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網上爆火的後媽裙,滿足了誰的性幻想?

最近,“女性身材內卷”被玩出了新花樣。

不僅身體各個部位的形狀和尺寸,要符合特定的比例。

並且比例越極端,就越“美麗”。

而能為這種美麗加冕的,則是一條名字值得玩味的裙子。

這個冬天,

“後媽裙”

火遍全網。

它的材質多為輕薄貼身的針織,特點是夠緊、夠貼、夠S型。

後媽裙,成了新一輪“身材內卷”的標準。

△網友總結“後媽裙”的常見款式 | 圖源:小紅書

穿上這條裙子的女孩,展示的不是極致的瘦,而是極致的沙漏型曲線:巨乳,蜂腰,飽滿圓潤的臀線。

這種備受追捧的身材比例,被稱作“真人韓漫身材”。

而後媽裙,也並不是一種新創的款型,而更像是“連衣緊身包臀裙”改了名。

這類風格的衣服,剛好和韓漫、韓劇中的經典後媽角色帶給人的印象相符合。

它既能凸顯出韓漫身材,又從文化風格上貼合了韓漫設定。

△穿後媽裙的年輕女孩們 | 圖源:小紅書

但不論是名字本身,還是背後承載的“韓漫身材”審美,都讓

不少女性心裡感到不舒服

——

這難道不是大張旗鼓地迎合男性凝視嗎?

有人認為,

“後媽裙”影射的是“小媽文學”。

它代指的並非一個稱呼,或一種家庭角色,而是色情文化裡,年輕嬌豔、與繼子糾纏不清的“風情小媽”。

其次,

“韓漫身材”本身,就是一種極度誇張、違揹人體的“非正常審美”。

在某書上,許多女孩以“左滑幫我解鎖xx照片”作為文案,開啟內卷。

封面用韓漫風格的女性圖,右滑則是真人照片。

左右滑動對比中,博主對於極致身材的自傲感,藉助“解鎖”兩字傾瀉而出。

△以“韓漫”女主的身材為標準的內卷 | 圖源:小紅書

原本只存在於漫畫世界的身材,被1:1等比重現。

在許多女孩還在追求白瘦美的時候,她們已經邁入了新境界,欲與“紙片人”試比高。

即便是和“紙片人”內卷,也需要制定一套相應的標準和方向:

胸大隻是入門級,還要能外擴增加橫向曲線;

腰越細,越能撐起視覺的對比,最大程度體現其他部位的突出;

胯部作為S型的收口,最好能和胸的比例相近。

至於頭、脖、肩、腿的最佳化,則屬於錦上添花。

△網友分享韓漫身材的標準和養成教程 | 圖源:小紅書

但既然是“超脫於現實”的漫畫身材,必然是絕大多數現實女性難以模仿的。

一些恰到好處的“造假手段”,自然也成了塑造完美的墊腳石。

後期的圖片處理,是她們心照不宣的小秘密。

為了真正和紙片人決出勝負,並營造出看似不費力的氛圍,她們還會在服裝下多下功夫:

能讓胸部凸顯出來的外擴內衣,讓臀圍增加、圓潤飽滿的“提臀褲”是時尚新寵;

從上至下貼合曲線的“後媽裙”,也成了幾乎人手一條的必備單品。

那麼,穿上“後媽裙”,究竟是不是在為“女性成為色情化符號”而添磚加瓦?

對於後媽裙的爭議,基本分為兩派。

有人認為,應該捨棄掉“後媽裙”這個性暗示十足的名稱,讓它安安靜靜做一條緊身針織裙就好。

也有人認為,對於“後媽裙”的過度解讀,會讓女孩們羞於穿上它,縮減服飾的選擇範圍,限制本就不多的穿衣自由。

在編輯部,這種分裂同樣存在,甚至更為激烈。

對於支援派的編輯們來說,“後媽裙”是屬於大女人的氛圍加成,是在打破社會對於壞女人的汙名化。

提起“後媽”,首先浮現在她們腦海的,是童話故事中的惡毒後媽。

比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的後媽們,自帶氣場,霸氣且張揚。

毫無疑問,她們是迷人的反派角色。同時也是對刻板形象中“乖女孩”的反叛。

△《後媽茶話會》中的後媽們 | 圖源:b站@pattycake

從商業營銷的角度,“後媽裙”的成功翻紅,正是借了新名字的“東風”。

它用特定形象去概括服飾,就為衣服營造出了一種故事感:

