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歷史揭秘】唐朝楊貴妃死亡真相:竟是因為一條命引發的大禍?

導語:作為華夏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死在了馬嵬驛的那場戰亂之中。可是,楊玉環因何而死?又為什麼而死?群臣之間有什麼爭端?帝王又起著什麼樣的作用?這裡面的權利之爭和利益較量真的如明面上那麼簡單麼?讓我們一起順著歷史的足跡,來一起窺探下吧!

楊貴妃的前世今生

楊玉環出生於公719年,死亡於公元756年,在唐朝歷史當中記載其為著名的音樂家和舞蹈家。楊玉環的才華和她的音樂素養以及藝術素養,在歷朝歷代後宮嬪妃當中,實屬罕見。因此楊玉環也憑藉著自身的才華和能力,迅速吸引了唐玄宗兒子李瑁的注意。從一位宮女變化為一代後宮嬪妃,並且手握重權,楊貴妃是如何做到的,而在楊貴妃的背後又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楊貴妃可以稱得上是官員世家,楊貴妃的父親、祖父、高祖父,都是官員,而且都算得上是高等級的官員。以楊貴妃的高祖父為例,曾經在隋朝的時候擔任過吏部尚書和上柱國。無論是在隋唐還是在滿清、唐宋,凡是與吏部尚書有過關聯或者牽扯的官職,基本屬於位高權重非一般人所能及的,因為吏部尚書往往主管人事的調動以及兵馬的變遷,這其中的權力之大常人難以想象。只不過楊貴妃的高祖父被李世民造反隋朝的時候所殺,而現今楊貴妃將憑藉個人能力把唐朝攪得天翻地覆,倒也算得上是因果迴圈。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楊貴妃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因為在開元729年的時候,楊貴妃的親生父親去世了,身無分文,舉目無親的她被寄養在了自家三叔家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楊貴妃開啟了她人生當中第一次轉變,那就是學習歌曲舞蹈。這看起來儘管是一件小事,可在為後期楊貴妃在後宮爭權或者爭寵的時候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楊貴妃的三叔為楊貴妃的成長,起到了一個塑形和催化的作用。

而楊貴妃與李瑁之間的見面頗為傳神,根據民間野史記載,在唐玄宗的女兒舉行婚禮的時候,楊貴妃也被邀請參與其中,而這個時候唐玄宗的兒子李瑁在對自家姐姐祝壽祝祝賀,遇見了楊貴妃,兩個人一見鍾情。而李瑁又緊急的去請求自己的母親,希望母親能夠讓父王下達命令,讓楊貴妃成為自己的王妃。從開元22年到開元28年,這整整6年的時間裡,楊貴妃一直是被李瑁所獨享。

姿質天挺,宜充掖廷

而在唐代歷史當中,李瑁對於楊貴妃已經達到了極其尊重或者說相敬如賓的地步,這在古代帝王家是很難見到的,楊貴妃憑藉著她的才學,憑藉著她的能力,已經把李瑁深深的俘獲其中。

但熟讀唐史的我們知道,楊貴妃最終是跟了唐玄宗的,如果我們去把唐朝的家譜掰開來看一看,就不難發現唐玄宗的兒子李瑁與楊貴妃早已有了夫妻之實,也就是說唐玄宗實際上是娶了自己的兒媳婦。這在古代是極其忌諱的,甭管你是古代帝王家還是尋常百姓家,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很容易遭受到輿論的打壓。那麼唐玄宗究竟運用了什麼樣巧妙的手法,讓楊貴妃在跟隨唐玄宗的同時避過了所有的輿論甚至堵住了所有君臣的嘴呢?

