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講武德”的宋襄公與他的泓水之戰

周襄王九年,即公元前643年,春秋時代以來的第一位霸主——齊桓公逝世。(逝世前後的發生的事件也是相當的多,我們有機會講一講。)

桓公去世後,天下失去了領導者,他的五個兒子也為了爭奪王位開始互相傾軋,導致齊國大亂。

就在這個時候我們的主角——宋襄公登場了。

齊桓公在最後一次諸侯會盟曾拜託宋襄公,如自己不在了務必幫忙照顧太子昭。

宋襄公在宋國國力一般、號召力也不強的情況下還是送太子昭回了齊國即位,就是齊孝公。

此後宋襄公算是在諸侯間小有了名氣,可一出名,人就開始膨脹了。

適逢當時楚成王正準備趁桓公去世、無人壓制自己之際,希望謀取中原地區。

同時宋襄公想憑藉宋國的公爵地位,效仿齊桓公召集諸侯大會,以此與楚國爭霸中原。

但宋襄公忽略了宋國實力一般的事實,到會的大國僅有楚國,還有陳國蔡國等幾個小國,齊國魯國均託故未到。

臨行前,宋襄公為了表達自己仁義的形象,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力排眾議決定輕車簡從前往,結果在會場被佈置了重兵的楚王偷襲,當場抓獲。

隨後楚國趁勢攻宋,未果,在魯僖公調解下,宋襄公被釋放回國。

周襄王十四年,即公元前638年,宋襄公為了雪恥,但是又不敢直接對強大的楚國動手,於是再次不顧大臣勸阻,聯合衛等國家攻擊臣服於楚國的鄭國。

鄭國果然像宋國大臣們擔心的那樣,向楚國求救。楚成王率軍攻擊宋國本土,宋襄公被迫撤軍,於當年十一月初一,雙方在宋國邊境的泓水相遇。

當時宋軍已經列陣完畢,而楚軍才剛剛從河的另一側開始渡河。

公子目夷建議趁楚軍半數渡過河的時候發動攻擊,一舉擊敗楚軍,但是宋襄公卻說“我們是仁義之師,怎麼能這樣做呢”。堅持等楚軍全部渡河。

等楚軍渡河完畢後,另一位大臣公孫固又勸宋襄公趁楚軍未列好陣的時候突襲楚軍,宋襄公依然堅持仁義,不肯先動手。

直到楚軍列陣完畢後,宋襄公這才擂鼓向楚軍進攻,結果自然不必多說,宋國的軍隊哪裡是楚國的對手,被打得七零八落,宋襄公自己大腿也中了一箭,狼狽逃回宋國。

這場泓水之戰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卻是春秋禮崩樂壞的一個標誌之一,商周以來“成列而鼓”的作戰方式徹底被講究謀略的更為靈活的戰鬥方式取代。

另外,宋襄公也因為自己那頗受爭議的仁義,不僅導致自己傷勢過重,一年後就去世,也使得宋國徹底淪為二流國家,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

關注我,每天和您分享歷史,這些內容或知識、或故事,我們讀讀歷史、品品古人,豈不美哉。

上一篇:如果志願軍換全套美軍裝備有多強?38軍113師給我們示範了一次
下一篇:迷你世界五週年慶重磅推出,新地圖新玩法以及新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