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多讀書好,還是少讀書好?孔子用一個普通木壺告訴了我們答案

人生在世,總是需要不斷前進的,而前進的過程中,最免不了的便是學習。對於人們而言,書是先人們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一生的經驗雜談,因此讀書對於人們而言,大多數情況下是有所幫助的。但是問題來了,既然人的一生需要讀書,那麼讀書的數量需要如何界定呢?到底是多讀書好,還是少讀書好呢?對於這個問題,孔子很早便將自己的見解告訴了我們。

有一天,孔子乘著馬車周遊列國,在某個地方被兩個孩子攔了下來。對於兩個小孩子的舉動,孔子自然是無法理解的,因此問到:“你們看見馬車了,為什麼不躲開呀?”有一個孩子回答孔子:“聽說你是個有學問的人,我們想請你替我們評評這個理。我認為,知識越多越好,因此我整天讀書。你說,這樣做對嗎?”還不等孔子回到,另一個孩子便立馬反駁說:“不對!整天死讀書,不求甚解,與不讀書又有什麼兩樣?”

孔子聽了之後,臉上露出了笑容,本著一顆教書育人之心,他思考了一會便想要給兩個小孩子帶來一定的啟迪。只見孔子從車上拿出了一隻橢圓形的木壺,這隻木壺的壺口很小,底也不大,緊接著他便對兩個孩子說:“我用它做個實驗,你們就明白了。”說音剛落,只見孔子直接將壺往地上一放,而後壺便立即就倒了。之後,孔子將壺扶了起來,然後又一鬆手,壺又倒了。對於這樣的局面,人們自然是摸不著頭腦的,不知道孔子要做什麼。

就在這個時候,孔子說了一句話:“我有辦法叫它站起來。”然後,孔子舀了一瓢水,扶著壺往裡倒。當壺水灌到一半時,他鬆開手,壺果然穩穩當當地站住了。此時孔子接著說道:“雖然它站住了,但它馬上還會倒下來。”說完,孔子又繼續向壺裡倒水。壺漸漸地滿了,最後突然倒下了,水也流了出來。做完這一切的舉動之後,孔子說出了自己的觀點:“知識就像這壺裡的水,不可沒有,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一味死讀書,貪多而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是沒益處的。必須留有思考的空間才行啊!”

對於孔子的教誨,顯然這些孩子是聽進去了,但是卻還是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因此一個孩子立馬問道:“這話有道理。不過,我不明白,你這木壺裝滿水時倒了,裝半壺水卻能站住。這是個魔壺嗎?”孔子笑了一聲,然後邊說邊將壺遞給了這個孩子:“是不是魔壺,你自己看吧!”孩子仔細端詳了木壺許久,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奧妙。

原來,木壺是一種半實半空的結構,而木頭又是一種比水輕的物質,壺站立時的重心會隨著裝水多少而不同。倘若你往壺中裝半壺水時,重心在壺內,木壺不會倒,但是如果你將壺裝滿了水亦或者是不裝水的時候,重心在壺外,所以壺就倒了。由此不難看出,讀書的奧妙不在於讀書的數量,而在於讀書的質量。倘若你讀一本書,能夠將其吃透,懂得其中的真理,那麼比你讀上十本囫圇吞棗的書都要來得有用。

參考資料:《史記》、《資治通鑑》、《論語》

上一篇:第五人格:用冷門角色排位被嫌棄?做到這三點,隊友搶著抱大腿
下一篇:小米 MIUI 13 海外升級計劃公佈:首批含小米 11TX 等 19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