楊貴妃與唐玄宗的不倫之戀

唐玄宗為了能夠與楊玉環同好,整整準備了三年,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變故,或者說唐玄宗會突然之間改變性情,喜歡自己兒媳婦,是因為唐玄宗最喜歡的武惠妃去世。而在唐玄宗執政期間最喜歡的貴妃之一就是武惠妃,在武惠妃去世之後,唐玄宗每日每夜都異常落魄,這個時候有一位大臣向唐玄宗進言,自家兒子李瑁的妻子氣質非常的脫俗,並且與武惠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唐玄宗急忙把楊貴妃召喚進入皇宮,並且要求楊貴妃以武惠妃女兒的身份出家去當成一個女道士。

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棋,因為在唐代但凡出家或者說成為道士、尼姑等等,就意味著與世俗脫離了關係,無論是在世間有著什麼樣的因緣機會,都必須在完成入道等一系列手續之後,再次有意願還俗的時候才可以續接。而唐玄宗也正是運用了這個巧妙的步驟手法,讓楊貴妃距離自己更近了一步。

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

而在天寶四年的時候,唐玄宗直接把楊玉環側立為楊貴妃,一旦成為楊貴妃之後,就意味著楊玉環的身份與皇后相差不大,因為在唐玄宗廢掉王皇后之後,整個後宮當中沒有任何人擔任皇后,而楊貴妃又是那為數不多的貴妃之一,再加上自己的地位極其的高,所以此時的楊玉環理論上來說已經成為了整個唐帝國的皇后。

可惜的是李瑁還在一旁靜靜的等著,期待著自己的父親能夠把自己的妻子再還回來,只不過李瑁直到死的那一年,也沒有等來這個訊息,日後只得鬱鬱寡歡,終不得志。

而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關係究竟好到了什麼程度呢?我們不妨用一段歷史小故事來進行一個簡要概述:在唐玄宗得知嶺南上供了一隻白鸚鵡之後,就把楊玉環拉到了這隻鸚鵡旁邊,原來是這隻鸚鵡會說人語,能夠模仿人的說話。而唐玄宗非常開心的把這隻鸚鵡贈送給了楊玉環,並且給這隻鸚鵡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雪花女。就是一個看起來極其簡單的小故事,可是當我們把唐朝歷史進行一個徹底分析的話,就會發現這種鸚鵡在整個唐帝國執政期間極其罕見,甚至是屬於可遇而不可得的物件,按照道理來說,如果唐玄宗把他收下,並且由相關人員進行訓練的話,能夠在唐史上寫上一筆:出現祥瑞等徵兆,也不足為奇。可唐玄宗把這所有的機會全都讓了出去,只為了能夠讓楊玉環開心一笑。

一騎紅塵妃子笑

伴隨著楊玉環在後宮當中的勢力越來越龐大,伴隨著楊玉環越來越受到唐玄宗的寵愛,有一件微乎其微的細小事件正在緩慢發生,而正是這樣一個細小的事件,對大唐帝國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機。

在此次危機過後,所謂的盛唐也直接被史書改為中唐,或者說唐朝中期,之前的盛唐將不復存在,因為安史之亂即將來臨,而安史之亂的由頭極其複雜,可最終卻讓楊玉環背了鍋。

楊貴妃與楊國忠的細膩關係

楊玉環當上楊貴妃之後,她的權力有多大呢?我們來看一下唐朝歷史當中的明確記載,楊貴妃的姐姐被封為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和秦國夫人,他們每人每個月都可以得到十萬錢,而且這僅僅是一個胭脂錢,除了這部分利益之外,還有很多的利益就沒有必要再多多介紹了。而楊貴妃的諸多兄弟也受到了很大的好處,比如說楊貴妃曾經有一個遠房表弟,原本就是一個無恥之徒,可是因為攀上楊貴妃這門親戚反而飛黃騰達起來。

在楊貴妃諸多不靠譜的兄弟姐妹當中,最飛揚跋扈、最掌握重權的就是楊國忠,而楊國忠之前的時候就是一個賭徒。楊國忠攀上楊貴妃這門親戚之後,整個家族變得更加飛揚跋扈,極其奢侈,荒淫無度。而楊國忠所代表的整個楊家也娶了兩個公主,可謂是皇親國戚也不為過。

