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宋朝熱:被歷史低估的“幸福朝代”

點茶愛好者用茶筅攪動建盞裡的茶湯,使表面形成一層泡沫。點茶與茶百戲是宋代獨創的特殊茶藝  魏培全/攝

半月談記者 張漫子

如果能夠穿越,你願意回到中國哪個朝代?

這道來自知乎的熱題,回答指向略出乎意料。有人傾慕大漢風骨,有人嚮往大唐氣象,但多數網友希望穿越至宋朝——儘管處於非國力鼎盛期,但開啟《清明上河圖》卷軸品一品,柳岸長堤、望樓飯鋪,橋頭觀水、小憩閒坐的人們是如此怡然自得。如果有一份“幸福朝代排行榜”,宋朝一定榜上有名。

電視劇《清平樂》細膩再現了宋朝從朝堂宮廷到街頭市井的獨特魅力,引得歷史愛好者開啟線上“科普”追劇模式。與刻畫其他朝代的古裝劇不同,隨處可見的禮樂教化和慢下來的風雅生活,代替嬪妃宮鬥,“生活家”的日常再掀起一股“宋朝熱”。

宋朝是歷史課本中那個“積貧積弱”的朝代?還是那一抹站在近代門檻上的“現代的拂曉”?

藉助影視劇的力量,今日,我們重新還原、審視古文明對現代人的啟迪和鼓舞。

寄自1000年前的“現代幸福指南”

宋朝對幸福生活的定義超越了其他早期文明。幸福的重要標籤之一,便是“雅”。

即便穿越回宋朝,大概也會感到一絲熟悉的現代氣息:撫琴、調香、觀畫、弈棋、烹茶、飲酒、賦詩、填詞、賞花……這份“雅”恰是宋朝的日常。

《清平樂》對宋代宮廷追求風雅生活的刻畫頗費筆墨:無論是在皇帝的案頭,還是在官宦居室廳堂,都有煙霧繚繞的香爐;廳堂房閣時常能看到展掛的名畫;房間的佈置陳設、插花也頗有考究……

宋人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對“四藝”有闡述:“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這四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朝的氣質——不同於盛唐藝術氣象萬千的強者之美,宋代的美學倡導“格物致知”,不以技藝感人,不流於濫情,以敬畏和理性,展現閒適淡雅與寧靜飄逸。

燒香在宋朝是種雅玩。我們熟知的陸游、黃庭堅都是個中高手,因此許多詩詞都曾提及燕居焚香的趣味。如陸游的《初夏》:“床有蒲團坐負牆,室無童子自燒香。”

宋代藝術勃興,插花不免成為流行朝堂內外的風尚。《清平樂》第4集中,曹皇后以插花與小姐妹們聚會,堪稱“宋朝名媛的日常”。

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有載:“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宋代受理學影響深重,其清雅、雋秀的時代氣質,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細描繪,以花抒寫理性的主流。

像飲茶這樣一件儀式感滿格的事情就更不用說。中國飲茶之風興於唐,盛於宋。在唐代煎茶法上又有創新,宋代窮盡雅緻的“點茶法”成為當時飲茶的主流方式。

不同於傳統的泡茶,“點茶”是先在碗中放入少許茶葉末,用少量沸水衝調成膏後,再用茶筅快速攪拌茶湯——日本的“抹茶道”就是由此學來。

宋史研究者吳鉤說:“生活在北宋的東京汴梁或是南宋的臨安是很幸福的。這不是我的看法,而是當時人們的感受。”京城經濟發達、物華天寶、安定閒適,正是我們今日所向往的“宜居城市”。

青瓷製作的首飾  翁忻暘/攝

打破階級固化的變革之朝

《清平樂》中有一處細節一直為觀眾所稱道,即對皇帝不稱“皇上”“陛下”,而稱“官家”。學者薛兆瑞認為,稱謂變化,反映出“君權神授”觀念的淡化。

宋朝時期的皇權並不像前朝那樣專制。《清平樂》中曾有一個宋仁宗與諸大臣談論立後事宜的細節,像這種專門的小型會議,君臣之間不是君坐臣站,而是面對面而坐,其間發表意見時也無須站立行禮,可見宋朝教化、禮儀較為開明,君臣關係以和睦為主。

