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論“抑鬱患者的自我、自私模式”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及到“抑鬱患者的自私模式”,針對抑鬱患者是否自私這一說法,的確引起不小的爭議,如果說面對來訪者進行心理治療時,這類話我是不會說出口的,但是就學術性的科普而言,與實施治療並非一回事。心理治療講究的是針對性與切入點,所以,切不可直接切入抑鬱患者的要害部位,點到他們的痛處時勢必遭至其抗拒,致使心理治療無法實施下去。普及科普心理知識則是另一碼子事,需要把真實有價值的內容揭示出來,而不是去迎合抑鬱患者的心理需求去胡說八道。所以,在此必須重申肯定:絕大多數抑鬱患者的心理都是自私的,否則,他們就不會抑鬱了。

不過有一點需要加以區別,抑鬱患者的自私與常人的自私不是一回事。常人的自私是有意識的行為,有足夠的考量方可為之的行為。而抑鬱患者的自私則是一種無意識行為,即便是他們有自己的目的,那也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行為,因為他們的內心是痛苦不堪的,就像頭痛至極用頭去撞牆一樣,是一種無奈之舉。當然,也有人懷疑我的業務能力,這一點我自己也不止一次的懷疑過,因為面對重度抑鬱患者時,我也是沒辦法讓他們一下子就不抑鬱了。

但就學術而言,用常人的眼光去看抑鬱患者的,不理解則是最好的理解;用專業的視角去探尋抑鬱患者的的心理,看到的就不僅僅是表現行為這麼簡單了,必須看到本性實質和誘因所在,也就是抑鬱患者的思維模式程式設計程式碼。而抑鬱患者的視角是不確定的,即便是確定那也是專門鎖定在自己接受不了的內容上,以此加重自己的不適心理。很多抑鬱患者的家屬不理解的問“他為什麼會這樣?”我的回答是“不這樣那還叫抑鬱嗎”?

就抑鬱症而言,我的案例相對較多一些,所以,投入的精力很大,研究內容也相對複雜些。例如:“抑鬱患者就是自己把自己鎖死了”這一定義是我幾年前概括出來的,當時就得到業內的一致認同。再加上治療過程中總是能遇到“抑鬱與焦慮同時存在”的現象,弄得人們不免有些疑惑。因為抑鬱與焦慮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區分起來容易,但治療起來卻無從下手!我覺得抑鬱與焦慮是有方向上的明顯差異,抑鬱是糾結過去發生過的事,焦慮是擔心未來尚未出現的內容。這一發現,無異又給心理治療標註了精準的參照物。

至於否認不否認抑鬱患者的自私性本身並不重要,就像抑鬱患者不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一樣,他們覺得所有的錯誤都是別人的,唯有自己是清醒的,正確的,無辜的,但這並不影響心理工作者的思維判斷,或者說透過他們否認的形式與程度,直接就判斷得出病情診斷來。儘管抑鬱患者尚未達到精神分裂症的程度,但思維模式肯定出問題了,所以他們說什麼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需要知道他們為什麼這麼否認。原因是除了自己的錯覺之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不自信而去逃避的一種特定形式。

文章原創,圖片源自於網路

上一篇:抗乙肝治療過程中持續的乙肝DNA陽性增加肝癌發生的風險
下一篇:如何淨化時間“毒素”,讓時間遠離“汙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