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人死亡原因排名出爐,癌症只排第三,第一竟然是……

癌症,因為治療苦難,死亡率高,

一直以來,國人談癌色變,

被認為威脅健康的頭號殺手。

電視廣告、養生節目中,

各種大師一出場,

必然要宣揚如何預防癌症,

來自家人愛的叮囑,

也是多吃綠豆、西藍花、蘆蒿……

原因是可以預防癌症。

然而,最新發表在《柳葉刀》的重磅論文

卻重新整理了我們的認知,

癌症雖然可怕,

在國人死亡原因排行榜上只排名第三,

第一名是竟然是

中風!

!!

中風有多兇殘?出乎預料‍

中風,又叫腦卒中,

是顱內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腦組織壞死

進而產生的一系列症狀,

包括腦出血、腦梗死等。

《柳葉刀》分析了1990年到2017年中國

34個省份(包括港澳臺)居民的死亡原因,

國人中風的風險率達到了39。3%,

其中男性尤其高,

中風發病風險超過41%,

在全世界男性中最高。

也就是說,

中國每10個死亡的人中,

平均3.9個人死於中風,

男性則高達4.1個。

隨後才是心臟病、癌症。

中風有“四高”:

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複發率,

癌症雖然兇殘,發病好歹有個過程,

潛伏期、早起、晚期都知道,

也能對症下藥。

中風偏不,

根本沒有所謂的早期晚期,

上一秒人還健健康康的,

下一秒嘴歪眼斜、渾身麻木,

去醫院一檢查,

中風!!!

年輕人中風的機率和老年人一樣高

按照電視劇的套路,

中風常常出現在老年人的身上,

本來硬朗的身體,

被不成器的子女氣得喘不過氣來,

一閉眼昏過去,醒來發現中風了。

也就是說,中風跟年輕人沒啥關係。

如果你現在還這麼認為,

那就大錯特錯了,

2019年6月,一位19歲的女大學生,

上課期間突然出現一邊手腳無力,麻木,

送到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腦梗死,也就是中風。

一位38歲的男性睡了個午覺,

醒來口齒不清、一邊手腳癱瘓,

醫院檢查為中風。

在《柳葉刀》的文章裡,

20歲年輕人中風的比率和75歲老年人一樣高,

唯一不同的是,

年輕人因為身體素質好,

在中風後,恢復起來比老年人快一些。

導致中風的原因出乎意料

吃鹽太多‍

是的,你沒看錯,

吃鹽太多是導致中風的頭號原因。

鹽攝入過多,

會增加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而高血壓是引發中風最危險的因素。

調查顯示,

中國人實際鹽攝入量為每天12。5克,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推薦,

成年人每日攝入鹽應少於6克,

6克是多少呢,一啤酒瓶蓋的量。

對比一下你自己,

你的鹽超標了多少?

愛吃鹹菜、紅燒、火鍋之類食物的人,

要自我反省了!

抽菸

知道中國男性為什麼比女性中風率高了嗎?

中國60%以上的男性都是抽菸的。

事後一根菸,賽過活神仙,

吸完煙自己感覺挺爽。

抽菸增加血液粘稠度,

導致高血壓,加重動脈硬化程度,

稍微再情緒失控一下,

那中風就在來的路上了。

研究發現,

戒菸後中風的危險度

在一年後可下降50%左右。

熬夜加班

熬夜不止讓人變醜、變胖、變老,

還會引發中風。

特別是長期堅持熬夜修仙,

會導致睡眠不足,

身體過多分泌壓力激素,如腎上腺素等,

這些會升高血壓和心率的水平,

進而增大心血管系統的壓力。

調查顯示,

當每月工作時間超過170小時,

心腦血管問題導致的

死亡率和殘疾率都隨時間而飆升,

長期熬夜加班的人,中風機率更高。

視工作為最大快樂的人要注意了,

經常996,最終ICU。

脾氣不好

電視劇裡並沒有騙人,

情緒大起大落,

喜歡生氣的人,

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

血壓升高,心率加快,

往往容易突發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歐洲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在憤怒情緒爆發後的兩小時,

腦卒中(中風)的風險會增加3倍,

發脾氣雖然很爽,

但因此誘發中風就不划算了。

中風急救中“黃金時間”

臨床上,中風急救中

有3小時的“黃金時間”

如果能夠在黃金時間內

快速有效的尋求急救,

需要在病人中風發作5分鐘內

進行準確的辨別。

想要第一時間判斷是否為中風,

一定要記住“FAST”基本口訣。

臉(Face)

面部不對稱或向一側下垂。

手臂(Arm)

一隻或兩隻胳膊麻木或無力,同時伸出雙臂時,其中一隻會往下垂。

說話(Speech)

說話有困難,聲音聽起來很奇怪。

時間(Time)

如果發現上述3 專案中任何一個,應立刻撥打急救電話,儘快送往醫院。

準確判斷,快速行動,及時搶救,

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關鍵時刻,保身邊人健康平安!

切記!!!

上一篇:那些年超級大國企圖掩蓋的真相,被謊言擊倒的國家
下一篇:鴻蒙HarmonyOS 結合 大疆Tello TT無人機開啟智慧家居物聯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