也有觀點認為,宋朝稱“官家”有點職業分類的意味,就如同稱醫者為“醫家”,詩人為“詩家”,農人為“農家”一樣,官家指的就是“做皇帝”這份職業。這代表著道統和皇統之間的分離,蘊含著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意味。

宋朝的社會制度是相對平等的。例如,宋朝官員是不用跪拜的;宋朝很少殺文官的,還可以坐下來陪皇帝聊天……

吳鉤說,宋朝沒有貴族,科舉具有相對的開放性,它讓政府向全民開放。只要通過了科舉考試,就能進入官府,甚至可以擔任高官。

“比如范仲淹,他出身於平民家庭,年輕時在寺廟裡讀書,沒有考中進士之前就立下一個願望:如果當不了良醫,就要當良相。我覺得一個宋朝平民在年輕的時候就立志當上宰相,這很了不起,是宋朝階級上升渠道通暢的表現。要知道北魏和東晉時期,政治基本被士族壟斷。”吳鉤說。

唐宋之際,中國社會發生了一次深刻的變遷。進入宋朝後,宋代的佃戶與地主不再存在人身依附關係,只是結成經濟上的租佃關係,以契約為證。宋代奴婢與主家之間也不是人身依附關係,而是經濟意義上的僱傭關係。這樣一種結構性的社會變革,核心意義就是“契約化”——從“人身依附”向“契約關係”轉型。這個契約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平等化的程序。

在這樣相對開放平等的環境裡,宋朝才會有蘇軾用官家代指朝廷的詩句,才會有趙匡胤與開國功臣趙普之間關於“天下何物最大”“道理最大”的討論。

“群星閃耀時”的“朝堂朋友圈”

《清平樂》所呈現的宋仁宗時代,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群星閃耀時”:晏殊、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

這個天團不僅是貢獻了多位中學文言文的寫手,劇中,他們彼此相熟,甚至在朝堂之上不乏唇槍舌劍,代表了宋朝文治巔峰的廟堂之高、江湖之遠。

韓琦的出場鏡頭便是在天子面前針砭時事;晏殊有忠耿諫言、力挽狂瀾、堪當國士的一面;身為“清流領袖”的范仲淹讓人印象深刻……不少觀眾說,電視劇對士大夫的世界做了一次普及式關注。

有些歷史研究對宋仁宗的認識不夠全面,評價他無為。事實上宋仁宗時期的一些做法,恰是文明、民主的體現。如果沒有寬鬆的環境,文人只能喝喝酒寫寫詩,不會關心政治,也不會在治國理政方面有所建樹。

的確,宋代不僅百官參與議事,百姓也可各抒己見,底層的意見也能直達廟堂,讓政策符合百姓要求,獲得更好的效果。

在尊重士人、厚待學者的氛圍下,士人表現出的責任感前所未有。於是才有了“位卑未敢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態寫照。唐宋八大家中,宋朝有六位,這一點在歷朝歷代非常罕見,甚至是唯一的。

法國漢學家謝和耐說,表面看,宋朝人口大幅增長,生產突飛猛進,內外交流頻繁,實質是政治風俗、階級關係、軍隊、城鄉關係和經濟形態發生鉅變,其基本特徵可以說已是近代中國特徵的端倪了。

《清平樂》成功“復刻”了宋文明。其實近年來,被影視劇還原的古代文明紛繁而至,《琅琊榜》《慶餘年》都在不遺餘力地為觀眾打造身臨其境的古文明場景。影視劇不僅承擔劇情演繹的任務,而且成為展示古代禮儀文化、服飾文化、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載體。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如今,越來越多的古文明正透過影視劇不斷“出土”,對於現代人而言,這未必不是一場汲取智慧的穿越之旅。

上一篇:建行大連市分行“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讓老人生活更舒心
下一篇:武漢14歲男孩扔垃圾失蹤,終遇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