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觀山湖區蒿芝村:小小“包穀粑”醞釀大發展

新鮮出爐的包穀粑。

包穀粑(玉米粑),是地道的貴州美食。盛夏初秋時節,來上幾個色澤金黃、入口甜糯的包穀粑,濃郁的玉米香味久久遊蕩在唇齒間,令人回味無窮。

村民在地裡掰玉米。

在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華鎮蒿芝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掌握了一門做包穀粑的手藝。作為蒿芝村的代表小吃,上到耄耋老人,下至稚嫩孩童,幾乎人人都是包穀粑的“鐵粉”,它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

剛出鍋的包穀粑。

每年7月底至9月中旬,既是玉米成熟時,也是該村村民們開始忙碌的季節。每到這時,家家戶戶都會開始著手做包穀粑,大家在享用這份夏季獨一無二的“限定”美味時,也會透過售賣包穀粑實現增收。

包穀周邊產品——油炸包穀粑。

清晨,村民們會早早起床來到自家田地裡,掰下一個個顆粒飽滿的玉米,陸續裝筐、滿載而歸;回到家中,家裡人聚在一起,擼起袖子開始加工。脫玉米粒、清洗玉米葉、打玉米生漿、將生漿捏成團狀、用玉米嫩葉包上、整齊擺入蒸鍋中、開火……一小時的時間,便完成了從玉米棒到包穀粑的華麗蝶變。

葛姨媽做的包穀粑在該村“頗有名氣”,她家做包穀粑已近30年。每到這個時節,都是“全家總動員”齊上陣,只為做出品質佳、口感好的包穀粑,不辜負客人的期待。

葛姨媽包穀粑。

葛姨媽打響了包穀粑品牌,生意好時訂單多到忙不過來,真正實現了靠包穀粑增收。“每年就做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大概六七萬的收入。”葛姨媽說,雖然辛苦,但是看到客人反饋好,紛紛都來訂購,就覺得十分值得,家裡經濟條件也越來越好。

今年,蒿芝村積極整合資源,新建了蒿芝村特產綠色食品包穀粑加工儲藏銷售生產基地,將該村100餘戶村民集合起來,透過在廠房統一製作,村裡集中收購的方式,幫助大家更好地依靠這份手藝賺錢,村民們積極性很高,紛紛表示願意參與。

走進該基地廠房,不少村民正在製作包穀粑。剝粒、打漿、捏團、蒸煮、裝盒,大家一絲不苟、紮實有序地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

生產基地內,村民們正在為包穀粑裝盒。

“以前村民們都是以小作坊形式做包穀粑,每家規模大小不一、品質也參差不齊。現在集中做,不僅產品質量有保障,水電氣等費用全部由村裡面承擔,村民的成本也節約不少。”蒿芝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蔣正祥說,“最重要的是,他們只用製作,由我們負責銷售,大家沒了銷售的後顧之憂,參與積極性很高。”

“從小我就跟著父母做包穀粑賣,已經做了20多年。以前做包穀粑特別費時間,經常是做好了,天還沒亮就要揹著出去賣,來回路程遠,背起來也很費勁,有時候賣完還要‘摸黑’回家。”村民姜洪燕說,現在她只需要拉包穀進廠房,用村裡統一提供的水電氣等裝置做好就行了,到時村裡會根據稱重、付錢給大家,特別方便。“我今早8點來的,差不多下午1點就可以回家,輕鬆了不少,還不耽擱照顧孩子。”

從以前自產自銷,到現在統一收購,蒿芝村發展思路的轉變給村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讓大家對未來更有信心。

蒿芝村包穀粑外包裝。

“未來蒿芝村將重點開發包穀粑產業,擦亮蒿芝村包穀粑特色品牌,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以包穀粑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據蔣正祥介紹,除包穀粑外,蒿芝村還將繼續圍繞玉米做文章,不斷研發玉米周邊產品,逐漸形成以玉米為主的村集體產業。(文/圖 邰芯雨、吳林燚、郝湧智)

上一篇:貴陽這個小區有人飼養鴨子,背後原因出乎意料……
下一篇:基於一個初級的黃金公式:如何估算黃金的避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