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邦得病派太子平叛,最後還得親自出徵?學者:被4個老人坑了

很多人覺得,身為管理者,許多事情要親力親為,事必躬親。所謂上行下效,以示垂範。其實不然,在職場上,最忌管理者凡事都親自動手。事實上,擁有全域性觀、領導力才能使一個管理者走得長遠。

《資治通鑑》裡有一則案例,關於劉邦遣太子前去平叛英布的故事,最能說明問題。

在劉邦還在當政的時候,收到了英布要造反的訊息。但是這時劉邦不巧病了,於是他就打算派遣太子,也就是以後的漢惠帝劉盈前去平叛。

先來說說英布是什麼來頭。

英布是與韓信、彭越起名的漢初三大名將之一。之前是項羽旗下的將領,被封為九江王。後來他就背叛項羽投奔了劉邦,再之後就輔佐劉邦打敗曾經的“老東家”項羽,建立了漢朝,進封淮南王。

瞭解過他的生平就知道英布這個人,於造反上是個有前科的。有前科不可怕,要緊的是還戰功赫赫。

但是皇命已下,該如何是好?

還好當時,太子座下的智囊團,是四位老人家,世稱商山四皓,個個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分別為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以及角里先生周術。

這四位先生就勸建成候呂釋之,說道:“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無功則從此受禍矣。”

意思是“如果太子統領大軍前去平叛英布的話,就算是大勝,有了功勞也封無可封啊。可若是沒有功勞,打了敗仗,那對太子來說就是個大災禍。”

細細分析,不無道理,一個才十來歲的娃娃,拿什麼與身經百戰的大將軍去打呢。如果應下了這件事,十有八九就是去送死。

除此之外,太子之位還有更深的隱患,時值戚夫人正當寵,劉邦一度想改立她的兒子如意為太子。本來劉邦就對劉盈多有厭棄,再吃了敗仗,那這太子之位可能就保不住了,況且,讓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上戰場,變數委實太多。

那怎麼推掉這麻煩事?

商山四皓四位先生對呂釋之說:君何不急請呂后,承間為上其言。

大白話就是:“你現在應該趕快去請求呂太后幫忙,然後讓她抓一個機會在皇上面前哭訴。

哭訴什麼,老人也已經為其想好了。

呂后流著淚,按照商山四皓的意思,向劉邦哀求撤銷派遣的任務。

“英布這個叛賊整個天下都赫赫有名,且極為擅長用兵,而咱們這邊派過去應戰的又都是一些過去就和陛下平起平坐的舊臣,比太子的威望和資歷高多了。要是讓太子一個孩子去指揮這些人就相當於讓一隻羊去驅使一隻狼,不會有人去聽命於他的。

假若要是讓英布知道派出應戰的是太子,他就會直接擊鼓向西,長驅直入了!皇上您雖然有病,但是也得勉強坐在車上躺著指揮,這樣與你一同征戰的將士就不敢不盡力了。雖然您現在生病困苦,但是為了自己的妻兒還是得振作起來啊”

一番話說得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劉邦聽完後道:“我原本就知道劉盈這個小子難以當此大任,還是我親自去吧。”

所以,在呂后及一干人等的運作下,生病的劉邦還是被迫出征。

薑還是老的辣,劉邦還是被四個老人坑了一把。

我們再好好審視一下這件事。如果劉盈身為領導者親自上前線與英布打仗,結果是什麼?得不償失!不管贏與不贏。

劉盈已經貴為皇太子了,退一步講,就算打了勝仗還能怎麼封賞呢,趁此機會與將軍們培養好關係?可那些將領是從小看著劉盈長大的,小時候劉邦為了逃難親自將兒子推下車,還是他們把他給抱回來的,從小叔叔的叫著,關係能不親密麼?不然也不會有人給劉盈出主意讓呂后去向劉邦示弱哭訴。這關係根本不必去拉攏,那總不能讓劉邦退位讓賢吧。所以,就算這場仗打勝了,對於太子劉盈來說也是個出力不討好的活。

可若要是不勝呢?劉盈的下場就不好看了。

英布是個有勇有謀、久經沙場的老將,就算劉邦親自對上,尚且不敢說一定能大獲全勝。劉盈前去一線,既沒有豐富的經驗,也沒有號令曾與劉邦平起平坐大將的資歷。拿什麼與英布鬥呢。況且劉邦一直想廢太子,立如意。前有劉邦身負病體,後有異母弟弟虎視眈眈。在這個節骨眼上,遠離京師前往一線軍中,就算出了什麼變故也不能及時應對。

這件事,怎麼看怎麼不划算!

再回過頭來看看劉邦的態度。劉邦曾言:“吾惟豎子固不足遣。”

劉邦這話著實值得人回味。

翻譯過來就是:我本來就知道這個小子沒有能力不足以派遣。

既然,劉邦明明知道他兒子劉盈沒有這個能耐,之前為什麼還要派他去前線打仗呢?

很簡單,就三個原因。

一是劉邦身體不太好,病了。若是他這個皇帝拖著病體,御駕親征,路上萬一有個意外那可怎麼辦。

二是英布這個人實在棘手,不好打。咱們開篇的時候也說過英布這個人的功績,能與韓信他們並稱漢初三大名將之一,可見是有點本事的。

三是想趁機試探劉盈,如果沒能耐就趁機廢掉他。畢竟,劉邦多次動了想改立太子的念頭。

劉盈此仗贏與不贏,對他都沒什麼益處,那麼同理,對劉邦也是如此。畢竟,劉邦已經貴為皇帝,權力至上,也沒必要再以身涉險。

所以,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出,身為管理者,所有人都是自己權力下的棋子。

一件事情對自己沒有益處,就派遣別人去做。越是身居高位,越不會親自去做一件事,都是將事情分給別人,使喚別人去做事。

得了好處,能說自己領導有方。不幸把事情辦壞了,那也是下屬的能力不行,無損於自己的威嚴,也不用承擔後果責任。

如果事情領導親力親為去辦,不僅容易暴露自己的不足,還會讓本該做相應的事的人無所事事。身為管理者,越具體的事越不需要去做,只需要審時視度,把握方向,資源調配就可以了。

所以對於這一點上,新上任的領導者是不是能從中有所感悟,轉變一下自己的思維觀念,從親力親為變成“指揮別人”?

讀歷史遠比小說有趣,是因為歷史故事裡麵包含智慧,像劉邦遣太子前去平叛英布的故事,就一一記錄在《資治通鑑》裡面。

《資治通鑑》,是史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有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曾國藩讀數遍,稱它“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講歷史故事的同時,更是講做人、處世智慧。難怪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強的史書,涵蓋智謀、兵法、心理、做人、處世……

上一篇:長壽之王李慶遠:活了256歲,娶23位妻子生180位兒女,是真是假?
下一篇:徐志摩和陸小曼婚後的驕縱生活,比現在的宅男宅女還頹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