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當我們讀書時,究竟在讀什麼?這個答案很真實

曾經有很多人向我傾訴他們關於讀書的煩惱,其中最多的煩惱就是讀完一本書之後什麼也記不住,既然什麼也沒記住,讀書還有什麼用。

其實,我自己也曾經親身體驗過這樣的感受,明明很用心去閱讀一本書,卻感覺毫無收穫。但是後來我才明白,讀書不一定是為了記住什麼,甚至都不一定帶有某種目的性。讀書是自己選擇的,而不是別人強迫的,也不會有人去檢查你到底記住多少人物的名字,到底能不能重現書中的情節。

因為感覺讀完書之後毫無收穫,因此不少人都不再讀書,而是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打遊戲或者短影片上面。為了幫助大家引起對讀書的興趣,我今天就來談一個問題:當我們讀書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讀什麼?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讀的是作者的內心情感

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有很大機率不過腦子,總是會說一些對自己有利的話,有時候甚至不惜編造一些漫無邊際的謊言。然而,當一個人把想說的話轉變成文字的時候,他基本上就變成了一個誠實的人。

因為說過的話被會被輕易地遺忘,而寫下的字則成了某種存在過的證明。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寫書的人基本上都有走心的,因此一本好書其實就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真實流露。

當我們讀書時,其實是在和作者聊天。不管這個作者是否還在人世,也不論他是否遠在天涯海角,他所寫的書就是他的心裡話。讀完了他的書,就等於和他促膝長談了一場。

尤其是當我們讀一本名著的時候,作者在書中所表現的情感更加耐人尋味,也更加讓人深受啟發。就算我們一個月只讀了一本名著,也相當於我們一年跟十二位名人聊過天了。常與優秀的人同行,我們的格局和眼界自然就提升了。

2。讀的是書中人物的人生

《島上書店》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既然是一個世界,必定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人生。當我們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其實就是在觀察和評判別人的人生。

當我們看到吝嗇鬼葛朗臺死去的時候,我們會不由自主的說一句痛快;當我們看到《百年孤獨》中的美人蕾梅黛絲奇幻的死去時,我們也會說一句可;當我們看到《活著》中的富貴的一生時,我們也會為他感到悲哀。

當我們讀書的時候,我們看過了太多別人的人生,自己的人生也會因此受到啟迪,從而決定自己究竟應該如何過一生。

人生漫長,卻沒有回頭路,所以選擇一條屬於自己的,且自己喜歡的道路是非常有必要的。書中不同人生則恰恰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

3.讀的是自己的性格缺陷

不得不承認,人生來就不完美。儘管我們無法成為完美的人,但是我們依舊要努力向更加優秀的自己靠攏。那麼問題來了,一個人能夠很輕易的看到身體上的缺陷,怎麼能夠看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呢?

其實,讀書和照鏡子的作用一樣。透過照鏡子,我們可以看到自己是否衣裝得體,面容是否乾淨。而透過讀書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從而有針對性的去改正。

比如說,我以前常常感到自卑,卻不知原因為何,也不知道如何克服自卑。當我閱讀了《自卑與超越》以後我才明白,一個人的自卑通常來自於童年的經歷,我才想到我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加上自己弱小,經常被同學欺負,才導致了我產生了自卑的心理。

每個人的性格都或多或少的有點問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問題會伴隨我們一生。透過讀書,我們可以發現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找到了源頭,才能夠解決它們。

4。讀的是生活的真相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但是,我們的生活真相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答案。大家會很輕易的認為所謂生活的真相就是自己在生活中遭受到的苦難,又或者是自己在面對某些事情時的無能為力。但是,這種真相未必太過於片面。

當你讀過《平凡的世界》,看到孫少平做出的一系列抉擇,便會明白生活的真相很多時候是由自己締造的,而不是命運安排的,更不是世界強加給你的。

讀過很多書你就會發現,生活的真相併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很多時候,生活的真相取決於一個人的心境,讀書多了,心境淡然了,生活的真相便是美好的。

寫在後面的話:

以上就是我認為讀書時能夠獲得的東西,相信這些答案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的啟發。

當然,每個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對於讀書這件事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理解,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交流。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透過讀書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實現人生的價值。

上一篇:關於手的這幾個無聊的知識你知道嗎?
下一篇:徐睿知和金正賢兩人的狀態若不加以調整,兩人八成走不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