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既要又要還要”——成長型資管機構營銷銷售數字化建設該怎麼辦?

在數智化建設轉型的過程中,成長型資管機構遇到的問題現實而骨感——眼看頭部機構各種數字化營銷打法花樣百出,自家營銷銷售側數字化建設急需發力,不然只能越拉越遠;但IT經費除去核心交易系統的建設與運維費用已所剩不多,而營銷中臺等系統個個都是吞金巨獸。。。

有什麼辦法,能讓成長型資管機構的數智化建設,滿足

既要效果好,又要花費少,還要建設快?

資管機構營銷銷售數智化建設

應優先聚焦銷售過程管理

我們認為,核心關鍵在於價值導向,即數智化建設動作需要指向提升業績的關鍵業務流程上。

資管機構的核心業務流程,可以分為

目標管理,銷售過程管理,與結果管理。

▍目標管理——數智化的最後階段

目標管理,包括公司長期經營戰略定位、中期業績目標規劃與策略設定、短期業績指標拆解與執行動作等。這些涉及到公司經營的先天稟賦、文化與董事會財務目標,並且要求完成全公司層面的業財一體化數字建設、資料治理等前置動作後,才能進行有效的數智化改造,達到智慧決策經營的效果,

是應該最後發力的環節。

▍結果管理——重要但需長期推進

結果管理,包括公司業績統計彙總、員工績效考核計算、費用計算等,是資管機構維持業務開展的基本功能。資管機構能正常開展業務,必然已具備起碼是粗顆粒度的結果管理。進一步的加大數字化投入,實現更加細顆粒度的結果管理,對業務的精細化管理當然是有幫助的。

但對資管機構來說,一方面,這些投入對眼前的業務目標並不能帶來及時有效的幫助,

更適合作為公司底層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期提升專案,逐步推進。

另一方面,資管機構的銷售、持營業務目標,受市場行情影響巨大。新發產品火爆還是慘淡,持營規模保持穩定還是遭遇大規模贖回,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在公司業績結果中,

既包含因資管機構有效的管理策略與團隊執行帶來的管理貢獻部分,

也包含因市場行情變化導致且無法預測的部分。

因此即使精細化的資料治理,也無法直接提供較多準確的管理洞見。

▍過程管理——可控且能直接提升業績的數智化建設

業務目標是既定的,影響業務結果的市場因素是不可控的,在資管機構銷售側業務流程中,

真正能進行有效管理動作,且帶來直接業績提升的,是銷售過程管理環節。

銷售過程管理的數智化建設

銷售過程管理的數字化建設,包含了對

線上過程

的賦能,和

線下過程

的賦能。

線上過程

,指資管機構透過各類線上應用端陣地,對投資人提供持續的售前營銷、銷售與服務的過程。線上過程曾被誤認為只需要覆蓋資管產品的電商銷售模式(關於電商銷售模式的分析,將在下一篇文章進行)。事實上,

資管機構的渠道業務、機構業務同樣需要線上的數字化營銷服務打法,並且行業對此的認知已經覺醒,搶先發力的資管機構正在獲得巨大的優勢,實現彎道超車。

具體來說,資管機構的線上營銷服務打法,需要做到FAC(Fund、Advisor、Client)一體化運營。F(Fund,公募基金等資管機構總部)扮演的角色是生產供給產品與提供營銷陪伴內容物料;A(Advisor, 服務投資人的客戶經理/投顧)是直接服務投資人的銷售人員/投資顧問;C(Client)包含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

對於渠道業務,A(客戶經理/理財經理/投顧)不在資管機構內部而在各類代銷渠道中,這其中可以維護客戶關係而欠缺專業能力的渠道客戶經理/理財經理類佔絕大多數。

在渠道業務模式中,一方面新發產品時,需要研究如何佔據A的心智空間,讓A能願意推薦本機構產品且能方便找到相應產品材料發給客戶;另一方面持營業務需要研究如何在市場大幅波動時,能快速準備好各類市場情況的應對材料,並精準的投送到相應A的手頭,使得本來手無寸鐵同樣著急的A, 能迅速得到專業能力的武裝。

詳情可以參見過往文章《基金渠道營銷,數字化工具能做點啥》。

對於機構業務,F對A的賦能就順暢很多,機構客戶經理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投研部門和市場部門的支援。機構業務面臨的核心挑戰是,每一個機構投資人C都是超高淨值客戶,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這同時也帶來了機遇——

