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慢淋診療現狀白皮書釋出 助力提升患者生存獲益

2021年12月11日,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攜手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聯合發起,百濟神州支援,HLT執行的《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現狀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釋出。這部血液腫瘤領域調研“白皮書”,前期調研覆蓋國內450家醫院1000位血液科臨床醫生的大樣本資料,圍繞不同層級醫院在慢淋臨床診治中的困難與差異展開深入調查,透過全面的摸排 與調研,深度分析並總結我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以下簡稱“慢淋”)的診療現狀與主要挑戰,為日後廣大臨床醫生更有針對性的提升慢淋診斷與規範化治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個體化的長期慢病管理,提升患者治療獲益,提供了更為真實完備的參考。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會主委、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邱錄貴教授,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組長、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建勇教授等600餘位相關領域專家共同線上見證了“白皮書”的正式釋出。

血液腫瘤領域診療現狀白皮書,提示疾病認知亟待提升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簡稱“慢淋”)是B細胞淋巴瘤的一種亞型,在中老年人群中較為多發,以淋巴細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臟和淋巴結聚集為特徵 。目前,我國慢淋發病率約為0。18/10萬,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以及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慢淋在我國的發病率正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

儘管近年來我國臨床醫務工作者對慢淋的認識程度以及診斷水平已有提高,但在疾病認知和規範化診療方面仍存在差距。此次釋出的《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現狀白皮書》調研結果顯示,現階段臨床上尚不能完全掌握慢淋治療指證,亟待進一步加強醫生群體的疾病認知。對此,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工作組組長、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浦口慢淋中心主任李建勇教授表示:“慢淋作為惰性淋巴瘤,不同患者在治療指徵及診前評估等方面異質性較強,這就對我國血液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白皮書調研資料廣泛,幫助中國慢淋工作組(cwCLL)充分了解各地區、各級醫院在慢淋疾病診斷方面存在的差距和具體問題,為未來的規範化教育提供依據,讓醫生繼續教育有的放矢。”

指導規範化慢病管理,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與新藥創制的快速進步,我國慢淋的治療格局已經發生了顯著改變,目前臨床慢淋治療主要關注患者長期生存,著力為患者帶來更好的生存獲益 。

“只有做到全程的規範化,包括規範化的診斷、規範化的預後評估、對治療指徵的把握、規範化的治療、規範化的療效評估以及規範化的隨訪等,才能夠最大程度提升治療效果,實現患者生存質量的有效改善。”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邱錄貴教授強調:“長期以來,慢淋工作組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對預後評判指標的診斷技術進行規範化和標準化。此次白皮書調研覆蓋了1000名臨床醫生,能夠從真實世界資料的角度支援慢淋規範化診療流程的樹立及完善,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透過白皮書,培養醫生對慢淋患者伴隨疾病和高危篩查的關注,指導規範使用藥物,加強不良事件管理,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慢淋的規範化評估和診療,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中國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淋巴瘤學組組長,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徐衛教授指出“過去我們對高危、復發難治的慢淋患者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現在BTK抑制劑等創新藥物的投入使用,不僅讓患者的生存期進一步延長,創新藥物在安全性與耐受性的最佳化,也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如何更好的應用現有創新藥物讓更多患者獲益,也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領導指出,作為一家醫療健康領域的慈善組織,基金會始終關注血液腫瘤領域的診療現狀和科研進展。透過《中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診療現狀白皮書》的釋出,希望進一步提升專業醫生及社會各界對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診治挑戰的關注與重視,共同助力打造更健全的疾病診療標準和標準化慢病管理機制,幫助廣大臨床醫生實現規範化的診療和疾病管理,提升我國慢淋診療水平,最終提升患者生存獲益。

上一篇:糖友吃飯時能不能喝湯?飯前喝還是飯後喝?來看看有什麼差異
下一篇:顏值和才華都是頂配的諸葛亮,為何要娶歷史上有名的醜女黃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