而整個楊家所面臨的這一切,無論是楊家的飛揚跋扈也好,還是楊家的位高權重也罷,竟然都是憑藉著一個女子所得到的,這是一件很難想象的事情,一朝天子一朝臣,而有的時候往往換一個後宮的嬪妃,甚至是貴妃,就可以帶來如此大的效應,近水樓臺先得月,在這裡展示的淋漓盡致。

楊氏一門尚二公主、二郡主

如果我們記得清朝有一位大臣叫和珅,他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兼任了三十五個官職,並且成為了滿清帝國最大的權貴。那我們接下來所要講的楊國忠則徹底顛覆大家的想象,因為在整個唐帝國有這樣一位大臣比和珅更沒有作為,卻比和珅的權勢還要大。

唐史記載,楊國忠從攀附上楊貴妃之後,短短的一年時間裡擔任監察御史、員外郎以及其餘的總計15個官職,成為了整個唐帝國當中最為倚重的大臣。如果楊國中的確有這一部分能力,能夠為整個唐帝國造福,能夠維繫唐帝國的穩定,也就沒有人說閒話了,可偏偏的楊國忠只是一個市井小民,只是一個貪得無厭的賭徒,指望著這樣的一個人能夠打理好唐帝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從公元752年一直到楊國忠死亡的時候,楊國忠一直擔任著宰相、中書令、禮部尚書等等諸多官職,可以說楊國忠是唐朝盛世之後,唯一一位能夠左右朝堂、能夠隻手遮天,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的頂級大臣。而李林甫在執政的時候,曾經涉及了許多的財政專屬,楊國忠在上位後一手全抓,在擁有吏部尚書和財政專屬兩個職位的同時,就意味著楊國忠已經擁有了任命文臣武將以及掌握國家財政的所有權利。

當然楊國忠能夠飛揚跋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楊貴妃之間的關係,除了這一點之外,李林甫也在暗中幫了不少的忙。只不過這位李林甫先生恐怕一輩子都沒有想到自己所餵養的並不是一隻聽話的羊,而是一隻兇狠的狼。

最開始的時候,楊國忠對李林甫極其尊重,一唱一和,言聽計從,雙方都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楊國忠依託李林甫,是因為李林甫當時的權力很大,而李林甫之所以願意幫助楊國忠,是因為楊國忠是皇親國戚,兩個人本著友好合作共贏的態度一起向前發展,一起在禍害著整個唐帝國。

安危在出令,存亡系所任。

只不過李林甫與楊國忠的想法並不相同,楊國忠之所以最開始對李林甫言聽計從,是因為李林甫有權力有勢力,而楊國忠最需要的就是藉助這種潛力和勢力來成就自己的地位,一旦楊國忠成就了自己的地位,會毫不猶豫的把李林甫踹到一邊,甚至連吐兩口吐沫。於是在天寶11年,也就是公元752年的時候,李林甫死掉了,而唐玄宗直接任命楊國忠去擔任李林甫的所有職位,在這個時間段裡面楊國中的權力之大難以想象。

安史之亂的起源與爭端

那麼問題來了,楊國忠僅僅是奸臣而已,為什麼能夠與安祿山造反牽扯上關聯的,或者說楊國忠究竟要為安史之亂承擔多麼大的責任呢?先不要急著問楊國忠是否為背鍋俠,當我們知道楊國忠發起的兩次征戰之後,就會明白整個唐帝國的隕落與楊國忠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楊國忠在掌權的時候,其餘的事情可能並沒有錯,也沒有太大的建樹,可是楊國忠卻發動了兩次戰爭,被稱為徵南詔,而這兩次戰爭當中損失的唐朝軍隊數不勝數。如果楊國忠沒有發動這兩次戰爭,保留了唐朝的精銳所在,那麼當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整個唐帝國也能夠迎來一個喘息的時機,而在這個喘息時機之後,唐帝國必然會迎來一個新的春天。可惜的是楊國忠把整個唐帝國的退路已經堵死了。

