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百枚核彈開路,7天橫掃西歐,冷戰中的蘇聯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

冷戰時期波濤暗湧,是誰也無法預計世界格局變化的時期。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蘇聯,正在全面對抗,誰都想遏制住對方,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而這兩個大國各自帶領著追隨國,在政治、軍事、科技、經濟等領域開展了激烈的比拼。

冷戰孕育著隨時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戰爭,美國和蘇聯都想要一舉消滅對方,但誰也沒敢真正付諸於行動,因為一旦美蘇戰爭爆發,那將是全世界的災難,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倖免。兩個大國都擁有核武器,一旦戰爭白熱化,核武發動,那將是世界的末日。

危機的國際形勢讓蘇聯甚至定製了一個瘋狂的計劃,那就是率先動用核力量,先發制人,剷除所有的敵人。

蘇聯的計劃

1979年時,國際形勢對蘇聯越發不利,美國在冷戰中對蘇聯的封鎖,讓蘇聯漸漸有些衰弱。為了打破這一局面,蘇聯制定了一個“七天到萊茵河”的計劃,目標是在一個星期之內將北約的軍事勢力全部清除。

蘇聯覺得這個黑手總會有人下,如果自己不先出手,美國主導的北約就會先出手。如果讓北約搶佔了先機,那麼維斯瓦地區就會被核打擊摧毀,這樣就會掐斷蘇聯的軍事連線,讓蘇聯軍隊陷入沒有後援的艱難境地。

一旦導致這樣的結果,蘇聯只能使用核武器予以還擊,屆時德國、比利時等國和義大利的北部將受到殘酷的核打擊,北約的總部也將在核打擊中論為灰燼。這樣的結果對蘇聯來說是十分不利的,自己和盟國會在此戰中受到重創,美國卻還安然無恙。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蘇聯想到在北約盟國之間製造分歧,以阻礙美英法等國對蘇聯使用核武器。如果同盟國之間產生矛盾,那他們將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單個的國家要主動對蘇聯動用核武器,機率並不算大。因為他們無法承載蘇聯的怒火。

當時的蘇聯認為,這時候就是他們發動核打擊的有利時機,在敵人們還在思索如何應對蘇聯時,蘇聯要率先用核武開路,隨後派軍隊突破敵人的防線,一直打到萊茵河去。蘇聯對自己的陸軍很有信心,因為當時的蘇聯擁有幾倍於北約的坦克部隊。

而且盟國匈牙利在這樣的環境下無法再保持中立,將佔領維也納。蘇聯的聯軍佔領重要的河流橋樑時,華沙組織會出手解決北約的機場和軍事基地。蘇聯的海軍則會切斷歐洲與其他大陸的通訊,攔截美軍的增援。

如果美國惱羞成怒,繼續組織力量打擊蘇聯,為北約復仇,蘇聯就會啟動隱藏在北冰洋的核潛艇,對美國本土發動核打擊。當然這是魚死網破的設想,沒到萬不得已,蘇聯也不會想要跟美國拼命。

如果計劃順利,維也納會在蘇聯的核彈中變成焦土,周邊包括義大利的北約基地都會成為打擊物件,匈牙利可以佔領這些被襲擊的地方。之後的目標就是丹麥的第二大城市羅斯基勒,那是丹麥的象徵,剷除它就算是殺人誅心了。

按照蘇聯的計劃,如果美國和北約在蘇聯核彈轟擊中來不及做出反應,只要7天的時間,北約的主要勢力就會被摧毀。如果這時候美國及其同盟國仍不死心,還要對付蘇聯,蘇聯也不在乎接著對法國動手。

蘇聯的這種計劃,就是要營造恐慌,讓那些面和心不和的西方世界國家出於各自的目的,不那麼團結,甚至有些國家會因為利益而組織盟國對蘇聯使用核武器。到時候戰爭就變成了談判,而且抓住主動權的還是蘇聯。

未能實施的計劃

蘇聯的“七天到萊茵河計劃”,並未真正得以實施,雖然它為此秘密演練了十年的時間。計劃未能落地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蘇聯有點錯誤的預估對手了。北約在共同利益面前,還是可以放棄分歧的,甚至危機時刻,可以放棄自己的利益。

這源於北約的集體防禦原則,北約在1949年就宣佈了這一原則,主要內容就是隻要北約的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就將被視為整個北約所有盟國都受到了攻擊。如果一個國家遭受到核武器襲擊,那麼其他有核成員國會同時向發動襲擊的國家使用核武器。

除此之外時局的變化也是該計劃未能實施的原因之一。蘇聯最有希望實施這個瘋狂計劃的時間是1979年或者1980年。可是在1979年爆發了中越戰爭。蘇聯為了東邊的穩定問題,只能將兵力分散,這樣實施核彈打擊計劃就無法進行了。

此外,在這一時期英國的撒切尓夫人和美國的里根總統上臺,讓一盤散沙的西方盟國們有了鐵腕領袖的帶領,散兵遊勇轉變為固若金湯的強大軍隊,這是蘇聯始料未及的。也讓蘇聯在內憂外患之下,漸漸不再擁有較大的勝算。

再後來,在西方政客的遊戲規則面前,蘇聯漸漸淪陷,最終輸掉了整個冷戰。西方盟國的勝利代表著“七天到萊茵河計劃”的徹底告終。蘇聯終究未能變成它理想中的強國,只能留在歷史中讓人品論。

小結:

冷戰是特定歷史時期大國的博弈。蘇聯的“七日到萊茵河計劃”是缺乏理性,過於樂觀的野蠻計劃。無論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這個計劃都是反人類的。所以這個計劃註定不會成功。

假如蘇聯在冷戰時期不顧一切地實施了這個核打擊計劃,那麼世界的格局一定不是今天的樣子。恐怕世界上受苦受難的人會變得更多,和平也許會變成讓人奢望的東西。所以,對大國來說,責任同樣巨大。

大國的責任不只是對內部,對全世界同樣承擔著責任。中國的未來是成為舉世矚目的強大國家,我們必須總結蘇聯的經驗,做真正有眼界有擔當的強國。

上一篇:竹書紀年記載的夏朝歷史:和《史記》對比,哪個更真實
下一篇:劉備奪取益州後,是如何對待劉璋的?為何不殺了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