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樊登讀書·六哥:一個老人的金賊攻故事,看完你就懂得了. . .

作者 | 樊登讀書 · 心然

主播 | 樊登讀書 · 六哥

公元1207年10月,一位枯瘦的老人了無生機地躺在病榻上,郎中來了一撥又一撥,但一個個都搖頭嘆息。

黃昏,老人片刻清醒之後又昏死過去,臉色越來越白,任誰都喚不醒。

無奈,老僕大喊道:“老爺,金賊攻來了。”

話音剛落,老人口鼻中忽然“哼”地噴出一股濁氣,緊閉多時的雙眼費勁地睜開,他喘著粗氣,一雙大手在床邊左右抓捏尋找利刃。

還未等眾人反應過來,老人已竭盡全力地撐起上半身,口中呼喊著“殺賊,快殺賊呀!”

隨即,老人又笨拙地將身子轉向北面,雙眼直勾勾地瞪著北方,顫巍巍地揚起拳頭咆哮道:“金賊來了,快去殺賊、殺賊呀!”

伴隨著破空的咆哮聲,老人轟然倒下,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人世。

這位到死都在大喊“殺賊”的老人,就是南宋著名詞人、將領辛棄疾。

他和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後世尊稱他為“詞中之龍”,但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他平生最大的心願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原。

有一種堅持: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辛棄疾出生時,他的家鄉早被金人佔領13年。

從小祖父辛贊就教育他要南渡宋朝,北上抗金,並給他取名“棄疾”,希望他像漢代大將軍霍去病一樣,成為收復失地、上馬擊狂胡的英雄。

小小年紀辛棄疾就習武練劍、熟讀經史、飽讀詩書,成長為武藝超群、文采斐然的少年才俊。

但他始終銘記祖父的教誨,我們可以低下高貴的頭顱,卻不能折彎堅韌的脊樑。

15歲,辛棄疾借科舉之名,深入燕京刺探軍情,為反金復宋做準備。

21歲,辛棄疾散盡家財,聚集起兩千多人投奔起義軍領袖耿京,並被委以重任,穿過金人封鎖線,前去南宋聯絡歸宋事宜。

文韜武略的辛棄疾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沒想到回來路上驚聞噩耗:

叛徒張安國殺害了耿京,並帶領義軍投降金軍。

悲痛不已的辛棄疾當即做出決定,一定要殺掉張安國為耿京報仇。

他找海州守將借來50多名騎兵潛行600多公里,秘密進入金國重鎮濟州,可濟州駐紮著5萬人馬,辛棄疾只有智取。

只見辛棄疾大大方方地進入金兵大營求見張安國,誤以為他是來投誠的張安國毫無戒備地走了出來。

沒想到被辛棄疾右手持劍抵住喉嚨,左手一提綁在馬上,飛奔著跑向營外,他邊跑邊煽動投降的義軍一起往外衝,霎時金兵軍營亂作一團。

等金兵匯合追將出來,辛棄疾早已與營外的騎兵匯合,帶著張安國疾馳而去,併成功擺脫金兵的圍追堵截,奔襲千里迴歸南宋。

50:50000,少年英雄的傳奇沸騰了南宋朝野,那一年,辛棄疾23歲。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 ,漢箭朝飛金僕姑…

正如他詩中描繪的一樣,年輕的辛棄疾意氣風發、躊躇滿志,他堅信自己會成為一個英雄。

他甚至已經暢想著馳騁沙場的快意人生,卻不知前途叵測,迎接他的將是人生漫漫長夜路。

有一種惆悵: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迴歸南宋後,迎接辛棄疾的不是沙場秋點兵,而是一個非常尷尬的身份“歸正人”。

所謂“歸正人”,就是從北方淪陷區回來的宋朝遺民,南宋對他們既不重視,也不放心,大多委任一個閒差。

辛棄疾也例外,他被封為江陰籤判,一個可有可無的文職工作。

但辛棄疾一心只想上陣殺敵,他先後上書《美芹十論》《九議》等多篇北伐奏摺,闡述戰爭謀略、強軍之策。

然而,南宋皇帝對他的抗金策略置之不理,反而更看重他的治世才幹,開始啟用他治理荒政、整頓治安。

滁州接連經受戰火、水災、旱災洗禮,民眾飢不果腹,辛棄疾僅用兩年改變了滁州貧窮落後現狀,百姓安居樂業,商賈雲集。

江西茶寇猖獗,朝廷剿了一年又一年,茶寇卻越來越強大,但辛棄疾只用三個月就平定茶商軍。

湖南盜匪流竄數年,辛棄疾到任後組建了一支2500多人的“飛虎軍”,個個驍勇善戰,把盜匪頭子打得自已綁了自己前來投誠。

一年又一年,為官近20年,辛棄疾像“救火隊長”一樣,哪裡棘手哪裡搬。

他被頻繁地調動了40餘次,但沒有一次與他上陣殺敵的心願有關。

人到中年,深感惆悵的辛棄疾深感報國無名,悲愴地寫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吳鉤在手,卻不能用來殺敵,縱然把欄杆拍遍,誰又能理解這份悲憤之情呢?