用李義府、許敬宗、李林甫、楊國忠則亂

天寶10年的時候,楊國忠知道了南詔正在發動戰爭,而且南詔直接把唐帝國的軍隊通通消滅掉了,根據當時發來的征戰表示,唐帝國損失了六萬精銳。可當我們去仔細分析,就不難得出當時,整個南詔地區的所有唐朝軍隊遠不過三萬人,而不超過三萬人的軍隊被殺卻被改寫為六萬人,這無疑更加激怒了楊國忠,作為一個掌權者,作為帝國除了皇帝之外最高等級統帥的尊嚴。

於是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可也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唐朝的軍隊死傷更加慘重。楊國忠命令李密率領大量軍隊前往征戰,可是因為整個南方地區水土不服,瘴氣叢生,諸多瘟疫橫行,使得唐朝的軍隊還沒有到達的時候就已經死了十之八九。而在此次戰爭失敗之後,楊國忠害怕事件暴露,又緊急徵調了很多平民參與戰鬥,指望著平民去打敗正規軍無異於火中取栗,而且是極其不靠譜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也能夠看得出來,楊國忠屬於好大喜功型別的,為了贏得勝利不惜付出一切的代價,而且儘管沒有贏得勝利,楊國忠也會沾沾自喜,為自己的失敗去找很多的藉口,為自己的成功進行無限度的放大。而此次唐朝軍隊的損失應該在十萬左右,只不過同時將他大大誇大了,並且誇大的數量將近二十萬。

兵滿天下,毒流四海,皆國忠之召禍也

在楊國忠執政時期間,這樣的糊塗戰爭數不勝數,因為楊國忠對於權力死抓著不放,對於那些邊小邊遠地區的國王或者領土進行了肆無忌憚的破壞,引起了一波波的反擊,極大的消耗了唐朝的軍隊。

這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事情,因為任何一個帝國,任何一個朝代軍隊的數量都是有限的,絕對不是韭菜一樣,割完一茬又有一茬,如果在有限的軍隊的同時進行一些胡亂的戰爭,將會為整個帝國帶來不可磨滅的損害。這也是為什麼明帝國儘管擁有了很多精銳部隊、明帝國的有很多高階將領,可是在明朝洪武年間也僅僅是對元帝國進行了那麼兩三次的圍剿,並不是朱元璋不想打仗,而是因為將士們需要有一個復甦和成長的過程,這個成長的過程一旦被打破,整個帝國將會帶來極大的危機。

楊貴妃之死的深度解析

天寶十四年該來的還是來了,在這一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它猶如一把一刀插進了唐帝國的胸膛,使得盛唐不在,整個唐帝國將面臨偌大的危機。有趣的是楊國忠與安祿山,都受唐玄宗皇帝的寵愛,只不過安祿山深受皇帝寵愛的時間段比較早,楊國忠深受皇帝寵愛的時間段比較晚,這兩位深受皇帝寵愛的大臣將會展開一場殊死的較量,在這場戰爭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贏人生贏家,除了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之外。

楊國忠的前任李林甫儘管非常的壞,也有著口蜜腹劍之稱,可是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對付壞人往往需要用更壞的人才可以制服他,所以在李林甫執政的時候,安祿山即便有想造反的心,可是也不敢造反,因為在老狐狸李林甫面前一切的把戲都是玩不穿的。而當李林甫去世之後,安祿山也正在積極的準備著去應對這一個天大的危機,在此的危機中一旦能夠獲勝,將成為當朝掌權者,一旦失敗將死無葬身之地,安祿山有信心也有能力去征服整個唐帝國,因為在安祿山的專案當中,楊國忠猶如白痴一樣不堪重用。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安祿山儘管是一個造反派,可是安祿山的眼光非常的毒辣,楊國忠在意識到自己根本沒有辦法去壓制安祿山的時候,就不止一次的在唐玄宗耳邊說安祿山的壞話,期待著唐玄宗能夠發現安祿山的不圖謀不軌,可是唐玄宗卻把一直把這個當成了是將相不和,並沒有給予任何深度調節,也沒有對安祿山進行警惕或制裁,也就是說直到安史之亂髮生的前一刻,唐玄宗依然不會相信,安祿山將會叛變。

