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船政學堂》:豆瓣評分9.2!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國近代史

豆瓣評分9。2,如果你對中國近代史感興趣,這部歷史人文類紀錄片必須看起來。

福建船政學堂,創辦於晚清,是 1866 年左宗棠、沈葆楨等晚清洋務派重臣在福州馬尾創辦福建船政時一併創辦的。福建船政是兩次鴉片戰爭後,

中國一批有識之士力主建立中國自己的近代海軍、自主製造現代化軍艦的產物

▲福建船政學堂

後來的歷史證明:船政學堂所培養的晚清新一代有世界意識的知識分子、海軍將領和工業人才,他們作為精英群體,在中國晚清歷史大變革、以及中國近代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已經大大超過了學習駕駛、學造軍艦本身。

船政學堂不僅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也孕育了中國近代史上教育、造船、採礦、 電報、航空等多方面的“第一”

更為重要的是,被譽為 “中國近代海軍之父”的沈葆楨以及這裡培養出的嚴復、 劉步蟾、魏瀚、陳季同、薩鎮冰、詹天佑這一大批優秀知識分子和海軍將領,衝破清末封建統治的各種侷限,以新的海權觀和開放的視野與西方世界打交道,在軍事、 教育、法律、科技、工業、外交、思想文化等多個領域引進新觀念、新知識,

大聲地喚醒民眾、大膽地改革和創造,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程序

從船政學堂,窺 半部中國近代史

當一部紀錄片選擇以船政學堂為主題,如果只是單純地圍繞船政興辦的來龍去脈講歷史,羅列這所學校在中國晚清民初創造的眾多“第一”等,則極有可能會陷入枯燥單一與老套。

《船政學堂》的主創團隊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將船政學堂、船政人物的命運,與19世紀後半葉的“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化的艱難探索的歷史大背景相結合,選擇採用“情景再現”的敘事方式,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氛圍和情境,尤其是人物所面對的複雜的社會環境或重大事件,完整、深刻地再現和反思了船政學堂建立與成敗的歷史,再現了船政學子在艱難中不斷推進中國近代化步伐及其悲劇性的結局,讓這一段歷史更加生動地接近於普通觀眾。

“透過再現船政學堂創辦—保臺—留學—整軍報國—啟蒙圖治等辦學前後一系列生動感人的真實事件,圍繞船政學堂關鍵人物左宗棠、沈葆楨、嚴復、魏瀚、陳季同、薩鎮冰等人物的命運,生動再現晚清“千年未有之變局”下,船政學子大膽開放、提倡啟蒙與創新、悲壯報國的集體群像、從中結構中國近代海軍的興衰緣由、以及船政學子與中國近代史變革之間的深刻關聯,以期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國人重溫歷史、啟迪未來。”導演這樣說道。

中 文化學者共同講述的國際化視

中國近代海軍,為何獨獨誕生在東南一角的福州?

福建船政這件事,之於福建和福州,自然有其特定的地域文化意義。然而,如果一味強調所謂的地域性,而不將其置於更廣闊的中華大背景、尤其是19世紀後半葉世界大變革背景下加以審視與表現,這部紀錄片就註定是一張自娛自樂的小格局文化名片。

片中所涉及的福建船政,是1866年創辦及後來近半個世紀的精彩呈現,這在那時是一件具有世界性的事件——在同光中興的洋務運動大背景下,早有海上強軍夢想、又偏巧就任閩浙總督的洋務重臣左宗棠,大膽地在洋人幫助下選擇航海、造船傳統深厚的福州開辦海軍造船和培訓基地,這是當時東西方都頗為關注的重大事件。更不用說不久後還派出中國歷史上首批優秀學生留歐深造。

為了充分展示這段晚清歷史上中國與西方打交道、洋為中用頗具世界關注度的歷史,《船政學堂》的主創人員遠赴英、法,首次尋訪到法國法蘭西學院院士巴斯蒂夫人、英國格林尼治海事研究所所長貝拉米先生等國外學者專家,以及船政留學監督日意格家族後裔等,採訪、拍攝大量留歐學生的歷史遺存,

第一次披露許多鮮為人知的船政留學生的珍貴史實,

涉及晚清七十年中國與世界在各領域的互動、船政人物家族故事,

全面而真實地反映了船政歷史、船政英才和船政的歷史價值

▲劇組在海外

從襁褓到成人各個階段,船政學堂的各個重要關節點,都被同時介紹以彼時的國際環境或國際評論加以觀照,極具國際化視角。

觀眾藉此得以產生更寬闊的視野和合縱連橫的聯想空間,從而大大增加了觀片的參與感和資訊獲取

小說化敘事方法,以“人”說事

歷史人文類

紀錄片是否具備人文教育意義,能否真實還原歷史固然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是否好看”

除了題材的吸引力,一部紀錄片的人物故事是否能夠抓住觀眾,是非常關鍵的一點。《船政學堂》即採用編年體為主的敘事結構,從“人”的角度切入,將船政學堂以及船政畢業生鮮為人知的命運故事,運用故事化敘事手法加以展開,隨時勾連同時期中國及西方世界大背景、展開懸念鋪陳與主次高潮,

將船政人物命運故事與所處年代背景關聯,個人悲喜榮辱與國家命運緊密關聯,從而帶給今人更多深度思考和當代啟示

如“沈葆楨被左宗棠三顧茅廬拒不出山擔任船政大臣”的故事,背後蘊含了沈葆楨對大清官場的厭倦和船政維艱的預判,“留英高材生嚴復回國後四次回鄉參加科舉均名落孫山” “嚴復明知大清將朽卻仍然創作清朝第一首國歌”等故事,背後是船政學子一腔熱血報國不成卻又仍然對國家抱有無奈幻想的矛盾痛苦心態。

《船政學堂》帶給我們的思考

《船政學堂》既是對一段特殊歷史的編年體式的真實記述,又是一部讓人對近代中國產生更多感慨和唏噓的紀錄片,它讓觀者讀出了近代海軍興衰之外更大、更深的思考。

《船政學堂》告訴我們,直到清朝已過鼎盛時期,中國還沒有海權觀念,僅有了一點海防意識。建設近代海軍、在海上擁有防範外侵的軍事力量,這是一種早期的覺醒。特別讓人感慨的是,正像任何一次偉大變革需要先行者做出奮鬥和犧牲一樣,中國海防的起點,也是由一批志士仁人從覺醒到實踐,為之投身和獻身開始的。林則徐遺願、左宗棠實踐、沈葆楨身體力行,一所船政學堂的建設史,

可以看到舊中國革新之難,更可以看到先行者為之努力的印跡

紀錄片沒有說教式的解說,而是用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讓那些先行者的決絕果敢和歷史的沉痛教訓浸入觀者心間。人們追求科舉成名而對船政學堂招生公告冷漠置之,建設海上軍事力量的經費被挪去修建頤和園,即使有天時地利和相應的海上力量,卻每每不能為了保衛國家而戰鬥……所有這些,都讓人在瞭解船政學堂的歷史中,讀出近代中國充滿屈辱的大歷史。更讓人從中

讀到一批近代中國的民族脊樑,為了國家強盛付出的智慧和鮮血,彰顯了我們民族偉大而不屈的精神氣概

撫今追昔,更增添了我們對歷史、社會的清醒認識,對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深刻反思。《船政學堂》的教育意義和啟示價值,值得我們刻骨銘記。

部分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上一篇:比干被挖心後,明明活了下來,為什麼卻被賣菜老婦一句話奪走性命
下一篇:好父親朱元璋:親自給太子培養團隊,從未懷疑過他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