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二戰最精彩的一次突圍戰,20萬德軍從朱可夫和科涅夫手中逃生,保住

(本文原創於我的頭條號:悠然歷史,未向任何人授權轉發,原創不易,還望支援)

如果我說起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也許你會一臉疑惑,不知道這是什麼,但如果我說起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的另一個名字——胡貝口袋,相信你一定或多或少聽人說起過這次戰役。

1944年爆發的胡貝口袋戰役,堪稱是二戰中最精彩的一次突圍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德國漢斯·瓦倫丁·胡貝上將指揮已經疲憊不堪的20萬德軍,從朱可夫和科涅夫百萬大軍手中逃出生天,自身的傷亡卻很小,而且還保住了大部分的重型裝備,堪稱神仙仗。

那麼這場戰役到底是怎麼打的呢?為何胡貝能從蘇軍百萬大軍的合圍之下逃之夭夭,這就不得不提到蘇軍在1944年初發起的進攻了。

(一)、蘇軍的鐵鉗合圍

1944年3月初,為了儘快擊潰南線德軍,收復烏克蘭,在斯大林的嚴令之下,蘇軍集中了4個方面軍對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發起了猛烈進攻,其中曼施坦因北翼的第1裝甲集團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同時遭到了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二方面軍的猛攻,傷亡慘重。

此時的蘇德戰場上,由於蘇軍攻勢接連不斷,使得德軍根本沒有得到休整的時間,士卒疲憊,物資匱乏,急需裝備、人員的補充,可希特勒既又沒有辦法湊出足夠的預備隊來增援前線,也沒辦法給前線部隊提供足夠的裝備、後勤補給,還一股腦的命令德軍死守前線陣地,於是德軍北翼防線不出意料地被蘇軍擊潰了。

在蘇軍的猛攻之下,德國前線各個集團軍之間結合部都被蘇軍突破,別說協同作戰,就是想要自保都做不到。

這時,由於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原先的司令員瓦圖京因為意外去世,朱可夫只好自己接過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指揮權。

對於朱可夫而言,他深知此時就是南線德軍最虛弱的時候,於是他不顧蘇軍士兵此時經過連續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強令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繼續向前進攻,從北翼向德軍側後方猛攻,進行大迂迴。

與此同時,科涅夫指揮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也從南方向德軍後方穿插,意圖以兩個方面軍的鉗形攻勢,合圍此時尚在普羅斯庫羅夫地區奮戰的德國第一裝甲集團軍,以此粉碎南線德軍主要的裝甲力量。

在當時,蘇軍實力雄厚,僅科涅夫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就有69。1萬人,下轄67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8890門各式火炮和500餘架戰鬥機,而朱可夫的實力也差不到哪去,畢竟在1944年最初的三個月時間內,斯大林就為南線三個烏克蘭方面軍補充了5000多門火炮和4600輛坦克(出自《通往柏林之路》)。

而此時由胡貝指揮的第1裝甲集團軍只有20餘萬人,雖然名義上他的裝甲集團軍內有3個裝甲軍的兵力,但是經過長期作戰的消耗,此時這三個裝甲軍所能使用的坦克加起來也只有100餘輛,其中絕大部分是突擊炮,虎式坦克只有14輛,豹式坦克不到10輛,還不如蘇聯近衛第3坦克集團軍一支部隊所擁有的坦克數量多。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胡貝還是曼施坦因都馬上意識到,第一裝甲集團軍必須馬上突圍,否則必定全軍覆沒。

但就在如何突圍的問題是,胡貝和曼施坦因卻發生了劇烈的爭吵,最終上升到了帝國元首希特勒本人和陸軍元帥之間的糾紛。

(二)、激烈的爭吵,向南還是向西?

對於第一裝甲集團軍該向何處突圍,胡貝和曼施坦因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胡貝認為,他的部隊應該主動南下,推進到德涅斯特河的位置,隨後進入羅馬尼亞以避開蘇軍圍殲,原因是此時蘇軍在南線的防禦力量較為薄弱,如果向南突圍,胡貝就有機會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部隊。

與此同時,胡貝認為如果他的部隊要向西突圍,那麼蘇軍包圍圈西側的幾條連續河流就構成了天然的障礙,一旦蘇軍派出部隊駐守河岸,那麼突圍行動就極有可能失敗。

胡貝的主張看起來十分合情合理,當他把這個提議報告給希特勒的時候,連希特勒都表示支援胡貝的這個方案。

然而,此時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卻竭力反對這個方案。

曼施坦因實在是太清楚對面蘇軍的統帥是什麼人了,他知道,胡貝要面對的對手不是什麼無名之輩,而是朱可夫,曾經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讓軍隊傷亡慘重的蘇聯名將。

與此同時,德軍的情報部門也證實大量蘇軍部隊正在向南線運動。

曼施坦因斷定,朱可夫很有可能已經猜到了胡貝向南方突圍的想法,正在想辦法往南線集中兵力,試圖以逸待勞。在這種情況下,胡貝一旦率軍南下,要遭遇的可能不是什麼薄弱的蘇軍防線,而是蘇軍的銅牆鐵壁,屆時第一裝甲集團軍將全軍覆沒。

與此同時,曼施坦因還注意到了第一裝甲集團軍一旦南下將使南方集團軍群北翼防線露出一個巨大的空洞。

如上文所說,在蘇軍的攻勢中,不僅胡貝的第一裝甲集團軍損失嚴重,德軍第四裝甲集團軍也損失嚴重。曼施坦因認為,第一裝甲集團軍必須和第四裝甲集團軍合兵一處才有可能擋住蘇軍的突擊部隊。

