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王鍾丨赤峰史話之大遼煙雲:耶律阿保機不拘族種用人才

《遼史紀事本末》:太祖皇帝姓耶律氏。諱億,字安巴堅,原作阿保機,小字阿爾濟,一作啜裡只。唐鹹通十三年生。為契丹德哷部轄塔哩(亦作霞瀨益、錫喇伊色哩)錫林(亦作石烈)鄉耶律穆嚕(今內蒙古赤峰市一帶)人。在位二十年,年五十五,葬祖陵,廟號太祖,追諡昇天皇帝,加諡神烈。

赤峰市巴林左旗耶律阿保機塑像

耶律億善用異族能人,可謂開明君主。《遼史》非契丹族人入傳者達四十餘人,較知名者如韓延徽、韓知古、康默記、趙思溫、王鬱等為太祖時所用。

契丹本是中國北方弱小民族,其人口較漢族要少得多。耶律億能把弱小的民族變得強大起來,從而雄踞北方二百多年,這與他善用異族能人是分不開的。與同期活躍在北方的其他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相比,耶律億突破了狹隘的民族觀念,是其聰明、睿智的外現,具備了領袖素質,為人類留下了可借鑑的治國經驗。

公元 958年遼國版圖

如康默記,《遼史·列傳第四》:“少為薊州衙校,太祖侵薊州得之,愛其材,錄麾下。”康默記懷才遇明主,不斷進步,不斷被重用,以致“一切藩、漢相涉事,屬默記折衷之,悉合上意”。“佐命功臣其一也”。

除康默記外,對韓延徽的使用頗為傳奇。韓延徽是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一帶)人,才德出眾,曾被唐末割據幽州的劉仁恭授予幽州觀察度支使。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劉仁恭的兒子劉守光囚其父,自立為盧龍節度使。為壯大實力,欲結交契丹,派韓延徽出使遼國。在面見耶律億時,韓延徽有別以往使臣,不行跪拜禮。耶律億怒其傲慢無禮,禁其回還,辱其牧馬,以顯大遼之威。

河北廊坊“名賢坊”韓延徽塑像

述律平進言:“彼秉節弗撓,賢者也,奈何困辱之?”耶律億聽後,頓覺自己的決定愚魯,遂召見韓延徽,並與相談。話題自然涉及治國、理政。這次交談,猶如劉邦初見張良、劉備初見諸葛亮,韓延徽的才幹被耶律億認可,“立命參軍事”。此後韓延徽在遼國進攻党項、室韋,征伐渤海等軍事活動中均功勞顯著。在倡導“胡漢分治”、築建城郭、制定禮儀等重大國事國策中起到了他人難以比及的作用。

《遼史》還記其事遼期間不辭而別一事。後有人認為他本意是想棄遼歸唐,也有人認為純屬思念家鄉,想念母親。但後來還是“復回契丹”。當耶律億問他為什麼不辭而別,現在又為什麼回來時,韓延徽說“忘親非孝、棄君非忠。臣雖挺身逃,臣心在陛下。臣是以復來。”耶律億大悅,賜其名“匣列”,即契丹語“復來”之意。耶律億開為漢臣賜契丹名之先河,後來才有韓德讓(賜姓耶律,賜名隆運、德昌)等人先後獲賜契丹姓、名。韓延徽佐命至生命最後一刻,歷太祖(耶律億)、太宗(耶律德光)、世宗(耶律阮)、穆宗(耶律璟)。

遼代壁畫

耶律億不僅委異族能人以重權,擔當要務,並凡有重大治國事項必徵求這些人的意見,諸如制定法律、創契丹文字、鑄契丹錢幣、興修漢城等等。尤其在治國方略、管理制度的制定實施方面尤為突出。

尊重他人即是尊重自己,尊重他族即是尊重本族。“一國兩制”始於遼,雛形源於太祖的“因俗而治”。《遼史》卷三十二《營衛志中 行營》載:長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宮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遼史》卷五十六《儀衛志二 國服》則載:於是定衣冠之制,北班國制,南班漢制,各從其便焉。連穿衣戴帽都有了制度,而且這種制度尊重了非主體民族之習俗,可見其得人心之處。

上一篇:妻子太美,兄弟為了奪妻將其暗殺,34歲離奇被害,有一後代現是明星
下一篇:“南大碎屍案”始末:大一女生被人殘忍殺害,兇手至今依舊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