只要把“後媽裙”穿上身,人人都可以變成既美豔,又不失個性的“壞女人”。

有額外魅力的加持,“後媽裙”也變得不再普通。

△後媽裙帶來“壞女人風格” | 圖源:微博

但另一方面,“後媽”所代表的形象,遠不僅限於童話故事。

也有編輯認為,

“後媽”二字,為本來正常的女性服飾,帶來了額外的色情審視。

正如網友所說,“後媽裙像是在擦一種邊,一種道德禁忌的邊。”

這種“道德禁忌”感,來源於“小媽文學”。

主要情節可以概括為,男主和父親娶回家的年輕後媽,產生了超越倫理的感情。

△網友批評後媽裙“擦邊” | 圖源:微博

從這個角度理解,“後媽裙”的名字,就成了色情擦邊的罪證。

而“後媽裙”的受眾,很少有真正的媽媽輩,反而大多是二十出頭的年輕女孩們。

這些女孩是因為想當後媽,才穿的“後媽裙”嗎?

我們相信並不是。她們更多是將後媽裙當成一種襯托自己的道具。

但這種男性色情文化,對於女性服飾潛移默化的侵佔,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女孩們成為它的“幫兇”。

如果沒有旗幟鮮明的反對,這種趨勢會逐步擴大。

更有編輯提出,

“後媽裙”的稱呼,也是對於後媽這一真實群體的汙名化。

它加劇了輿論對於真實“後媽”群體的刻板印象,將她們抽象為一群“以美色上位”的女性。

既奪去了她們為人的尊嚴,也忽略了她們對家庭的付出。

這場編輯們對於“後媽裙”名字的討論,直到會議結束,仍舊沒有達成一致。

但其實,無論是支援還是反對,我們都止步於了詞語原本的含義。

“後媽”這個詞,或許擁有這樣那樣的含義,但我們可以給它新的定義。

許多詞語,都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被賦予全新的含義。

正如“蕩婦”一詞。

2011年的加拿大,一群先鋒女性舉行了“蕩婦遊行”,為的就是奪回對於“蕩婦”的定義權。

當年,一位多倫多警官在安全講座中,對女大學生提出建議,“女人若不想成為受害人,就不應該穿得像蕩婦一樣。”

此類“受害者有罪論”,激起了加拿大女性的強烈不滿。

她們故意穿上性感的服飾,舉著反抗的標語,在各大街道遊行。

用代表女性話語權的實際行動,改變了輿論對於“蕩婦”的認知。

從多倫多開始,“蕩婦遊行”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展開,在一些城市還成為固定的年度活動。

△外國女性的“蕩婦遊行” | 圖源:網路

當某個詞語,從較為普遍的用詞,變成針對女性的汙名化詞語。

它剝奪的,不僅僅是詞語本身的含義,更是女性在特定領域的權力。

正如“蕩婦”的正名,被歸還的,是女性展示性感的權利。

在負面含義不斷打破的過程中,“蕩婦”儼然已經變成了不少酷女孩的新代名詞。

當詞語的負面含義失去了輿論的擁躉,也就不再具有傷害他人的力量。

是他人手中的武器,還是我們身上的盔甲,取決於我們如何定義它。

△網友思路開啟 | 圖源:微博

以後,類似的情況還會發生。

對於這些被汙名化的詞,我們無論是試圖繞過,或是妥協於它原本的含義,都會陷入內部消耗的怪圈。

因為它們總會在男凝語境下,不斷被製造重生。

與其困在他人制定的規則裡,不如為詞語注入我們自己的力量。

唯有打破,才能不被定義。

釋出於:廣東

上一篇:繼續堅持還能迎來好訊息嗎?
下一篇:經典回顧 | 19歲的他戰勝了“狼王”殺玉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