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人吃的如此藝術——美食不如美器,瓷器如何成為食器主角?

古人云,美食不如美器。而在宋朝,可謂美食促成了美器,美食與美器相得益彰。

面對一盤菜品,人們從僅僅取得味覺的滿足,到開始營造視覺的藝術享受,這無疑會影響食器的形態和氣質。比如,那些類似山水花木的“看食”須得盛在一款顏色搭記、形式優美的食器中才顯出美好的模樣,令人欣賞。這種追求風雅的食風滲透到整個社會中,杯、盤、盞、碗、碟精美齊全是對餐飲用具的基本要求,將食器做得形態優雅、色彩鮮明也成為食文化的追求。

宋代社會的城市化、商業化已經相當發達。我們從《清明上河圖》中即可感受到北宋汴梁城的一派繁華氣象。各處大道車水馬龍、煕煕攘攘,道路兩側店鋪林立、商販穿梭。御街上的州橋一帶酒樓食肆鱗次櫛比,掛著“張家酒店”、“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鹿花包子”等明晃晃的幌子,招人眼目。這只是外景,走進店裡,是簾幕色調調和,花草盆景雅緻,店堂甚至搞成園林式建築,輔以水榭花壇、竹徑迴廊,還為食客安排小閣子(即今天飯店“包廂”的前身),按照當時的流行風尚,堂內更掛有名家書畫供您欣賞。而迎候的夥計,提瓶獻茶奉迎入座,負責點菜的夥計更是能將一二百種菜點的名稱、價碼背得滾瓜爛熟,請君點菜。選一桌位坐下來,不管是幾個人進餐,桌上的杯、盤、盞、碗、碟都會樣樣俱全。汴梁城新門裡有一家會仙樓正店更勝一籌,即使來兩個人就餐,也要配注碗一副,盤碟兩副,果菜一碟五片,水菜碗三五隻。

宋人計程車人宴樂圖,桌上擺設瓷器食具

宋朝,瓷器開始統領中國人的飯桌。青的、白的、彩的、花樣繁多的瓷器與繁榮的飲食文化結合起來。宋朝的城市街巷遍佈飯食店鋪,店家對飲食的講究也已形成規模,客人吃飯須幾盤幾碟,食器如何擺放——吃在宋代幾乎就是一件藝術的事。

兩宋時制瓷工藝水平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成熟階段,碗、盤可以塑造成荷葉形、海棠式和葵瓣口等形狀,再用劃花、印花、錐花、堆花等技法表現花卉、龍鳳、鶴、麒麟、鹿、兔、游魚、鴛鴦、鴨、山水紋、回紋、卷枝、卷葉、曲帶、雲頭蓮瓣、錢紋等豐富多彩的紋樣,最後用深淺不一的白、藍灰、紫灰、鮮紅、暗紫、青綠、青白,或者光怪旖麗、變化如行雲流水的窯變色釉,或者開片加以裝飾(“開片”是由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發展成的工藝,也稱冰裂紋,可惜此工藝在宋代後失傳),美不勝收。

造型優美的蓮花式溫碗

想象一下,如果走在大宋的汴梁城,去往那酒肆茶館的雅坐,用定窯白釉印花碗耀州窯青釉刻花倒流壺,或者用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鈞窯窯變釉盞,抑或用汝窯“蟹爪紋”開片盤、景德鎮影青執壺吃飯、品酒,真正是美食配美器。

瓷器造型秀美、含蓄甚至反超以金銀製成的同類器物

青瓷在出現後就以其青中微微泛綠的優雅色調為人所喜愛。近代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曾說,“如果對越窯窯址作一番巡禮,就會發現越瓷的釉色與遠處的山巒和湖水的顏色非常相近,彷彿是把山水之色溶化後做成的”,可見青瓷之所以美好,是生活在水鄉的江浙人將其周圍自然界的環境色調、物象風貌在瓷器上表現了出來。

