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以少勝多的戰爭開始明擺著會輸,在幾下騷操作後,大都成了千古名戰

在我國曆史發展的幾千年之中,有過無數次的王朝更迭,權力交替,而這些變化都離不開戰爭,因此我國曆史上發生過的戰役是數不勝數的。通常情況下,在沒有熱武器的時代,一場戰爭之中,雖然決定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參戰雙方的兵力仍然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要以少勝多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很難並不代表完全不可能,也正是因為以少勝多並容易,所以歷史上憑藉天時地利、謀略計策以少勝多的戰役往往會更加出名,成為千百年歷史之中的經典。以少勝多的戰役自古有之,從先秦到明清,每個朝代都多多少少會幾場。今天來了解一下,歷史上有哪些戰役明明會失敗,卻因為一頓騷操作,最終逆轉戰局,成為了千古名戰。

陰晉之戰,5萬勝50萬

陰晉之戰是發生在先秦時期的一場戰役,具體時間是公元前389年,參戰雙方是魏國和秦國,魏國參戰兵力5萬,秦國參戰兵力50萬。秦國在七國之中並非一直處於強勢地位,七國割據時期局勢是經歷過很多次變化的,在魏文侯時期,魏國的實力是非常強盛的,曾主動向秦國發起戰爭,佔領了秦國河西一部分地區。

秦國一直致力於奪回河西失地,但是魏國有大量守衛軍隊,河西失地一直難以收復。到了前389年,秦惠公在國內大量徵兵,最終徵調了50多萬兵力,合力進攻陰晉。魏國的兵力從人數方面看是遠遠少於秦國的,只有5萬出頭,看起來是必敗之戰。

然而魏國並不能未戰先言敗。在此戰之前的三年裡,河西郡守一直對魏國的守衛軍隊嚴加訓練,並且大大提升了獎賞力度。每戰之後,大肆舉辦宴會,且請國君親自到場,軍隊立功之人按照功勞大小決定座位上下以及待遇,宴會之後,還會對立功者家屬論功行賞。魏國的這一舉措一直持續了三年,大大激勵了魏軍的戰鬥士氣,提升了魏軍戰鬥積極性。

每次秦軍發起進攻,魏國計程車兵都非常積極迎戰,在號令發起之前所有人就會主動穿好戰甲,主動請求出戰。而面對這次50萬秦軍的進攻,魏國將領吳起率領了5萬從未立過戰功的魏軍迎戰,一鼓作氣使秦軍大敗。其實陰晉之戰魏國的勝利,除了魏國計程車氣十足之外,更重要的是秦國自身的原因。

秦國急於打一場勝仗,在國內大舉徵兵,而徵來的兵雖然人數多,卻大多數都是根本沒上過戰場的普通百姓,戰鬥力與魏國訓練多年計程車兵是完全不能比的。吳起之所以敢只帶5萬人迎敵,也是因為已經提前知道了秦國的外強中乾。讓“臨時兵”對戰訓練有素的敵人,秦國這樣的“騷操作”成就了魏國以少勝多的名聲,讓這場戰役成了千古名戰。

井陘之戰,3萬勝20萬

井陘之戰是發生在秦漢時期的一場戰役,時間是公元前204年,參戰雙方是漢國和趙國,漢軍參戰人數3萬,趙軍參戰人數20萬。這場戰役的地點是井陘口,這裡有一條又長又狹窄的驛道,非常不利於大軍前進,從地勢上看是非常易守難攻的。而趙軍更是佔了先手優勢的,他們人數眾多,而且提前扼守住了井陘口,漢軍可以說是毫無勝算。

當時的趙軍主將手下有一個叫做李左車的人,他提出奇襲漢軍,奪取漢軍物資,斷其糧草。這個計策其實是有可行性的,然而趙軍主將陳餘卻並沒有採納這個建議,他認為漢軍區區3萬人,而且經過千里跋涉,肯定已經不是趙軍的對手,如果趙軍不與其正面對戰就太丟面子了。趙軍主將這個“騷操作”,給了漢軍反敗為勝的機會,讓韓信打出了名垂千古的“背水一戰”。

韓信可不像陳餘一樣“藐視”兵法,傻子才會拿3萬去跟20萬正面剛。韓信派遣2000兵力帶著漢軍旗幟潛伏到趙軍營地進行埋伏,派出1萬兵力趁夜色悄悄越過井陘口,到達綿蔓水東岸佈陣,形成背對河水、無路可退的局勢,一來迷惑趙軍使其輕敵,二來激勵漢軍士氣,沒有退路只能拼死一戰。

天亮後,韓信帶領剩餘士兵大張旗鼓進攻趙軍營地,然後假意不敵向綿蔓水退去,趙軍“趁勝追擊”,到了綿蔓水岸看到一萬背水士兵,覺得韓信根本不懂用兵,果然更加輕敵。而事實上,這波漢軍由於沒有退路,戰鬥之時十分拼命,竟然真的抵擋住了趙軍的攻勢。

趙軍久攻不下,只能往營地撤退,然而撤回到營地之時,他們的大營由於守備空虛,早已被埋伏的2000漢軍攻下,插上了漢軍旗幟。趙軍士兵見此軍心潰散,而漢軍則是士氣更甚,乘勝追擊全殲趙軍,趙軍主將陳餘也在此戰中被殺。

淝水之戰,8萬勝25萬

淝水之戰是發生在東晉和前秦之間的戰役,東晉參戰人數8萬,前秦到達戰場人數25萬。淝水之戰是我國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前秦的兵力和戰鬥力都是不差的,而且人數有壓倒性優勢,而這次戰役東晉之所以能夠逆轉戰局,有一個關鍵性人物,叫作朱序。

淝水之戰發生之時,秦王苻堅已經將北方統一了,但是苻堅雖然滅了其他小國和民族,統一了北方。但是他對其他各個民族各個勢力的人都不排斥,甚至對其他族人和自己的族人一視同仁,他的軍隊之中各個民族的人都有,甚至一些敵對勢力在戰敗之後他也會將其收入麾下,其中就包括了朱序在內的一部分東晉人。

這部分東晉“間諜”在淝水之戰中起到了轉折性作用,朱序在作為前秦尚書與東晉將領談判之時,說服東晉將領改變了作戰方針,趁著先秦其他軍隊還未與大軍匯合,主動出擊轉守為攻。而在戰鬥過程中,東晉軍隊突襲之時,朱序等人也馬上“配合”,在秦軍之中大喊“前線已敗”,搞得秦軍軍心潰散,被東晉軍隊反敗為勝。

結語: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少,觀察即可發現。其實弱勢方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原因並非全在弱勢方,有時候和強勢方的一些“騷操作”也有很大關係,比如秦軍的“臨時兵”、趙軍的輕敵、苻堅重用“間諜”等等。

而面對敵方壓倒性的優勢,弱勢方保持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看到敵人的優勢,就對己方完全喪失了信心,那麼即便主將謀略再強,也難以憑藉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局勢,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言敗。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兵仙”韓信》

上一篇:德國戰士處決蘇聯女兵的老照片,是歷史玩笑
下一篇:小兵搶到項羽一條腿,獲封侯爵,後人顯赫千年,成為中國第六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