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新農村新風貌】博羅福田依崗村:肥美鱖魚“遊”出富民興村新路

秋風吹拂,柔和的陽光照在博羅縣福田鎮依崗村的魚塘上,水面波光粼粼。依崗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馮柱榮熟練地拉上網兜,撈起肥美的鱖魚(俗稱“桂花魚”),樂呵呵地說:“這魚味道鮮美,我們村養殖了100多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近年來,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中,依崗村結合實際,積極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大力發展鱖魚養殖,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如今,一條條優質鮮活鱖魚正為該村的特色產業發展“遊”出一條新路。

帶頭養殖 從“小白”變“能手”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在古人的詩句裡,鱖魚頗受青睞。鱖魚肉質細嫩呈瓣狀,刺少而肉多,味道鮮美。對依崗村的村民而言,鱖魚不僅僅是一道美味,還是致富好幫手。

在福田鎮,馮柱榮可以說是第一批養殖鱖魚的人。“依崗村生態環境良好,綠樹環繞,水質優良,向來都有養魚的傳統。”馮柱榮告訴記者,過去村民養殖的魚類以四大家魚為主,收益較為單薄。1995年,在朋友的啟發下,馮柱榮看到了鱖魚養殖市場的發展潛力,立馬萌生了養殖鱖魚的想法。

於是,他拿出30多畝的魚塘作為試點,嘗試養殖鱖魚,開啟了“摸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由於經驗不足,養殖的第一年他栽了跟頭,5000尾魚苗最終收成1000尾都不足。

出師不利的馮柱榮沒有因此被擊退,而是選擇前往佛山南海等大型水產養殖場參觀學習,把如何預防鱖魚疾病的技術要點記下,邊學邊實踐,不斷積累經驗。那段時間,馮柱榮每天雷打不動地來到魚塘巡查、及時調節水質,逐漸摸索出了養殖鱖魚的門道:針對鱖魚主要的病毒,使用中草藥來預防醫治,既不損害魚體又保護環境;遇到颱風天氣,可適當延長增氧機的運作時間……

以魚為媒 打造“一村一品”

有了技術和經驗,馮柱榮將鱖魚養殖面積擴大到60多畝。馮柱榮養的鱖魚膘肥體壯,頗受採購商青睞,這給了村民改變的信心和決心,村民逐漸開始在自家魚塘改養鱖魚。馮柱榮把自己的養殖經驗毫無保留地與村民分享。

“光是引導村民養好鱖魚還不夠,銷售也是個大學問。”馮柱榮告訴記者,鱖魚的價格波動較大,要對市場有足夠的判斷力。去年鱖魚的價格最低只有56元/公斤,最高時候有120元/公斤,選擇何時銷售,讓鱖魚成為“貴”魚,成為村民面臨的一個大難題。

如何破解這個難題?馮柱榮積極探索,嘗試控制鱖魚的上市時間。“我自己做了一個小試驗。”馮柱榮介紹道,他曾將自家魚塘裡已成熟的鱖魚飢餓養殖長達500天,等到價格上漲後再對魚體增肥,最終發現鱖魚不但肉質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更加鮮美。這給了馮柱榮一個新的銷售思路——鱖魚不必“賤賣”。試驗成功後,馮柱榮又立馬興奮地將這個發現與村民分享。

馮柱榮說,如今村民養殖鱖魚熱情逐漸上漲,依崗村周邊的魚藥店也多了起來。以前,他需要驅車去30公里外的地方購買魚藥。如今,光是他家附近就有3家魚藥店。“這也為依崗村發展水產養殖提供了堅實基礎。”馮柱榮說,依崗村魚塘面積較大,共有將近400畝,他堅信發展鱖魚養殖可大有作為。

馮柱榮介紹,接下來,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中,該村將加強產業建設,計劃以鱖魚養殖作為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讓鱖魚真正成為依崗村的致富魚、希望魚。

上一篇:老瀋陽——正陽街和大舞臺
下一篇:我開發的新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