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越國因滅亡時間早且從未變革故未能列入大國序列

所謂的“戰國”和“戰國七雄”,是後世人根據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之間的混戰狀況與當時國家強弱評定的。

西漢文學家劉向曾寫道:“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這是現在公認的“戰國”和“戰國七雄”概念的由來。也就是說,戰國時期的人並沒有戰國七雄的概念,所謂“七雄”是後世人評定的。越國因為標準不夠,因而也就沒被後世人列入七雄名單。

至於是哪些標準不夠,古人也沒說,我覺得可能是兩項:一是越國沒有變法,國力始終沒有飛躍式進步;二是越國的滅亡時間太早了,沒有享受被秦始皇滅國的待遇。

先說第一點。戰國七雄,全部都有變法圖強。首先變法的是魏國。

周威烈王元年(前425年),趙襄子病死後,晉國的趙氏陷入亂政,魏國取代趙國成為三晉之首。其後魏文侯任命李悝變法,並廣泛選拔了西門豹、樂羊、吳起等名臣,開啟戰國時代魏國首霸之局面。

趙襄子

魏國變法成功後,其他諸侯國效仿魏國變法圖強,如秦國商鞅變法、齊國鄒忌治國、楚國吳起變法,秦、齊、楚三國迅速崛起。

此外,韓國經過申不害變法、趙國經過趙烈侯變法,後來的趙武靈王還進行了“胡服騎射”改革,韓、趙也是稱雄於一時。

戰國七雄中,最後一個變法的是燕國。周赧王三年(前312年),燕昭王在易水築武陽城,勵精圖治,決心興復燕國,向齊國報仇雪恥。後來燕昭王採納郭隗的建議,招賢納士,“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築黃金臺,“千金買骨”,結果各國賢士們爭著奔赴燕國,燕國很快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人才有樂毅、鄒衍、劇辛等人。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年),樂毅帶領燕軍以及趙楚魏韓四國聯軍攻破齊國七十二城,齊國國君齊湣王出逃,齊國式微,燕國也因此躋身於七雄之列。

相比於秦、魏、趙、韓、楚、齊、燕,越國沒有變法,始終沒有拿得出手的對外戰爭成績,這是越國的軟肋。

雖然說戰國初期,越國一度很強大。越王勾踐為了與中原大國爭霸,將國都由浙江會稽遷至山東半島的琅琊,壓得中原小國喘不過氣,並與齊國、楚國、晉國等老牌大國並列為戰國初期四強。

勾踐

但是,越國很倒黴。一方面,越王勾踐稱霸之後沒多久就突然病死了,他的兒子、孫子都很柔弱,停止了對外擴張。曾孫越王朱勾倒是個有為之君,頻繁對外擴張,但朱勾對大環境的認知水平仍然停留在春秋時代那種爭霸當霸主的層次,別國都在變法,而他則因為認知不夠錯過了變法圖強的最佳時機。

另一方面,從越王翳開始,越國長時間陷入內戰,國力一日不如一日。內戰一直持續到周顯王七年(前362年),越王無顓繼位後,才終於停止。

越王無顓與其弟越王無疆在位時期,越國的國力小有提升,但是這兩位始終不變法,這使得越國已經無力再與經過變法後,實力強大的齊國、楚國對抗了。

而且最要命的是,末代越王無疆運氣還特別糟糕。周慎靚王九年(前306年),他發兵攻楚,結果誰知道越軍剛和楚軍一交戰,立即就大敗,越王無彊在潰敗中也被亂刀砍死。而無疆死後,越國立刻分崩離析,楚國陸續吞併越國土地,居然將越國滅了。

越國被滅後,越人南遷,又分別建立了閩越國和東越國,但這兩國不成氣候,而且也沒有稱王。中原諸侯將其視為蠻夷。

由於越國被滅得太早,於是這就產生了第二個問題:越國有沒有資格與七雄並列?如果越國有資格,那麼也沒有熬到最後,實力同樣也不弱的宋國、中山國為什麼不能與七雄並列呢?

楚懷王

單論實力,燕國和韓國的實力並沒有超出宋國和中山國太多。所以,除了沒有變法外,越國沒有列入七雄,將“七雄”變為“八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越國沒有熬到最後。它是被楚懷王滅掉的,而不是被秦始皇滅掉的。

這裡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當年魏國滅了韓國,韓國沒有撐到最後,韓國有資格被列入七雄之列嗎?我想,應該也沒有吧。

另外,有人說越國地理偏僻,文化落後,所以不能與七雄並列,這個我覺得沒道理。因為燕國的地理同樣也很偏,文化相對也較落後。燕國為什麼能列入七雄之列呢?實際上,越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其首都都是在琅琊,越國的政治中心離中原並不遠。

所以,越國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關鍵就在於越國始終沒有變法,國力與戰國七雄的差距越來越大。更關鍵的是,越國的滅亡時間太早了。如果它能熬到戰國末期,享受被秦始皇滅掉的待遇,我覺得戰國七雄應該就會改成“戰國八雄”吧。

上一篇:實體店共享模式和眾籌的區別
下一篇:《特利迦奧特曼》第一集:開局被奧特曼群毆,特利迦在超古代做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