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關鍵時刻, 華為官宣重要決定, 任正非選擇“忍痛割愛”

一、導讀

對於當前的

華為

來說,在西方打壓之下,活下來才是最主要的目標,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華為做出的很多決定,基本上都是以這個目標為最終目的,比如華為推出鴻蒙系統手機版和HMS服務市場,就是為了避免遭遇谷歌安卓系統的停供,讓華為手機業務能夠活下來;比如華為拿出巨資,透過旗下的子公司哈勃,以投資入股的方式參與到國產晶片產業鏈,截止到目前,華為已經入局43家半導體企業,涉足到晶片設計、製造、封測等全部環節,目的還是為了讓華為海思能夠活下來,徹底解決晶片的短板。

點選載入圖片

二、西方打壓持續加碼,華為轉型

智慧汽車

領域

目前來看,西方打壓持續加碼,前段時間,西方再次針對華為等國產科技,不僅打入黑名單,而且禁止交易和投資,如此一來,華為缺芯的問題將更加嚴重,手機、5G等需要晶片的業務將面臨極大的挑戰,因此為了避開西方新規,透過發展新業務的方式活下來,華為選擇了轉型,大力發展軟體業務,除了我們熟知的鴻蒙系統之外,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也走向了臺前。

點選載入圖片

如今華為智慧汽車解決方案BU已經成為一級部門,和華為消費者業務同級,而且由余承東親自掛帥,可見華為對智慧汽車業務的重視程度,短短几個月時間,華為憑藉三十多年ICT領域的技術優勢,加上一直都有智慧汽車領域的專利佈局, 華為智慧汽車業務已經初見成效,比如前段時間推出了華為智選SF5,一個月時間就賣了6500多臺,按照平均一臺20萬元計算,直接給華為創造了13億元的現金流,由此可見,華為轉型智慧汽車領域完全正確。

點選載入圖片

三、迎戰特斯拉的關鍵時刻,華為

官宣

重要決定

當然,在智慧汽車領域,特斯拉一直都是佼佼者,因此行業話語權非常高,而華為作為一名新人,雖然在自動駕駛和5G技術等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優勢,但面對特斯拉一樣,依然是追趕者的存在,因此在前期華為的定位也非常明確,不會自己造整車,而是成為汽車供應鏈的一環,以汽車增量供應商而存在,幫助車企造好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軟體方面,華為有Hicar、鴻蒙智慧座艙系統等,硬體方面也有汽車電動部件、HiCar座艙部件、鐳射雷達等。

點選載入圖片

作為供應商,華為選擇和國產汽車品牌一起努力,從而迎戰特斯拉,目前華為已經和比亞迪、北汽、東風小康、長安等三十餘家車企達成戰略合作,隨著華為智選SF5獲得市場認可,未來也將有更多汽車品牌加入到華為的合作名單之中,不過近日,在挑戰特斯拉的關鍵時刻,華為官宣了一個重要決定,公佈了一份新的人事任免,華為造車領軍人物智慧駕駛產品部的部長蘇菁正式被免職,其職位將由華為消費者BG的CTO卞紅林接任。

點選載入圖片

四、

任正非

“忍痛割愛”,餘承東的目標或受影響

眾所周知,臨陣換帥是大忌,如今的智慧汽車領域可謂風雲突變,尤其是華為這樣的新人,任何一個決定可能就會導致量產延後,從而影響到衝擊智慧汽車領域的速度,而且該任免決定還是由任正非親自簽發,為何任正非選擇“忍痛割愛”呢?原因有兩個,第一,直接原因,前段時間舉行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蘇箐特意針對特斯拉的高故障率,比喻成了“殺 人”,引發了行業爭議,自然讓特斯拉強烈不滿;第二,華為想保持低調,蘇箐的驚人言論可不止這一次,作為領軍人物,隨時成為行業焦點可不是好事。

點選載入圖片

華為選擇換帥,是否會對華為智慧汽車業務造成影響呢?畢竟餘承東已經明確了華為明年的目標,那就是至少銷售30萬臺智慧汽車,如今來看,影響不會太大,主要原因是華為智慧汽車業務已經走上正軌,與各大汽車品牌的合作也在有序展開,而且餘承東既然敢制定30萬臺的目標,那麼早就心裡有數,畢竟餘承東吹的牛基本上都實現了。

點選載入圖片

五、結語

未來的汽車領域,新能源、自動駕駛才是發展的方向,而國產汽車將迎來巨大的機遇,一個趕超西方汽車巨頭的機遇,如今華為帶來了全球領先的軟硬體汽車技術,再加上國產整車製造和巨大的消費市場,那麼未來的智慧汽車領域,國產汽車必然將擁有一席之地,而且有了華為的技術支撐,國產汽車完全有實力和特斯拉對標。

好了,關鍵時刻,華為官宣重要決定,任正非選擇“忍痛割愛”,你怎麼看呢?

上一篇:港片又回來了? 被你們吹爆的《怒火·重案》, 真沒那麼好
下一篇:九月出新品, iPhone13改變很小, 螢幕更新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