寫出著名茶著《茶經》的陸羽改變了人們飲茶的方式。在唐初,人們喝茶採用的是粗放的煮茶方式,即將茶葉和其他食物混在一起煮,然後像喝菜湯似葉和其他食物混在一起煮,然後像喝菜湯似的,把茶葉連湯一塊喝下。而陸羽把茶事詩化了,從器具、煮法到飲法都有變革,創制了一套器具,制定了一系列程式,把飲茶當成細煎慢品的一門藝術。於是令飲茶立時風靡。所謂“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而陸羽對越窯青瓷的推崇,則使皇家貴族、文人雅士幾乎非越窯不用。

唐代瓷器在借鑑金銀器造型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另一重大變化就是促成了瓷器造型的輕、薄走向。在中唐時期以前,中國瓷器的胎體仍較為厚重。到晚唐時期胎體輕薄的瓷器才逐漸大量出現。而這些具有輕薄胎體的瓷器在花型和式樣上大多都包含與當時金銀器相似的造型元素,由此可以推測,唐代瓷器在造型上借鑑金銀器的同時,對金銀器的薄壁也刻意加以模仿,從而使瓷器開始具有均勻的薄壁,此後才逐漸推廣併成為趨勢。後世直至今天,人們廣為使用更大加讚美的那些胎體輕薄、瑩潤透亮的瓷器正是成形於此時。

南宋人描繪的春宴圖,宴席桌上有眾多盛擺著果品菜蔬的瓷質食器

隨著唐代匠人在仿製金銀過程中對瓷器成型技藝的把握的增強,他們開始結合瓷器自身特性尋找最適合瓷器的器形。比如唐代晚期所生產的大量花口造型的碗盤,配以瓷器所特有的溫潤的釉色,使整個造型感覺十分秀美、含蓄,在造型成就上甚至反超以金銀製成的同類器物。

食器中的“白金”

歐洲在中國瓷器大量輸入以前,多用木、銅、錫或銀質的餐具。自16世紀起,王公貴族們的餐桌上開始出現一種叫做“白金”的餐具,這種稱為“白金”的東西不是別的,正是在中國最為普通的“瓷器”。這種產於中國的“瓷器”細密透明,白得使水晶和美玉褪色,那種青花圖案令人眼花繚亂,以為是美玉和藍寶石的鑲嵌。《葡萄牙王國記述》一書中,更是高度讚美中國瓷器是人類所發明的最美麗的東西,看起來要比所有金、銀、水晶都更為可愛。有位詩人甚至把瓷器比作成女人的情人,一個茶杯、一個盤子、一隻碟子、一隻碗,能燃起她心中的慾望,能給她無窮的樂趣,能打亂她心中的寧靜!”

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不但歐洲的王公貴族開始為瓷器而瘋狂,普通市民的餐桌上也逐漸擺滿了瓷器,各種盤碟、湯盆、咖啡杯、奶罐、啤酒杯、茶杯、調料罌、湯匙等成套的瓷質餐具已經成為全世界餐桌上的主角。

青瓷酒注及溫碗

美好的瓷器成為食器主角並非偶然。安徽桐城人張英在《飯有十二合說》中力推潔淨的瓷器,認為瓷器簡便易行,既不奢侈,其形態與色彩的多樣性又為器物與餚饌的統一提供了條件,更能突出食物之美。

古人說:“天地之美莫大於和。”和諧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審美追求,美食和餐具統一協調也是一種和諧,一桌飯菜色香味形五彩繽紛,一旦與恰如其分的餐具相配,高低錯落,大小適宜,形質協調,組合得當,必然給食者帶來完美的藝術享受。而美食家袁枚在縱觀中國美食與美器的發展史後感嘆道:古語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語是也!”惟宜碗者碗,宜盤者盤,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參差其間,方覺生色。這幾個字看似不難,做起來卻未必容易。

上一篇:《白鹿原》:循著聖人的影子,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做一個普通人
下一篇:11x13米,重慶三層簡歐別墅,挑空客廳,大露臺,落地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