或許這就是有理想、有抱負、有擔當的人,最難承受的人生之痛,這種痛不是因為沒有才能,而是才能沒有用武之地。

只能看著時光流逝,淚溼滿襟,留下滄桑與寂寞的身影。

有一種執著: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辛棄疾顯赫的政績,大刀闊斧的行事風格引起了官場同僚的嫉妒和不滿,彈劾、誹謗接連不斷,攻擊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甚至還要罷免他。

謠言說一千遍,便成了真理。

公元1181年,辛棄疾被罷免官職,41歲的他歸隱田園,過上了寫詩、看書、下地幹活的閒居生活。

這也是辛棄疾一生中最輕鬆愜意的時光,號稱稼軒居士的他寫下了無數享譽後世的佳作: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小兒臥剝蓮蓬。”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然而,看似悠閒安逸的日子,卻難以磨滅他內心奔騰的熱血,尤其是好友陳亮的到訪,更激起了他沉醉心底的激情。

兩人都是”北取中原、平定天下”的主戰派,在漫天大雪中,他倆對雪煮酒,一起探討抗金復國大計。

他們時而同仇敵愾,共同譴責朝中那些蠅營狗苟之輩;時而據理力爭,認為自己的作戰方案才是最佳,討論得十分熱烈。

整整暢聊了十幾天,辛棄疾依然意猶未竟,陳亮道別後第二天,他竟叫僕人騎著馬去追陳亮回來,只是雪太大,沒能追上。

壓抑在心頭幾十年的情感一旦迸發便不可收拾,辛棄疾寫下了那首名垂千古的《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滿腹的心事,只能付諸於一首首詞中傾吐;

滿腔的熱血、只能在夢裡暢快地點兵殺敵;

這是何等的寂寞,可辛棄疾願意等,併為此付出一生。

有一種無悔: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公元1203年,63歲的辛棄疾終於接到朝廷的任命,讓他帶兵北伐。

聽到訊息那一刻,辛棄疾瞬間怒目圓瞪,容光煥發,為了這個“金戈鐵馬”的夢想,他等待了40年。

辛棄疾磨拳擦掌地開始備戰,派間諜到金國刺探情報、繪製行軍地圖、研究作戰方略、訓練擴充軍隊……他彷彿又回到了帶兵起義的青蔥歲月。

可就在這時,辛棄疾推薦過的一位官員犯了事,朝廷有些官員便大肆作文章,追究他舉薦不當之責,並免去了他北伐之職。

辛棄疾又氣又惱又憤,可又無可奈何。

他一生的抱負,最後一次施展的機會就這樣被莫須有的罪名斷送了,這與當年的岳飛何其相似。

更可悲的是,由於當權者急功近利,不聽從辛棄疾建議,沒做好準備就貿然出兵,結果全線潰退,一敗塗地。

敗將下來的南宋又想起了辛棄疾,希望他再度出山,收拾殘局。

但辛棄疾堅決地拒絕了,他以一句“多病又非才”自嘲,表達了心中的悲哀和對南宋的失望。

從此徹底歸隱鄉野,辛棄疾像往常一樣,以筆代戈,將一腔熱血化為濃墨潑灑宣紙,直到帶著遺憾離世。

有人說,縱觀辛棄疾一生,何止一個“辛”字了得。

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可惜他的才能沒被重用,甚至被朝廷故意遺棄,一顆熱切的心只能在悲憤和遺憾中冷卻。

如果時光倒流,如果他早已知道這樣的結局,他還會選擇這樣辛苦的人生嗎?

或許他會,因為在生命最後一刻,他依然在吶喊“殺賊”,依然篤定地踐行著曾經的誓言:“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每個時代,或許都會有辛棄疾這樣堅持的人,他們看似飛蛾撲火,毫無意義。

但歷經歲月才發現,他們的精神隔著時空傳遞到後世,點亮了一盞盞黑夜的燈。

或許,這就是他們堅持的意義。

上一篇:【美食diy】炸牛奶,一招解決家裡奶粉太多的問題,小白也能輕鬆學會
下一篇:【漲知識】一個皇帝居然還有這農家樂審美?看完這些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