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馬嵬兵變與唐肅宗的上位究竟有無必然的聯絡?

有人說,假使沒有馬嵬驛之變,那麼唐肅宗李亨根本就沒有機會當上皇帝。那麼此兩者究竟有無必然的因果關係呢?且容我細細分析。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反。次年六月,哥舒翰敗,潼關失守,帝都危急,楊國忠慫恿玄宗移駕四川。玄宗倉皇西逃,跟著的人中就有太子李亨(即後來肅宗)。行至馬嵬,諸軍譁變。以陳玄禮為首的禁衛軍殺死了楊國忠以及其黨羽,並要求殺死楊貴妃。玄宗無奈,賜死貴妃。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玄宗自出逃那一刻起,軍心乃至民心都已大失。軍士雖有埋怨,但終究不敢歸罪於皇帝,於是乎便歸咎於慫恿玄宗入蜀的楊國忠。

及殺國忠,將士請求玄宗留下,但玄宗一心想入蜀避難,這不免寒了將士們的心。後來在前往扶風時,父老鄉親也請求他留下,但他堅持要走,又傷了百姓的心。據《資治通鑑》記載,

將士皆曰:“國忠謀反,其將吏皆在蜀,不可往。”或請之河、隴,或請之靈武,或請之太原,或言還京師。上意在入蜀,慮違眾心,竟不言所向。……及行,父老皆遮道請留。

不過之後玄宗果然還是逃往了蜀地,我想此時他已經軍心民心盡失了吧。

相反太子李亨則不一樣,他雖然也有逃跑之心,但在父老鄉親們的請求下還是留下了。關於這一細節,無論是新舊《唐書》,還是《資治通鑑》都有記載。我且引《舊唐書·玄宗本紀》中一段話來闡述這一史事,

及行,百姓遮路乞留皇太子,願戮力破賊,收復京城,因留太子。

後來太子李亨又被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領朔方、河東,河北,平盧諸鎮兵馬,討伐叛軍,位之已極。此時玄宗在大後方享福,而太子則在前方迎敵,軍民之心歸誰不言而喻。

天寶十五載七月,皇太子李亨在裴冕、杜鴻漸等人的擁立下在靈武即皇帝位。後來唐玄宗知道了,不過此時已“生米煮成熟飯”,他只得宣召傳位。我想這時候眾心所向定在肅宗,要不然他也不敢順水推舟的登基。要知道,之前玄宗可是要傳位於他的,他沒有接受。而此時老爹遠在巴蜀,又是光桿司令,他也就無所推辭了。

經過以上分析,所以我認為即便是沒有馬嵬驛之變,玄宗仍然會逃往蜀川,依然會喪失軍民之心。而李亨的命運也不會改變,他還會在父老的請求下留下,還是會即帝位的。

上一篇:史料記載:“正黃旗”多半是奴僕,“通天紋”一開,人就活不長了
下一篇:迪拜大王妃究竟有多美豔?深藏後宮生12娃,41年幾乎未公開露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