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攪胎壺藝—迴歸生活的藝術

當代攪胎藝術的發展,正是一種迴歸生活的藝術歷程。創造物華天寶的生活實用茶器,續寫藝術走進人們生活的發展歷程。

攪胎陶瓷起源於北宋與生活器物的需求有關,求新、求奇、求珍的造物追求,轉向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迴歸生活的藝術再出發;從唐宋的日用陶瓷進一步延伸到當代的藝術陶瓷乃至更廣闊的文化創意產業。

迴歸生活推動著攪胎壺藝的實用化和工藝化。從攪胎陶瓷的民族性、地域性、藝術家個性化的創作出發,重新認識攪胎陶藝的生活基礎和文化內涵,成為一種必然。

新時代,經濟的繁榮,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精巧典雅的攪胎陶瓷以全新的藝術特色迴歸到生活中來。攪胎壺藝也在人們的生活需求中發展變化,技藝得到傳承與創新。壺藝的設計創作、材料的多樣性(瓷、紫砂、陶)、語言符號的表達和裝飾技藝的綜合性;另一方面,傳統技藝的文化認同與凝聚在延續與拓展,不變的恰恰是內在的文化創造力,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美的認同和追求。

時代生活推動著攪胎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攪胎陶瓷更多地受到其它陶瓷產區的影響,但又在不斷地認識和發現攪胎藝術的獨特性,特別是攪胎陶瓷手工編花紋飾裝飾的百變之美,從而推動著攪胎藝術創作的多元化發展方向。

彩泥窯攪胎壺藝構建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可感知、可體驗、可實踐的藝術化的生活方式,攪胎藝術從生活器物中來,又向著生活迴歸,才有攪胎藝術創作發展的空間,才能有更多的陶藝家走進攪胎陶瓷,推動著攪胎陶藝的發展。迴歸生活,也推動了攪胎藝術的市場化程序,有利於攪胎手工編花技藝匠心造物的文化認同和攪胎藝術創作設計的無限可能。

攪胎壺藝的發展顯然不只是一種經濟生產行為,更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包括人們怎樣認識“攪胎陶瓷”的藝術價值,如何營造陶藝的生活之美。

攪胎藝術在我國近二十年得到了較快發展,形成了區域性特色鮮明的攪胎文化現象。宜興的攪胎紫砂、易縣的攪胎陶藝、龍泉的攪胎青瓷。焦作攪胎陶瓷以手工編花技藝,陶、瓷、紫砂多材料運用,繼承了唐宋時期的攪胎編花技藝的遺風,汲古創新走出了一條攪胎陶瓷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攪胎陶瓷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專案、國家地理標產品、中國攪胎瓷之都等榮譽,確立了焦作攪胎陶瓷的獨特地位。

攪胎壺藝的創作發展意味著攪胎陶藝迴歸生活,包括對陶瓷多材料的發現、利用以及攪胎技藝傳統造物理念與現代設計再次被啟用,攪胎藝術獲得了深厚的藝術土壤和廣闊的藝術創作空間。

攪胎藝術文脈的傳承不僅需要普遍的、文化生態意義上的修復與保護,也需要教育領域、制度建設層面的創新實踐。攪胎藝術研究人才、創作人員的不足制約了攪胎陶瓷產業的發展,彩泥窯攪胎陶瓷工作室的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將推動青年學者的參與。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釋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將傳統手工藝納入文化保護範疇,傳統工藝美術作為一種活態的、不斷生成的文化表現形式,其傳承主體、表現形式、文化空間以及所生成的持續的文化認同感也因此需要進一步關注並採取切實措施加以保護和落實。

焦作攪胎陶瓷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健全了傳統手工技藝的保護與發展機制。突破了以往文物的、靜態意義上的收藏和保護,更加重視攪胎技藝、審美等文化鏈的活態延續,具有重要意義。

攪胎壺藝在文化交流領域,一系列全國性的藝術交流展覽,突出文化傳統、生活理念、藝術價值的發現與交流。不僅在於巧奪天工的攪胎陶瓷手工編花技藝展示,更在於促進人們瞭解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歷程,認識具有手工迴歸生活的情感價值。