於是,曼施坦因便極力反對胡貝向南突圍的選擇,以南方集團軍群的名義,命令胡貝必須向西突圍,而胡貝則堅持己見,認為自己率軍向南突圍才是正確的選擇。

眼見曼施坦因的想法無法動搖,胡貝乾脆繞過曼施坦因,直接給希特勒發去電報,希望希特勒能允許他向南突圍。

就這樣,胡貝和曼施坦因的這場爭論,最終上升到了希特勒本人和曼施坦因之間的糾紛。

1944年3月25日,曼施坦因親自飛往伯格霍夫,和希特勒大吵一架,最終以辭職為要挾,迫使希特勒接受了他的主張。

(三)、嚴寒中的突圍路

既然連希特勒也同意了曼施坦因的提案,胡貝也就無法再拒絕最高統帥部和南方集團軍群的命令,只好帶領部隊向西突圍。

1944年3月26日,就在曼施坦因飛去覲見希特勒的第二天,蘇軍坦克第4集團軍就攻佔了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也推進到了卡緬涅茨-波多利斯基一線,與此同時,科涅夫的烏克蘭第二方面軍下屬的第40集團軍也從南面迂迴到了德國第一裝甲集團軍的側後方,並且蘇軍還攻佔了霍京,使得包圍圈更加緊密。

到了3月28日,胡貝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已經全部陷入蘇軍的包圍圈之中。

無論是朱可夫還是科涅夫都樂觀地認為,胡貝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已經插翅難逃了,而胡貝則在前一天下達了突圍的命令,此時正帶領部隊在包圍圈中移動。

雖然明確了向西突圍的方案,但是怎麼執行這個方案卻成為了胡貝必須要克服的一個大問題。

更糟糕的是,由於曼施坦因長期以來一直在反對希特勒的決策,希特勒也需要有一個人來為前線戰局失利背鍋,於是他下令解除了曼施坦因的職務。就這樣,在新的南方集團軍群司令莫德爾到位之前,胡貝只能依靠自己了。

面對蘇軍的鐵壁合圍,胡貝沒有立即向西移動,而是率領自己的部下首先往南方德涅斯特河移動。

胡貝這麼做倒不是違背了曼施坦因的命令,而是希望麻痺敵人,讓蘇軍誤以為他將要從南方突圍。

果然,根據前線部隊的報告,朱可夫很快就知道了德國第一裝甲集團軍主力向南前進的報告,這恰好印證了他之前的猜想,於是朱可夫馬上命令坦克第4集團軍和步兵第30軍前往德涅斯特河一線攔截。

而就在朱可夫以為胡貝將在德涅斯特河一線遭遇蘇軍頑強阻止、被迫止步之時,胡貝卻在抵達德涅斯特河北岸時虛晃一槍,轉頭帶領部隊馬上向西突圍。這大大超出了科涅夫和朱可夫的預料,後者馬上派出兵力前往西側攔截,試圖阻止胡貝的突圍。

而胡貝此時正高速向包圍圈西側挺進。

胡貝深知,坦克是最重要的,於是他命令坦克部隊不必等待步兵,自己抓緊時間向西突圍,而步兵則拆分成三個戰鬥群,各自突圍。

就在這時,天氣幫了胡貝的大忙。

從4月1日開始,在連續三天的時間裡戰場上風雪交加,使得蘇軍部隊的調動變得極為困難,而在風雪天氣結束以後,突然上升氣溫又導致冰雪融化,將道路變成泥沼,使得蘇聯空軍也無法轉場,自然也就沒辦法用空中襲擊來拖延胡貝的突圍速度。

相比之下,雖然胡貝的部隊也受到了風雪天氣和道路泥濘的困難,可他畢竟是出其不意,要比蘇軍要更有時間上的優勢,再加上德國空軍此時也不顧疲勞和惡劣的天氣情況,用盡各種手段給胡貝的部隊空投大量物資,使得胡貝的突圍行動異常順利。

就在胡貝向西突圍的同時,在曼施坦因先前的部署下,黨衛軍第2裝甲軍、第100輕步兵師和第367步兵師組成了一個突擊集團,從包圍圈西南方向蘇軍發起猛攻,試圖接應胡貝的部隊。

最終,兩支部隊於4月6日在布扎科附近建立了聯絡,德國第一裝甲集團軍終於跳出了蘇軍的包圍圈。

此戰,堪稱胡貝軍事生涯的巔峰,他在蘇軍兩個方面軍的合圍之下,帶領著20萬已經精疲力竭的德軍士兵跳出了蘇軍的包圍圈,自己的部隊傷亡只有1。4萬餘人,其中陣亡和失蹤計程車兵還不到6000人,並且保住了自己絕大部分的重型裝備,堪稱奇蹟。

不過很可惜的是,作為這場勝利突圍的創造者,曼施坦因卻沒能看到這一幕,他於1944年4月2日完成了和莫德爾的交接工作,並在第二天離開了前線。

在曼施坦因離開時,他曾經的座機駕駛員南格爾中尉向他高喊:“元帥,今天我已經把我們的勝利象徵,‘克里米亞之盾’,從飛機上取下來了!”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聯刪!

想了解二戰戰略、戰術、戰史領域更多的知識,可以關注我!

上一篇:這期是屬於你們的情頭,快收藏儲存吧!
下一篇:項羽的百人斬和萬人敵,為什麼佔有絕對優勢的項羽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