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代的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那麼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行事模式?

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皓首窮經於故紙堆中,倒也不一定是要知道興替的規律,而是想要從那一些已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中,探尋到一些有所成就的古人們,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行事模式,看其中是否有具備可借鑑處,而這就要求我們在讀歷史的時候,十分注意其中的細節。

三國故事中,呂布在199年被曹操攻破下邳,無奈之下投降,並且非常誠懇地對曹操說:“如今我已經徹底服氣了,您在得到我以後,由我率領騎兵,而您親自率領步兵,有我的武功和您的智慧,那麼您平定天下豈不是指日可待?”曹操在聽到呂布的話以後很是心動,畢竟呂布的勇武之名世人皆知,若是真的能夠為己所用,那麼豈非如虎添翼。

在得到一員超強猛將的誘惑下,久經風浪的曹操一時間也是心動不已,但他畢竟還有著一些理智,近乎本能地在這份誘惑中感受到了不對勁的地方,所以有點舉棋不定。古人說“集思廣益”,在自己一個人獨自難以下決定的時候,就需要集合眾人的智慧,曹操對這一點顯然認識得非常深刻,於是在面對這個難以下判斷的抉擇時,他扭頭問了一下身後的劉備。

這個細節特別有意思,若是我們在研讀歷史的時候,能夠注意到其中所有的細節動作,那麼基本就能夠真正掌握到那一些古人們的內心活動。其實對於曹操、劉備這種任務來說,一舉一動往往都具備著深意,尤其是曹操,此時與他一起站在下邳城樓上的,還有著自己倚為“奇佐”的郭嘉等等眾多謀士,而郭嘉給曹操的建議那也是從未出過錯。

那麼曹操為何放著身邊的郭嘉不問,而要去問此時與自己打過好幾次架,隨時都有可能再次離開再次打起來,關係有點尷尬的劉備呢?這裡面就涉及到曹操的智慧了。曹操在面對這種大事的時候,當眾問起別人,多少有點責任轉移的味道,若問的是郭嘉,那麼就是由郭嘉對呂布的生死負責,若是郭嘉的回答讓自己不滿意,那麼兩人之間就會多少尷尬。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其實曹操在問向劉備的那一個瞬間,他就知道自己已經做出了選擇,因為劉備與呂布是有著深仇大恨的,曾經呂布把劉備的老婆孩子都已經抓了,所以曹操只是需要讓其他人說出來“呂布該殺”,大概曹操在面對這種具有危險的誘惑時,出於梟雄的本能也會讓他抗拒並下決心,但是他並不願意由自己來下這個命令。

原因也非常簡單,呂布固然是不能留,但是他手下卻也有一些能人猛將,若是由曹操下令誅殺呂布的話,那麼他手下的那一些能人猛將自然就很難為自己所用了,所以他就需要找一個“背鍋俠”,作為自己心腹的郭嘉自然不合適,反而是隨時有可能成為對手的劉備正合適,而劉備顯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說的是:“難道您忘記呂布以前曾經殺死過兩任主人的事了嗎”。

劉備看似給出了建議,但一定要深究下去的話其實也只是陳述了一個事實,這樣的話呂布舊部自然也不會找他麻煩,而他也很切實地為曹操解決了難題,除了呂布大怒以外,其他人可謂是皆大歡喜,這些人的智慧其實也就隱藏在這點點滴滴的細節之中,你有發現了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上一篇:宋朝滅亡後,宋朝的江山是怎麼樣的?宋朝滅亡後,宋朝的結局如何?
下一篇:宋朝皇帝的身材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明朝皇帝比清朝皇帝更喜歡長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