攪胎壺藝內在的生活傳統、藝術創造力與當代民生改善結合在一起,以其改善物質的生活品質,並進一步尋找攪胎藝術的創造力、凝聚力的生長點,追求有文化傳承、人文底蘊、藝術價值的幸福生活。

當前,在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指引下,匠心造物觀,藝術設計思想,價值情感的追求,建構時代的文化符號和記憶,復興文化創造力。

在“藝術也是一種生產力”、“審美也是一種終極關懷”、“文化也是一種資源”的當今社會,攪胎藝術已成為創意產業,攪胎藝術與電商、藝術金融、藝術旅遊等融合,攪胎陶瓷做為城市名片,重要的地域性文化資源,具有顯著的文化標識價值,成為文化藝術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攪胎陶瓷傳統工藝中的紋飾、技藝和不同材質等,拓展成不同層次的生活日用品、藝術品、工藝品或奢侈品,其藝術價值、收藏價值、經濟價值不可低估。

陶瓷攪胎工藝為現代設計所吸收,成為具有自身文化內涵的現代工藝美術形態,也是當代社會生活中體現匠心造物之美的新時尚,構建高質量生活追求的技藝標識。中原壺藝獨樹一幟,確立了攪胎陶瓷的民族性、地域性、陶藝家個性的獨特地位。

藝術的最高追求就是意境。藝術作品就是物化的文化語言,啟迪思想智慧哲理的象徵物。簡言之就是以陶藝化導人心。

焦作有兩種“很中國”的文化遺產。中國的拳術很多,但只有太極拳“最中國”,因為太極拳的陰陽相伴、剛柔並濟、以柔克剛的原則,最符合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在外國人眼裡,中國就是瓷器,瓷器就是中國,因為英文china,即可以翻譯成瓷器,也可以翻譯成中國。可見中國是個瓷器生產大國。在中國眾多的瓷器中,興盛於北宋時期的焦作當陽峪窯攪胎瓷,也是“很中國”的一種瓷器。因為攪胎瓷“表裡如一”的藝術境界和君子情懷也是許多中國人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六朝時期理論家謝赫提出的“六法”中,就以“氣韻生動”為第一。“氣”指精神狀態。人講氣質,樂舞講究氣氛,而陶藝作品講究氣息。因此,魏晉時期的大畫家顧凱之就提出了藝術作品“傳神”的最高要求。攪胎藝術就是透過藉助瓷、紫砂、陶材質與創作工具,運用陶藝家特定的審美能力和陶瓷手工編花技巧,在精神與陶瓷材料、心靈與審美物件的相互作用下,進行的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造性勞動。

宋代是中國陶瓷最具魅力的時代。宋代是一個充滿自信和創造力的黃金時代,宋代陶瓷藝術所追求的簡單質樸和返璞歸真與所表現的典雅高逸,乃為陶瓷藝術審美之高峰,今人仍需發揚之。當代陶藝裝飾設計堅持獨特的美學方向,文化語言、藝術風格;堅持民族性、地域性、陶藝家的個性化,中國現代陶藝的傳承與創新,將再次讓世界驚豔。

彩泥窯,源起中國河南焦作,始於一九九七年。

我們是攪胎陶藝的奉獻者,國家級非遺文化攪胎陶瓷手工編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者。將表裡如一的君子情懷,圓融和合的中國式哲學思維,自然天成的美學理想,如翠似玉的文化追求,知行合一的創作觀,轉換成器物,以現代時尚設計的藝術語言,注入文化內涵、實用功能,攪胎壺藝與陶瓷美術的結合,進一步詮釋古典、鄉土、傳統、現代的藝術語言與美學理想,讓神秘窯火走過千年的攪胎藝術融入您的幸福生活。

上一篇:十五年後,再到甘肅白銀講課
下一篇:圓融和合—攪胎美術瓷的美學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