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場激進與盲目的變法,導致後來的國破家亡

中國歷史上王朝在一定時期會因為各種矛盾導致國家發展停滯不前、階級固化主題矛盾重重,變法改革勢在必行。改革措施得當有利於國家發展,改革不當則會導致變法失敗,身死國亡。

如秦朝商鞅變法、張居正改革導致國力增長,促進社會發展;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則沒有考慮社會實際,太過激進,最終失敗。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年-公元499年)在位期間,推行一系列漢化政策的政治改革,使民族矛盾有了一定緩和,經濟社會得到有效發展,但是激進的變法也留下了許多的後遺症,為六鎮兵變、北魏分裂埋下了隱患。僅僅25後,北魏就滅亡了。

改革背景

西晉末年,鮮卑族拓跋氏因幫助朝廷抗擊劉淵、石勒有功,被封為代王,建立代國。後來代國被前秦所滅,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拓跋圭趁機復國,改國號為魏,即北魏。

北魏透過一系列的戰爭,先後滅掉大夏、北燕和北涼,於公元439年統一了北方。

然而在統一過程中,北魏鮮卑族採取了殘酷的民族剝削和壓迫政策,導致民族矛盾尖銳,各地反抗和起義層出不窮。

公元445年,陝西杏城的胡人蓋吳領導的農民起義,兵力達到了10萬之多。拓跋圭親自率6萬騎兵才將起義鎮壓下去。這次起義給鮮卑拓跋氏以極大的震動,改革勢在必行。

漢化改革

北魏政府的改革主要是在馮太后和孝文帝的倡導下進行的,主要包括政治改革、經濟改革、文化改革和遷都洛陽。

1。政治改革

改革吏治。凡官員任職滿一年升一級,政績不好會受到處罰甚至降一級。

稅制改革。改變原來由州、郡、縣三級徵稅的混亂局面,改為由縣一級統一收稅。

俸祿改革。孝文帝之前,官員是沒有俸祿的,改革後,官員可以按照品級給予一定數量的俸田。

官制改革。北魏之前一直按照鮮卑高族的品級來決定誰來做官。改革之後,北魏採取漢族的九品中正制,每品又分正、從兩級。

2。經濟改革。

實行均田制。把授田分為露田和桑田。露田種植穀物,不得買賣,七十歲時交還國家;桑田種植桑、榆、棗樹,不須交還國家,可以出賣多餘的部分,買進不足的部分。

創立三長制。改用三長制代替原來的宗主督護制,採用鄰長、里長、鄉長三級管轄制度。

3。文化改革。

禁止使用胡語。孝文帝規定全國一律禁止使用鮮卑語、羯語、羌語等少數民族語言,統一使用漢語。

鮮卑姓改漢姓。孝文帝下令鮮卑語的複姓全部改為漢姓單姓。比如拓跋改為元,獨孤改為劉,賀賴改為賀等等。

祭祀孔子。學習漢族人建孔廟,祭祀孔子。尊孔子為先師,分配土地和錢財給孔子後裔。

4。遷都洛陽。為了加強對中原的統治,孝武帝決定把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洛陽。

影響及後果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漢族和鮮卑族之間的矛盾,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大發展。

北魏的政權開始向封建化和專制化進一步發展,從時代規律上來說是進步的,對於以後的政權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漢化改革加速了民族交流和融合,鮮卑族開始融入到中華大家庭裡來了。融合之後使得人們的認同感開始一致,對於國家統一開始認同,為大王朝一統奠定了基礎。

然而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是全盤漢化,不僅吸收了漢文化的精華,連帶糟粕一塊也學習了,導致鮮卑貴族迅速腐化。以軍事化立國的鮮卑族開始學習儒家思想,導致軍力下降嚴重。

當初北魏六鎮的建立是為了防範北方少數民族柔然的進攻,六鎮的官兵大部分都是職業化的鮮卑族戰士,待遇和地位都是非常高的。

孝文帝的遷都洛陽和漢化改革,使得六鎮的軍事地位驟然下降,待遇和地位也不如以前,補給也越來越少。加上六鎮環境惡劣,自給自足的能力很弱,缺少了朝廷的補給,連生活都很難維持下去。

社會地位的下降和待遇的天壤之別,使得朝廷和邊軍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終於導致了後來的六鎮兵變,北魏朝廷隨之土崩瓦解,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上一篇:古代攻城戰,士兵明知衝在最前面必死無疑,為何還要搶著去衝鋒?
下一篇:李元霸的死因水落石出,並非被雷劈死,而是死於隋唐第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