如果能將對機構投資人的服務,在線上以符合機構投資人特徵、需求範圍的個性化的方式專業呈現,並及時響應,將會是行業競爭中除投研能力外的另一巨大優勢。

線下過程

,指資管機構渠道經理、機構經理等內部銷售人員,對所負責的渠道/機構的現場銷售/服務過程。在此過程中,內部銷售人員需要完成現場拜訪、打卡記錄、路演培訓、產品講解、售後答疑等動作。

傳統上,員工執行完線下的銷售服務動作,需要在PC端的crm系統上進行記錄,以方便公司與部門進行整體的活動量管理與考核。這種方式設想的很美好,但實際操作中行業反饋效果很差。過程裡,

執行記錄操作的是一線銷售員工,獲得資料便利的是管理層領導,本質上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強制性管理動作,員工並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與充分執行。

糟糕的執行,使得無法達到預想的線下過程的數字化效果。

對此,

線下過程管理的數字化建設需要轉變思維,定位從管理員工,轉變為賦能員工。

具體來說,系統需要充分考慮員工的展業場景,打通線上營銷過程與線下過程。

一個典型的場景是,渠道經理在第一次拜訪新渠道網點時,加完理財經理的好友便可以轉發線上渠道銷售支援工具,引導理財經理註冊,將自身服務的物件也拉到自己使用的系統體系中,並表達後續銷售所需的支援物料全部可以在該系統找到,從而迅速讓新的渠道網點感受到被支援,放心的去賣你的產品。另一個場景是,機構經理拜訪客戶(渠道經理拜訪網點)前,先檢視機構客戶(渠道理財經理)使用線上營銷物料的情況,分析其品種偏好、興趣點和所需要的支援, 做好準備,在現場就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同時,線下過程管理的數字化系統建設,可以跨行業借鑑先進的產品思維,使得員工樂意去用。一些好的設計理念包括:

1)移動簡約化(Simple)

一線員工絕大部份時間在奔赴客戶的路上,需要在移動端以最簡化的功能設計讓他們覺得好用;

2)員工社交化(Social)

包括點贊、互評、排行等社交化功能,以及類似微博、小紅書等社交產品的社群化呈現方式來增加員工的使用意願和粘性;

3)使用者旅程智慧化(Smart)

充分考慮員工使用時的完整使用者旅程,設計便捷智慧。

實現數字化建設的“既要又要還要”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理論,闡述了政府無法做到即要資本自由流動,又要匯率穩定,還要貨幣政策獨立性。筆者和公司團隊在服務公募基金等資管公司的數字化建設時,也曾多次遇到文章開頭的靈魂發問, 數字化專案能否既要效果好,又要花費少,還要建設快。

現實的講,三者全部完美實現是不可能的。所有專案在實踐中,都需要三者的取捨平衡。

但同時,對於資管機構的數字化建設,透過優先聚焦關鍵業務流程——銷售過程管理, 可以最大程度的實現“既要又要還要”。

實踐中一種可行的方式是,以服務號/小程式等輕量級端的形式進行一站式實現。

在一個服務號上,透過區分角色賬號,既允許外部渠道方理財經理使用,也允許內部員工使用;既包含資管機構線上營銷管理,也包含線下銷售活動管理。透過服務號欄目設定,以嵌入h5頁面的形式將各類功能的後臺服務,對接整合到服務號前端。這樣充分利用微信生態平臺的既有框架,儘可能降低傳統app開發的高成本,長工期;同時因為建設在微信生態體系內,方便向終端客戶或渠道方理財經理持續的傳送內容材料/工具,進行售前售中售後的持續陪伴。

透過這樣的數字化建設實踐,資管機構的數字化建設將才能更容易去滿足“既要又要還要”的標準:

1)效果好,

系統建設完成後,對業務有幫助能得到公司上下的認可。

2)花費少,

對業務流程價值鏈有較清晰的認知,對業務數字化大圖有較完整的架構,大框架小切口,聚焦核心流程的核心問題;

3)實施快,

小步快跑,以業務最小閉環為單次專案節點;採納行業中已廣發摸索實踐的的產品及模式,避免邊做邊改。

上一篇:一方以婚前個人財產在婚後購房,產權登記在夫妻名下,離婚時如何分割?
下一篇:烏克蘭31歲美女狙擊手前線辦婚禮,穿婚紗拿機關槍,曼妙身姿惹眼