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溺亡的周天子,運氣不佳還是政治陰謀?

“天子”通常是封建社會時代,臣民對帝王的稱謂。歷代帝王一直鼓吹“君權神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這位被淹死的天子就是周昭王姬瑕,西周第四代天子,康王的兒子,穆王的父親,他的爺爺是周公輔政的成王。公元前958年,周昭王姬瑕在第三次伐楚後,在漢水被淹死。公元前1048年,武王伐紂,這中間僅相隔90年。

周昭王作為一代天子,居然是坐船淹死的。

周昭王姬瑕

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周康王姬釗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

昭王在位時期,並沒有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把成王和康王兩代的大好局面給破壞了,周王室可能覺得丟人,連死因都沒有通告天下。

司馬遷可能也是比較鄙視周昭王的,他在《史記·周本紀》中用語也非常的簡單:

“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

區區三十五個字,就把這位雄心壯志的周天子一筆帶過。

西周

西周定鼎天下之後,成王和康王兩代天子勵精圖治,創造了輝煌的“成康之治”。康王去世後,昭王即位,慢慢淡忘了創業的艱辛,祖輩的雄心壯志也沒有了,成為了一個地道的守成之君。

這時,周天子的權威和影響力已大不如以前,就是司馬遷所說的“王道微缺”,不少諸侯開始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楚國。

意圖問鼎中原的楚國

楚國早在殷商時期就是一個較大的方國。周文王時,楚國先祖鬻熊就投靠周室。鬻熊死後,他的後人繼續追隨西周,並協助武王滅商。但是,在周初分封時,楚國只得到了一個子爵(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子爵是第四等),地位較低。究其原因,無非就是楚國地處蠻夷之地,受到了周天子的歧視。

矛盾,自此產生。

昭王時,王道微缺,楚國卻在不斷的強大,開始蠶食江漢地區的諸姬封國,威脅周王朝南方地區安全。更過分的是,楚國有意與西周分庭抗禮,連最基本的上貢都懶得做了。楚國的不臣,讓雄心壯志的昭王難以接受,戰爭在所難免。

周昭王繼位後,想要繼承祖輩的事業,繼續擴大周朝的疆域、鞏固周王的統治。從昭王十六年開始,親率大軍南征荊楚,經由唐(今湖北隨州西北)、厲(今湖北隨州北)、曾(今湖北隨州)、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

周昭王姬瑕南征伐楚

除了古籍,青銅器銘文中也記載了昭王伐楚之事。如《令簋》銘文“唯王於伐楚,伯在炎”,《馭鼎》銘文“馭從王南征,伐楚荊”,《鴻叔簋》銘文“鴻叔從王員徵楚荊”等等。從這些青銅器銘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昭王十六年伐楚,是凱旋而歸,不少參與伐楚的將士得到了豐厚封賞。

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親帥六師伐楚,結果全軍覆沒,他本人也死在漢水之濱,客死他鄉。

漢水溺亡的周天子,運氣不好還是被暗害的?

關於周昭王的死因,主要有四種說法:

(1)梁敗說

《呂氏春秋·音初》:“周昭王親將徵荊,辛餘靡長且多力,為王右。還反涉漢,梁敗,王及祭公抎於漢中。”

所謂梁敗,即為“橋樑倒塌”。按照這種種說法,周昭王死於橋樑垮塌。周人在漢水上架設浮橋,但不知何故,橋樑垮塌,昭王落水而死。

這種說法也是有可能的,古代行軍也講究陣列,很有可能軍隊在橋上行軍時,步伐整齊引起了橋樑共振,導致橋樑崩塌。

(2)膠船說

《帝王世紀》稱:

“昭王德衰,南征,濟於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其右辛遊靡長臂且多力,遊振得王,周人諱之。”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

周昭王渡過漢江所乘坐的船是用樹膠粘起來的,並不牢靠,船走到漢江中間的時候,膠水裂開導致船隻沉沒,周昭王淹死。

船難

周昭王率領六師而來,以當時的造船技術,如此多的人過江只能分坐多艘船隻才可以。既然分坐必定有先有後,而昭王以周天子之尊,不可能坐在前行的船中。先行的船必然會首先脫膠解體,後面的周昭王不可能明知前船已解體而仍然坐這樣的船過江,更不可能先後出發的船隻同時解體,致使六師全部沉水。

如果真的因為膠船解體而導致周昭王殞命,楚國難辭其咎。但繼位的一代雄主周穆王南征北伐,其軍隊的力量不可謂不強,如果昭王死於楚人之手,以穆王之強,面對軍國之辱、君父之死,不可能不對楚國採取復仇行動,然則史實卻是穆王非但沒有任何報仇舉動,反而曾與楚軍連手殄滅了正在勃然興起的徐偃王。

這種說法是不太可信的。

(3)地震說

這種說法依據的是《竹書紀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的記載。

“雉兔皆震”被理解為大地震。

地震

周昭王南征楚國、兵敗身死的史實不是人為因素,而是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周人信仰天命,史官對地震這樣意味著天罰而導致周天子之死的事件採取避諱態度,是為了避免公佈周昭王死因真相後引起社會動盪,動搖周人的思想統治基礎。如果這件事被天下諸侯知道真相,周王朝所一直宣稱的“真龍天子,皇權神授”之說就會受到嚴重質疑。

(4)鱷魚說

墨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荊之地方五千裡,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富”。

他認為周昭王不是淹死於漢水,而是被水中覓食的鱷魚咬死。根據《公輸》記載,犀牛(兕)產於雲夢澤,漢江是鱷魚(鼉)橫行的地方。周師遭遇梁敗後跌落漢江,驚擾鱷魚,周昭王不幸命喪鱷口。

周昭王南征掉入漢水被鱷魚吃掉

多種文獻也曾記載了昭王的死亡,如:

《呂氏春秋·音初》:

“周昭王親將徵荊,……還反涉漢,梁敗,王及祭公抎於漢中”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昭王伐楚返程時,因橋斷落入漢水,活活淹死,一去而不復返,可謂悲情天子。

1976年,陝西寶雞出土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史牆盤》,盤上的銘文稱:

“宏魯卲(昭)王,廣批楚荊,隹狩南行”

在這裡,讚頌了昭王一生的顯赫功績。

然而,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卻在《史記·周本紀》中稱:

“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

在《史記》裡,司馬遷把昭王伐楚寫成了巡狩,把以身殉國寫成了卒於江上,把一件悲壯之事寫成了見不得人的醜事,而且不用“崩”字而是接連用了兩個“卒”字。

由此可見,昭王的死因還是有爭議的,甚至得不到司馬遷的認同。

關於周昭王的死因,不外乎兩種,第一,他死於陰謀;第二,運氣實在是不好,死於自然原因。無論周昭王是因為何種原因死亡。但他死在自己封的楚國裡,在漢水裡淹死,客死他鄉卻是事實。

這是多麼悲情而又無奈的結局。

平王東遷·王室衰微

昭王之後,周天子對同姓諸侯國或者是異性諸侯國的控制都更鬆弛了,周天子的尊嚴也一再受到挑戰。兩百多年後,他的後代周平王將東城遷到洛陽。從此,周天子實際控制區就只有一個洛陽王城了。此時,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先是諸侯爭霸,後是戰國七雄,隨著秦國的統一,周王朝就只存在於歷史中了。

近期熱文:

安徽博物院的文創產品:高仿書畫系列

野豬的自由

二師兄進化史:中國豬的前世今生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國寶級玉石(下)

上一篇:馮紹峰:我真沒資格穿短袖短褲
下一篇:古時候沒有電,古人天一黑就睡覺,晚上不出門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