安祿山、楊國忠、唐玄宗三位手握重權的人發生了一次刀尖碰麥芒的較量,而在此次較量的最開始階段,安祿山用了短短一年就完勝了唐帝國,也就是在天寶十五年在安祿山造反的第二年,叛軍攻陷了潼關,長安基本上就屬於在叛軍的視線之內。屬於朝發兵夕可至的狀態,而面對這樣的情形,唐玄宗即便不想承認安祿山有造反之意,也不得不承認了,於是帶領了自己的所有家眷,所有可靠的軍士前往四川蜀地進行避險。

國忠忌翰,促令陷賊,潼關不守,亟議幸蜀

而路過馬嵬驛的時候,也就是在當今的陝西省興平縣,因為天氣實在是過於炎熱,而所有的軍士已經長途奔波,不願意行走發生了譁變。這僅僅是一件小事,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按照當時的情形來看,參與譁變的軍士並不是多很多,只要能夠處理及時,這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可問題的關鍵在於,楊國忠實在是沒有辜負草包的盛名,當他知道軍事譁變之後,整個人驚慌不堪,慌不擇路,甚至想著要率領一小部分士兵四處跑路,而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唐玄宗的兒子李亨以及兩位大臣意識到這是唯一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能夠誅殺楊國忠的核心時刻。

既然不謀而合,將士們很容易將安祿山與楊國忠牽扯在了一起,強迫唐玄宗去殺掉楊國忠。而殺死楊國忠的過程也非常具有戲劇性,在當時有二十多位外來使者,他們把楊國忠圍在一起,並且要求他立刻給予飯吃,因為當時急行軍已經整整一天,好多士兵都沒有吃飯,這幾位外來使臣憑藉著自己的外來身份,希望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吃上一頓飽餐。

只不過太子李亨以及同黨安排了一個人在旁邊大聲的呼喊,楊國忠與吐蕃人要一起造反,這樣的一件事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下子就炸起來了,無數計程車兵全都有了火氣,原本在燥熱的天氣行軍,軍士們心中都很不痛快,可楊國忠在這個時候竟然出現了這樣的事情,是軍士們絕對無法容忍的,所以一時之間數不清的人走了過來將楊國忠亂刀砍死。

只不過這一切只是一個開始,並不是結束,唐玄宗又被譁變計程車兵圍住,然後由太子李亨以及其他的大臣出面,向小士兵們宣告,整個唐帝國之所以變成這個樣子,完全是楊國忠目無法紀,將整個唐帝國的軍士性命不顧,只為了圖自己的安危。現如今楊國忠已經去世,被我們亂刀砍死,那麼楊貴妃自然無法避免死亡。

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復,身命不可不保

於是再簡短的幾次交錯之後,唐玄宗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保證自己不會受到牽連,毅然決然的將楊貴妃賜死。至於楊貴妃家族的三個姐妹,被封為各國夫人的她們也都在不久之後殺死。

【歷史揭秘】唐朝楊貴妃死亡真相:竟是因為一條命引發的大禍?

楊貴妃背後的權利、政治危機

接下來的這一段歷史極其複雜,它涉及到了多方面、全方位、立體化的政治鬥爭以及軍事鬥爭。而在這政治鬥爭與軍事鬥爭的背後,則有著一個龐然大物影響了一切,那個龐然大物就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首先我們來講,唐肅宗李亨與楊國忠之間的關係。

我們能夠看得出來,楊國忠與唐肅宗的關係並不是非常的友好,李亨不止一次的想要殺掉楊國忠,而且最終楊國忠的死與李亨有著很大的聯絡。換句話來說,如果當時李亨並沒有去製造這樣的混亂,並沒有去引導士兵的譁變,楊國忠還有可能繼續存活著,那麼楊國忠與李亨之間究竟有了什麼勢不兩立的關係呢?

【歷史揭秘】唐朝楊貴妃死亡真相:竟是因為一條命引發的大禍?

