屬於他,張良心中有“理想”,復興韓國,這不是劉邦能用財富留住的。

在經歷了巧取關中、招降子嬰、鴻門之宴等事情後,張良就要回到韓王身邊了,劉邦很是捨不得。

離別前,張良還獻計劉邦“暗度陳倉”,而後韓信配合此計,還定三秦之地,為劉邦未來的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本來張良離開劉邦後,劉邦坐立難安,但也許是老天就站在劉邦這一邊,不久之後,韓王成被殺死,張良悲痛欲絕,跟著死去的,是張家數代人的“韓國夢”。

沒有辦法了,張良只能投奔劉邦。

劉邦大喜過望,而在歷史的節點中,項羽殺死韓王成,這件事情直接促進了劉邦團隊的形成,這也是等同於項羽無意之中,給自己的未來埋下隱患。

但楚漢的故事不必再闡述,說完了張良的“前身”,再說說張良在大漢的表現。

彭城之戰後,呂雉正式回到劉邦身邊,跟著的,還有劉邦的嫡長女和嫡長子。

呂雉當時發現了劉邦已經變心了,而且對子女非常不好,很是難過。

但張良是個有“道德”的人,他經常建議劉邦不要冷落正妻和子女,劉邦不敢不聽,所以呂雉後來仍舊能當皇后,這和張良等人的努力離不開干係。

更毫不誇張地說,呂雉本身也是有“支持者”的。

點選載入圖片

大漢建立後,劉邦公開了“三傑”在他心中的地位,蕭何不用講,劉邦的老朋友,自然是有著一席之地,韓信是軍事天才,但在劉邦說出“三傑”的時候,韓信已經被“架空”了,唯有一個“外聘”員工張良是特殊的。

張良不屬於嚴謹的“從龍之臣”,他是半路跳槽的,而且這槽跳得未必是特別情願,只是沒有辦法。

但張良的確是難得的人才,精通心術和政治,幫助劉邦、幫助大漢度過了很多次危機,所以張良是特殊的,概括來說那就是:

“有著權臣的實力,但沒有權臣的隱患”。

而張良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和呂雉成為“朋友”。其中最刻骨銘心的事件是:阻斷劉邦廢立太子。

當年劉邦極其寵愛戚夫人和她的兒子劉如意,本來太子是嫡長子劉盈,但劉邦被戚夫人的枕旁風吹得頭昏眼花,竟然真的想要立劉如意為太子,言外之意就是廢掉劉盈。

這件事一說出來,朝堂震動,呂后以淚洗面,大臣們眾說紛紜,但阻止的為多數,唯有戚夫人毫不掩飾地釋放著喜悅,這也成為了戚夫人後來悲劇的導火索。

蕭何、周昌等人紛紛反對廢劉盈,立劉如意,劉盈也是他們看著長大的,他們知道呂后比戚夫人要理智得多,於是不可能讓劉邦一意孤行。

劉邦的確糾結了,但問題是,仍舊沒有理由可以說服劉邦。

這個時候,又該張良表現了。

點選載入圖片

張良也是支援劉盈的,因為張良是極其重視傳統的人,和劉邦的灑脫天性不同,劉邦的灑脫過了當,那就不可控制了。

而張良知道劉邦的“弱點”,於是他便對著劉邦的弱點下手。

劉邦自創業以來,唯一鍾愛的,那就是人才。

在秦朝時,有四個人物,成為秦始皇的“博士官”,他們是戰國末期人,本來給秦始皇當學問顧問當得好好的,秦始皇忽然“焚書坑儒”,引起他們四個的不滿,於是他們退隱山林,合稱為“商山四皓”。

劉邦一直想任用他們四人,但四位老人家連漢朝給的爵位都不要,表示清閒就很自在,不願再當官,劉邦很無奈,也沒有辦法,不能強求,但心裡一直想著這件事。

就是這樣,張良讓呂雉等人想辦法,用太子劉盈的名義,將商山四皓請出山,唯有商山四皓,才足以引起劉邦的尊重,只要商山四皓站在劉盈這一邊,表示願意輔佐劉盈,為了大漢江山,劉邦不會再立劉如意為太子。

呂后也採用了張良的意見,用辦法將商山四皓請出了山,當商山四皓為了劉盈來到劉邦面前時,劉邦才知道太子有著這麼多人幫助,蕭何和張良都在幫他,商山四皓這張底牌都亮出來了,劉邦知道這件事不能再任性了,於是廢太子一事作罷。

因為周昌當面訓斥劉邦廢太子,呂后都能跑到周昌面前給他下跪磕頭,更遑論張良這一計,對於呂后而言,張良是真正的恩人,這份恩情呂后一直記在心中。

點選載入圖片

而張良也是聰明的,熟知過去故事的他,也深知他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龍臣”,和蕭何這種沛縣老夥計比,他的能力太強,沒有更好的關係做背書,他的後代就會被“殃及池魚”。

於是張良學范蠡,他和劉邦提出要退休,讓劉邦給他一個可以養老的地方就行了,他要專心研究當年他老師給他的黃老之學,而張良也時刻想著“成仙”,有著另類的興趣。

因為張良本來就是“體弱多病”,劉邦同意了張良的請求,實際上,張良這個人也非常地簡單,早期為了他的“韓國夢”而出道,後來復興韓國無望,又跟著劉邦打天下,再次擺脫布衣之身。

在張良的人生理念中,他已經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極致,他的前半生為了家族,後半生則是證明了自己,找到了自己。

既是為了避免君臣不和,也是想體驗退休的生活,張良離開了朝堂。

他的離開,直接避免了在劉邦死後的“朝堂之爭”,公元前195年,劉邦傷重去世,呂后攝政大漢,先是困鎖後宮,接下來就是“掃蕩”對她形成了阻礙的群臣勢力。

所以張良是聰明的,他大致也是預感到了呂后在積累的怒氣,韓信也好,彭越也好,他們被“清除”,都是呂后想要攝政的必然。

張良退休、張良修仙,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宣佈對呂后的“不阻止”。

後來呂后還勸解張良不必太過敏感,也沒必要用修仙來折磨自己,在世為人,還是儘量能享福就享福,張良聽從了呂后的建議,但是沒有再上朝堂。

點選載入圖片

在第二年,張良還是因為體弱去世,沒有能實現成仙的心願,但他的存在,成為了古代歷史上驚豔的一筆。

通曉古今智慧的他,最終得以善終,這也成為了後人無盡的啟示。

上一篇:林生斌為何選擇任真真, 放棄趙夏? 早期爆料者說出真相
下一篇:倪萍正準備上場, 導演遞給她信封, “這裡面是4封賀信, 你上臺讀一下。”倪萍拆開信封時, 倒吸了一口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