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完璧歸趙的故事為什麼總是戛然而止?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襄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這是記載於《史記》中一段關於秦國趙國和氏璧、趙惠文王秦昭襄王藺相如的一段故事,而且重點突出了藺相如有勇有謀機智過人,所以被收錄了小學課本之中,成為了一個正能量故事,可是這個“完璧歸趙”故事總是戛然而止,語文老師也從來緘口不言,這是為什麼?

那就得從春秋戰國時說起了,當時是分裂割據的時代,周平王雖然被擁立為天子,但是卻得面對140多個諸侯並起、都想要自立的虎視眈眈,之後經過了楚王問鼎、三家分晉來到了戰國七雄: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這些國家都有一統的可能,但全天下最野心勃勃的自然非秦國莫屬。

公元前356年秦國秦孝公任用商鞅進行嚴苛變法,從廢除井田制,讓農民經濟得以復甦;到廢除分封制,讓國主權力更加集中;甚至廢除舊世卿世祿制,讓軍隊計程車氣更足;還實行嚴苛的“連坐刑法”,遏制了一些舊世族。這一系列的措施讓秦國遠居於其他國家之上,於是讓秦昭襄王進一步生出了吞併六國之決心,並對弱小的趙國念念不忘。

可是打仗講究“師出有名”,要是無名那就會落人口舌,別人也會拿你的失禮為藉口來攻打你,最著名的案例就是當年袁紹想要消滅曹操奪漢天子,但是因為沒有一個藉口,反而被曹操以“清君側”打了個爽快,所以要想打趙國,秦國就得有個藉口,恰好這個時候秦昭襄王聽見趙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和氏璧,於是他想了個這樣的辦法……

之後就是大家熟知的“藺相如完璧歸趙”事件了。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請易壁”來令趙國左右為難,不給吧,都知道這是秦國發動戰爭的藉口,可能一拒絕秦國就會說:“你看不起我,我要打你!”然後發兵趙國了,給吧,和氏璧全世界就這麼一塊,給了肯定要不回,而且還會被諸國取笑懦弱。那怎麼辦?惠文王派出了藺相如。

藺相如騙秦昭襄王和氏璧上有瑕疵要指給他看,接過後卻靠在柱子上把秦昭襄王罵了個一臉懵逼,又以信義來要挾趙王齋戒五天來拖延時間,在秦昭襄王齋戒的時候命令隨從將和氏璧偷偷帶回了趙國,等秦昭襄王問起,就說:“我也知道您不會騙我,肯定會割讓城池來換壁,可要是和氏璧丟了,趙惠文王會殺了我的,所以我先把和氏璧送回去了……”

總之就是一邊給秦昭襄王發好人卡,一邊降低自己的身份表示趙國的弱小,還一邊說自己願意因為撒謊被秦昭襄王殺死,來表現自己的忠誠肝膽,最終秦昭襄王被他一席話說得心軟,也說得不好意思了,就放他回去了,走之前還接待了他,以對待上賓的態度和藹的說了一番話,雙方燃起的戰火煙消雲散,藺相如回去後輩封上大夫。

這個故事真的是熱血,藺相如也確實聰明,然而藺相如也終究是才智有限,拖得了一時拖不了一世,閻王要你三更死誰會留你到五更?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任用范雎為丞相,並且採用了他的“遠交近攻”的軍事策略,覺得能得到一點土地那就是一點土地,該打還是得打,於是和楚國和魏國心平氣和,燕國和齊國置之不理,但是目光卻死死盯著韓國和趙國,尤其趙國是最弱的國家,之前又有種種諸如“完璧歸趙”的事情,就決定還是要攻打趙國。

公元前262年秦國趙國爆發“長平之戰”,趙國被屠40萬軍士,當時趙國百姓是“沿街滿市,號痛之聲不絕”;秦昭襄王開始了又一輪的“邯鄲之戰”,這時候戰國的兵力已經不行了,多是老弱,不過因為當時有魏楚的助力,趙國勉強喘息,但從此退出七強的位置;公元前229年秦朝用反間計讓趙幽繆王與李牧、司馬尚自相殘殺,並在228年俘虜了趙幽繆王,之後乘勝破滅趙代王嘉,趙國就此覆滅。

所以是因為太過慘痛的,代價都不言及之後的史實,以至於大家都以為藺相如完璧歸趙後,秦國和趙國握手言和,但這天下之事勢不可擋,趙國偏偏橫亙在秦國要吞併的路上,秦國幾朝幾代都想著要滅趙,趙國真的是無可奈何,加之趙國當時的君王其實並不強硬,每每就怕了秦國,和氏璧的事左右為難,澠池會盟也踟躕不前,反正就很想讓人欺負……

當然也不能否認藺相如的功績,他在短暫的時間裡盡己所能維護住了趙國,證明他的談判方法和手段絕對是合理的。不過,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解決和氏璧的問題?如何延長趙國的存在的時間?

上一篇:漢武帝劉徹派兵遣將攻打匈奴,漢武帝劉徹為何不得不西逃開闢絲路?
下一篇:晚清時期發生過一次東南互保,慈禧下的一道詔書,讓人不寒而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