我們把時間線往前到五年就會發現,李亨是最有可能成為太子,而且事實上他也已經成為了太子,下一任皇帝的皇太子。只不過在李亨當上太子之後,楊國忠為了時刻保證自己的權力,為了不讓李亨去過分觸及自己的權利,就不止一次的打壓太子李亨。原本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是晚年的唐玄宗對於楊國忠非常的信任,或者說對於楊貴妃與楊國忠來說,充滿了無限度的信任,正是因為這無限度的信任使李亨在安史之亂前幾年並不非常得志,經常受到打壓和排擠。而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意識到自己已經年老體衰,無法去解決這樣的事情,於是想要把皇位直接傳給李亨,由李亨帶領著唐帝國,去闖過這樣一個危機。

【歷史揭秘】唐朝楊貴妃死亡真相:竟是因為一條命引發的大禍?

可是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楊國忠又站了出來極力反對,正是因為楊國忠的極力反對,太子李亨在安史之亂前夕以及安史之亂爆發最為危急的時刻,沒有當上皇帝,楊國忠之所以去拒絕或者說去反對這件事情,最主要的一點依然是自己的核心權利問題,只有唐玄宗活著的一天,唐玄宗就會對楊貴妃好,而自己與楊貴妃之間的關係就必然會為自己的飛黃騰達帶來更多的好處。

當這一系列利益連線在一起的時候,楊國忠就已經下定了決心,絕對不可以讓太子李亨成長起來,也絕對不可以把皇位傳給他。一旦唐玄宗率領了所有的部隊前往川蜀之地後,整個川蜀的防禦力是極大的,在這樣的一個前提之下,唐朝的政局算是穩定下來了,只需要出兵去討伐安祿山就可以了,那李亨想要繼續擔任皇位,或者說讓自己的父親將皇位禪讓給自己,基本不太可能。

【歷史揭秘】唐朝楊貴妃死亡真相:竟是因為一條命引發的大禍?

所以李亨想要傷害楊國忠是為了皇權,楊國忠不想讓唐玄宗把皇位禪讓給李亨,是為了相權,兩個人你來我往見招拆招,打的頗為激烈。只不過最終太子李亨勝了,我們來繼續分析一下,為什麼太子李亨贏了這場比賽呢?

因為楊國忠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太子李亨的地位,無論如何、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只要太子李亨沒有死,那麼皇帝早晚就是他的,在這個時候明目張膽的與太子李亨對抗只會自取滅亡。

【歷史揭秘】唐朝楊貴妃死亡真相:竟是因為一條命引發的大禍?

在這一點上,其他的大臣都看的明白,所以當楊國忠與太子李亨在進行最後一次較量,並且這次較量直接關係到唐帝國未來的命運的時候,諸多大臣毅然決然地站在了太子李亨的旁邊,為太子李亨加油吶喊助威。

帝國的發展史告訴我們,任何一位皇帝都不會虧待這一部分加油吶喊的人,所以當太子李亨繼位,當安史之亂再次平反之後,太子李亨大肆封賞了此次參與的所有官員。

【歷史揭秘】唐朝楊貴妃死亡真相:竟是因為一條命引發的大禍?

雖賴郭子儀諸將效忠竭力,克復舊物,然自是藩鎮縱橫,紀綱亦不復振

楊貴妃的死也好,安史之亂也罷,甚至是唐玄宗的被迫禪位,其背後終究都是一場皇權的爭鬥。而此次皇權的爭鬥又牽扯到了唐玄宗最信任的兩位得力干將,分別是安祿山和楊國忠。這對於唐玄宗來說的確是人生一大憾事,但對於唐帝國來說未嘗又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的災禍今年不發生,明年就會發生,而這場災禍最終以李亨收尾無疑是整個唐帝國最為幸運的一件事情,可謂是不幸中的萬幸。

上一篇:成語 亂七八糟 的由來是什麼?是哪個歷史人物發明的
下一篇:歷史上過目難忘瞬間:向日本扔下第一顆原子彈的大兵,圖5給丘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