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神舟14號即將回家,返回過程充滿危險,看完心疼三位航天員

2022年11月29日23時08分,隨著一聲巨響,神舟15號飛船從甘肅酒泉衛星基地發射成功,順利將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三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隨後他們將與神舟14號的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會師,然後共同生活工作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

神舟14號的三名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哲,經過6個多月的太空生活工作,完成了一系列的科學任務,將中國的空間站建設階段順利完成。不日他們三人將踏上返回地球之旅,根據相關媒體報道,預計返回時間為12月5日。

全國人民都熱切盼望三民偉大的航天員能夠儘快返回地球,但他們返回之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還是很多的,返回地球的過程也充滿了未知和危險。

返回前的準備工作

我們神舟14號的三名航天員陳冬,劉洋和蔡旭澤,已經在空間站內工作生活了6個多月的時間,這一次要返回地球了,需要做的準備工作還是不少的。

三名航天員在空間站內做了很多科學實驗,這些寶貴的資料都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是需要帶回地面的。他們在空間站內生活,有很多生活物品和實驗物品也需要搬回地球。

將這些東西打包帶好之後,下一步就是進行空間站的清潔工作,將該關好的門窗關好。

當然這一切工作由神舟15號的三名航天員從旁協助,也是比較容易的這項交接工作,會很順利的完成。

接下來神舟14號的三名航天員就是以安全的姿態躺在返回艙內。返回艙內的航天員座椅是模仿嬰兒在母體裡的結構而設定的。透過收腹帶將航天員的身體固定在座椅上,非常牢靠,安全性大大提高。

神舟14號將降落在東風著陸場

我國目前有兩個返回艙的著陸場,一個為四子王旗著陸場,位於內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大草原,佔地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神舟1號到神舟11號飛船,都是在四子王旗著陸場著陸的。

另外一個著陸場就是東風著陸場,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佔地面積是四子王旗的10倍之多,達到了2萬多平方公里。從神舟12號飛船開始,所有的返回艙降落地都是東風著陸場。

東風著陸場附近就是廣闊的沙漠,佔地面積廣大,能見度高,最關鍵的是距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很近,只需要一支搜救隊伍就可以滿足任務需求,極大的降低了搜救成本。

據悉此次神舟14號著陸時間為夜間,夜間著陸,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氣溫較低,現在東風著陸場的氣溫達到了零下20多度,其次就是天色昏暗能見度低。這些都對東風著陸場的搜救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此東風著陸場的搜救隊伍日夜加緊訓練,直升機搜救小分隊著重夜航和降落訓練。地面搜尋隊伍熟悉路線和行動軌跡,爭取夜間快速機動,確保返回艙著陸之後能夠第一時間找到目標物。

目前,東風著陸場的搜救隊伍已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12月1日晚進行了最後一次的綜合演練,效果很好。只等三位英雄凱旋而歸。

航天飛船返回地球的全過程

我們平時所說的航天飛船,一般都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他們分別為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當然我們的神舟14號飛船也是這樣的設計。

當航天器發射成功之後,他們在太空中是連線在一起的,也就是說推進艙、軌道艙和返回艙是連線在一起的。

當航天器準備返回地球之時,推進艙和返回艙會主動脫離軌道艙,然後選擇合適的角度進去返回軌道。

返回艙在推進艙的動力作用和地球重力的雙重作用下,速度極快,但這個時候還需要返回艙調整好“姿勢”,確保防熱端朝前,為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做好準備。

返回艙進入大氣層之後是航天員最危險的時候。隨著大氣層的密度急劇增大,返回艙與大氣層劇烈摩擦,表面形成了2000多度的高溫。使得返回艙表面的防熱材料發生電離,這個時候返回艙與外界地面之間失去聯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黑障區。

這個時候航天員甚至可以透過返回艙的舷窗看到外面高溫的火苗。

楊利偉乘坐神舟5號的返回艙返回地面時,在這個階段就發生了一些意外,透過小窗楊利偉看到返回艙的玻璃發生破裂,值此生死危機之際,楊利偉憑藉過人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堅持到了最後,為中國的航天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航天員透過黑障區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5分鐘,當返回艙距離地球40公里時,黑障現象就會消失,返回艙上的航天員就會與地面基地取得聯絡。

等返回艙距離地面10公里時,返回艙會開啟降落傘,拋掉防熱大底,降落速度也會下降到3米左右。

在距離地面1米時,返回艙會啟動反推發動機,最終使返回艙安全著陸。

當返回艙順利著陸的那一刻,地面的搜救隊伍也會第一時間趕到。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保護返回艙上的科研成果。

我國的航天發展史

世界航天史的元年是1957年。

這一年對於整個人類來講意義非凡,標誌著人類開始了正式探索太空的腳步。就是在這一年,蘇聯將自己的首顆人造衛星送入了太空。

在當時特殊的國際環境之下,美國也不甘落後,僅僅一年之後就將自己的人造衛星也送上了太空,成為了世界上第2個將人造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

得益於我們那一代領導人的偉大戰略,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1號人造衛星在中國酒泉成功發射。這一年對於中國意義非凡。

1999年,中國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1號發射成功。此後中國的航天事業徹底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令世界矚目。

2003年,中國第1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楊利偉成為了中國登上太空的第一人,創造了歷史。

2007年,中國揭開了月球的神秘面紗,嫦娥1號發射成功。

此後,中國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系列飛船相繼發射成功。

中國的航天事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迅速,隨著中國神舟15號的發射成功,在太空中的中國航天員已經達到了六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階段也基本完成。

最後小結

航天員返回地球的過程雖然很快,但期間充滿了危險和未知。就算返回地面之後,他們也不能直立行走,需要坐在椅子上,採訪之後被工作人員抬走,他們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付出了很多。

所有的人都在翹首以盼,期待三位航天員的凱旋而歸。作為國人我們還是應該瞭解一下我們國家的航天發展史的,能夠極大的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凝聚我們的民族向心力。

上一篇:南京40㎡“老破小”,改造後輕鬆住下一家5口,居然還有個衣帽間
下一篇:變彩效應—黑歐泊、白歐泊、火歐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